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中金融业的作为

时间:2022-05-10 10:12:59

在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中金融业的作为

摘要: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新一轮的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中金融业作为第一大支撑行业,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实际,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金融支持措施,创新金融投资模式,实现长江经济带沿海省市的跨区域、跨领域和多层次的金融一体化服务和合作,促进区域内部的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经济转型升级;金融业;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江苏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省份,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区域优势明显,在长江经济带的辐射下经济快速增长。但在新一轮的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江苏省的发展也显露出很多的问题,虽然在经济转型中金融发展已经作为主要的支撑力量,但仍旧面临着较多的约束问题,如金融产业中的品牌缺少知名度、金融人才缺乏等,这些约束问题严重制约着江苏省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和经济的转型升级。为此,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解析江苏省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从而构建出全面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江苏省经济发展与金融现状分析

(一)江苏省金融总体发展现状

江苏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二级中心城市,在长江经济带中具有显著带动力的战略增长极的城市之一,分布在长江经济带的下游,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长江经济带的金融总体发展现状,选择长江经济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南和江苏进行分析和描述。2015年江苏的GDP为69836.3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二,人均GDP为78348元。湖南GDP为25793.9亿元,全国排名第十,人均GDP为36780元,约为江苏的二分之一。在银行业资产总额方面,湖南为34000亿元,江苏为108928亿元,约为江苏的34%。江苏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56902亿元,而湖南的只有46902亿元,在人均方面湖南只有77659元,而江苏则达到198278元。在证券市场上,到2015年年底,在江苏设置总部的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分别为8家和15家,境内上市公司为238家。而湖南的证券公司有3家,期货公司有4家,到2015年年底,境内上市公司为75家。在保险市场方面,江苏省到2015年年底,保险费用收入为1446.9亿元,保险密度人均为18967.3元,湖南到2015年年底,保险费用收入只有508亿元,保险密度人均为7631.2元。在江苏省设置保险公司总部的有5家,在湖南的只有2家。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江苏与湖南相关金融数据统计表

分类 江苏 湖南

GDP(亿元) 69836.3 25793.9

人均GDP(元) 78348 36780

银行资产总额(亿元) 108928 34000

存贷余额(亿元) 156902 46902

人均存贷余额(元) 198278 77659

境内上市公司数(家) 238 75

保险费收入(亿元) 1446.9 508

保险密度(元/人) 18967.3 7631.2

证券公司总部(家) 8 3

期货公司总部(家) 15 4

保险公司总部(家) 5 2

数据来源:2015年各省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整理而来。

(二)江苏省新兴产业与服务业发展现状

1.江苏省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首先江苏省在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以及生物技术等工业新兴产业方面的投资比例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5年的1-6月,江苏省工业新兴产业投资完成95亿元,增长25.1%,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2.5%,占工业总投资的55%,与去年同期投资增长3.1%。其次,民间新兴产业投资所占比重较大。2015年1-6月份,江苏省民间新兴产业投资完成89亿元,增长45.3%,占新兴产业投资的78%,比去年同期增长6.7%。最后新兴产业企业的投资意向不断增加。2015年6月,国家统计局对江苏省105年企业的投资意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45家企业来年会加大行业的投入,占56%,超过20%的企业会在本行业其他领域进行投资,占34%,其中超过90%以上的企业当前已经具备投资要素和建设条件。

2.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现状

首先,总量再上新的台阶。2015年江苏省服务业整体上发展趋于稳定的状态,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79.9亿元,比去年一年相比增长21.%,三产增速在长江经济带省市中占据第二。其次,服务业税收呈现稳步的增长态势。服务业的税收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源泉。随着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税收保持稳步的增长调试。在2015年全省服务业税收在、长江经济带地区占据着第一位。

(三)江苏省金融业发展现状

1.金融业态丰富,总量呈现持续的增长态

2015年,江苏省新增的各类企业中金融机构有457家,,其中新增银行机构100多家,新增保险公司150多家,新增备案投资创业企业达到120多家,新增担保公司达到50多家,新增小额贷款公司达到200多家。2015年以来全省金融资产总量超过60000亿元,同比增长35%。

2.银行体系结构完善,存贷总量省内领先

从总体上看,截止到2015年年底,江苏省全省新增银行的数量一共12加,形成了包括城市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等多种功能齐全结构完整的银行体系。2015年江苏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689.6亿元,新增658.6亿元;个人贷款余额为983.6亿元,同比增长16.6%。2015年全省银行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余额为9862.3亿元,同比增长63.2%。

