巧家县冬季农业开发成果及经验

时间:2022-05-11 08:50:41

巧家县冬季农业开发成果及经验

[摘 要] 冬季农业是巧家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家县立足资源优势,把握市场需求,把冬季农业开发作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依靠科技,适应市场”的思路,大力发展冬季农业生产,有效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冬季农业开发成效显著。

[关键词] 冬季农业 成效 经验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40-02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面,境内最低海拔牛栏江与金沙江交汇处517米,最高海拔部级自然保护区药山顶峰4041米。全县国土面积32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85万亩,辖16个乡(镇)183个村民委员会(社区),总人口54.43万人。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31元,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尤其是在海拔1200米以下地区,年平均气温21.1℃,有效积温7294.4℃,年日照时数2179.4小时,光热资源丰富,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有耕地25万亩,具备得天独厚的冬季农业开发条件。

一、巧家县冬季农业开发成效显著

近年来,巧家县立足资源优势,把握市场需求,把冬季农业开发作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依靠科技,适应市场”的思路,大力发展冬季农业生产,有效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冬季农业开发成效显著,亮点频现。

一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冬农产值快速增长。2013年,全县种植冬早作物16.8万亩、同比增长4.6%;实现总产值3.42亿元,同比增长6.3%;农民人均冬季农业产值633元,成为农民增收亮点。

二是推行作物多样性种植,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巧家县桑区推行“6215”间套种模式,采取蚕桑间套马铃薯、红薯、蔬菜、豆类,实现蚕桑、反季蔬菜共同发展的格局。去冬今春,蚕桑间套马铃薯0.8万亩、间套蔬菜1.8万亩,实现总收入8600万元。与蚕桑净种相比,每亩增加收入920元,既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又推进了冬季农业开发,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是发挥立体农业特色,冬季农业整体推进。巧家县立体气候突出,在冬农的区域布置上,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分类指导,选择好开发品种。在江边河谷区以发展冬早蔬菜、冬马铃薯、大豆、玉米为主;二半山区,以种植冬蔬菜、冬油菜为主。通过合理规划,耕地复种指数提高了6.5个百分点,减少了冬季农闲地面积,扩大了冬季农业种植规模。

四是适应市场需求,订单农业不断发展。为拓宽市场营销渠道,巧家县积极发展市场营销组织和营销大户,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已建立蔬菜协会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营销大户34个,在冬农开发重点区域,形成了“协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由协会(合作社)提供良种和技术指导,并负责产品收购。农户按协会(合作社)的需求进行订单生产,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实现了协会(合作社)和农户双赢目标。

五是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探索农超对接营销模式。 在白鹤滩镇高标准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以城区金江集贸、三江源集贸、南源农贸三个市场和乐购、天力两家超市为依托,推行无公害蔬菜产品直接进入集贸市场和超市销售,实现了基地农户、商家和消费者三满意。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2014年,巧家县提出了“强化过硬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力求在种植规模上有新突破、在规范栽植上有新进步、在科学种植上有新提高、在政策执行上有新举措、在助农增收上有新提升”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围绕种植种植冬早作物18万亩,预计产值3.95亿元,同比增长3%的目标,重点采取五项举措:

一是加强领导,高位推动。我县坚持把冬季农业生产列入“一把手”工程,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和督查督办通报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实行行政领导划片包干、技术人员分片负责的责任制,切实做到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冬季农业纵抓到底,横抓到边。巧家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冬季农业生产,专题听取汇报,查找存在问题,及时下发文件,出台了冬季农业生产的目标任务、扶持政策和有关要求。生产中,县四家班子领导带头创建冬季农业示范样板,多次深入乡村督促指导。

二是加大投入,政策驱动。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相关部门、企业资金和项目,多渠道增加冬季农业生产的投入。2013年,在县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多渠道筹集资金资金281万元,主要用于品种试验、培训及冬农样板建设的补贴。

三是夯实基础,增强后劲。针对冬季农业开发重点区域(江边河谷区)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干旱缺水严重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原则,坚持项目资金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扶贫、水利、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加大以解决灌溉问题、加强水利设施为重点的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不断增加高稳产农田面积,夯实冬季农业生产基础。

四是依靠科技,提升效益。科技措施是提高冬季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增产增收的强劲动力。为确保冬季农业生产取得实效,巧家县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一方面是实行良种良法。针对不同地区,抓好冬季农作物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高产、抗病、优质的新品种,加大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同时,大力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药剂拌种为重点的节本降耗增效技术;推广粮经结合的高效模式栽培技术;推广以种地养地和无残毒生产资料应用为主的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设施农业高效栽培技术。另一方面是举办示范样板。按照“县建科技示范园、乡建科技示范田、村建科技示范户”的思路,坚持“七统一、三配套”(统一品种、统一规格、统一行向、统一节令、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防病和落实好良种、化肥、农药三配套技术)。在金沙江沿岸,高起点、高标准举办科技样板,建设沿江冬季农业开发示范区,促进科技推广由注重单项技术向系统集成技术应用转变,提高技术到户率和到田率。通过大办科技样板,让农民学有标准、干有榜样,充分发挥样板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全县冬季农业生产。第三方面,在白鹤滩镇建设好万亩冬马铃薯基地,助农增收。

五是狠抓营销,促进流通。巧家县把农产品的营销摆在冬季农业生产的重要位置来抓,充分发挥现有营销大户、农民协会等流通组织的作用,搞活冬农产品的流通,促进农民增收。第一是建立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巧家农业信息网”、“数字乡村网”和“农信通”等平台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品种,减少盲目种植风险。同时,抓住各种机会,展示展销自己的农特产品,拓展本地冬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促进冬农产品流通和品牌打造。第二是培植协会、合作社和营销大户。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机制,积极培育围绕冬季主导产业的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和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经纪人等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兴办营销型、服务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松散型合作组织向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转变,促进产品流通。

参考文献

[1]巧家县2013年农业工作总结;

[2]中共巧家县委 巧家县人民政府在2013年昭通市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上的交流材料;

[3]巧家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上一篇:探讨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 下一篇:春季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