3.金融创新纵深发展,金融环境不断优化

一方面江苏省在金融体系创新中不断创新服务项目,金融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在科技金融方面,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城乡一体化金融发展脚步不断增速,取得了显著地成绩。另一方面在科技金融创新方面形成科技金融支持体系,为科技创新构建金融平台,建立了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提高了科技研发的力度,并且逐渐提升金融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二、金融业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地方金融缺少综合的竞争力。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发展和成熟,地方的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的优势还未凸显出来。同时金融缺乏创新体制和创新服务特色。主要表现在金融的投资方面,吸引的资金数量十分有限,且金融的投资体系难以达成长效的机制。其次缺乏金融方面的高端人才。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金融业的从业人数只有不到5%的比例,在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中缺少区域的辐射作用。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才缺乏高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员的缺失和具有一定技能的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成为当前制约金融带动经济发展转型的主要问题之一。最后新的金融业态发展还不稳定。新的金融业态处于一种创新的发展态势,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未被开发出来。长江经济带中如江苏、上海等城市金融机构的区域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一些新的金融业态在市场中缺少竞争力。

(二)经济转型的金融约束

首先是资金瓶颈的约束。在新一轮的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一些企业如江苏省产权交易的平台还不完善,一些企业在发展中缺少长远的目标,因此在需要企业的发展中都依赖于国外的一些技术,进而降低了自身的创新水平。其次,商业银行的贷款动力不足。商业银行的贷款中要求未来还款的稳定性和未来风险的控制性与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银行接受贷款只能自己承担风险,因此这会抑制银行的贷款。最后企业融资的抵押条件和担保条件存在约束。在长江经济带中由于中心级城市较多,且中小型企业的数量较多,因此发展潜力不可估量。中小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金融资源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中资源较少,这也成为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三、金融业支持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创新投融资模式,破解融资瓶颈

首先要创新信贷模式融资,增强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建立起与投融资体系相互保障的补偿机制和约束机制,推行债偿准备金制度,建立多层次的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发展银团贷款,提高银团贷款在信贷融资中的比例,进一步扩大企业的信用规模。对银团贷款市场进行规范和约束,完善进入和退出机制。在融资授信方面要实施灵活的方式,整合多种信贷的种类和投资项目,优化对重点项目的审核和评定。其次,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将政府支出一部分的责任通过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转移到市场中,建立市场与政府相互协作的机制,通过长期持有和经营,协调两者之间的利益,使得企业能够获取一定的利益,加快民间资本的流动。最后强化信贷投融资的功能。在政府的指导下优化银行的信贷结构,重点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提高信贷的支持力度,支持一些优秀的中小型企业努力拓展市场,提高信贷品牌的创新。

(二)树立地方金融品牌,增强地方金融竞争力

首先要为当前的金融投资集团搭建完善的金融平台体系,进一步做大金融企业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提高净资产的投资效益,优创服务品质和品牌,通过创新投资和融资的模式,将金融企业的投资进一步扩大,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打造成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其次,做活股权的投资。努力建造国内基金的聚集地,金融人才的聚集地,创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创投产业体系,构建完整的股权产业链,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实现资本、项目和人才三者之间的有效对接。最后做实小额的贷款公司。在中小型企业数量庞大的背景下,要为这些中小型的企业提供小额的的贷款支持,增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潜力,增强企业的资金实力,从而进一步的稳定金融的业态,降低中小型企业的投融资风险。

(三)集中力量建设新型金融机构的集聚地

首先要借助新一轮发展长江经济带的优势,开展大型的金融招商活动,在区域内设立各类的商业银行,加强外资银行区域总部的招商引资力度。提高资本在市场中的开放程度,重点培育一些具有实力的金融服务企业。努力引导好保险机构分支布局,扩大区域范围内保险的覆盖面积。其次,加快发展新型的金融业态。注重培养企业的创新理念,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的发展优势,推进金融企业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融合发展,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合作效应引进新型的金融机构,实现现有金融机构的跨越性发展。其次进一步优化金融企业的布局。要按照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区域规划,实现经济带内金融发展的一体化。利用长江经济带的竞争优势,逐步转变金融业发展的思路,迎接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建设带来的新的挑战,全力实现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集群效应,引导各类的金融机构广泛参与到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规划项目中,提升整体的发展实力。最后,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的环境。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积极引进高端的金融人才,同时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各类具有管理经验的高级人才。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高校建立合作机制,选拔优秀的金融人才,提升金融业发展的整体实力。

四、结语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要想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重点在于发挥金融业的支持力度,创新投融资的模式,实现整个区域内的合作互利,发挥金融的融资和服务优势,促进区域内的统筹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佳,张文明.内生型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发展,2015,(2):34-40.

[2]曾光.江西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定位与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15,(6):17-21.

[3]刘毅,周成虎,王传胜等.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建议[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345-1355.

[4]张绍良,张燕,张黎明等.找准市场力量和政府干预平衡点,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J].中国发展,2015,15(1):38-41.

[5]秦柳.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皖江地区开发区转型发展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60-66.

[6]段学军,邹辉,王磊等.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377-1387.

上一篇:基于微博微信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下一篇:威远:把握草铵膦机遇 实现品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