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童年的火盆儿

时间:2022-05-10 06:12:54

照亮童年的火盆儿

每次读鲁迅先生的《社戏》,我都仿佛置身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在轻柔的月光下,看见一群天真烂漫、淳朴善良的孩子欢快地划着船儿,追逐嬉戏。我的心海总会泛起朵朵浪花,缠绵的思绪带我回到久别的故乡,回到温暖的童年……

留在鲁迅童年记忆里的,是月夜小船;留在我童年记忆里的,是冬夜的火盆儿。在家乡,火盆儿是庄户人家冬日取暖的用具。每天吃过晚饭,将灶膛里的余火倒入泥盆,加些许黑木炭或硬干柴,火苗儿便旺旺地燃烧起来,点亮了老屋的黑暗。这时东邻西舍的乡亲便开始相互串起门来。大家围坐在暖融融的火盆儿边,男人们品着劣质的茶,吸着旱烟袋,说些乡野间的奇闻趣事;女人们纳着鞋底,七嘴八舌地聊着家长里短;孩娃儿们闹了一天,也安静下来,乖乖地盘绕在老人的膝下,听那些既有趣又骇人的鬼怪故事,眸子里扑闪着惊奇与惊恐。

记忆中,外婆家的火盆儿恰似乡下孩娃儿冬夜里一双忽闪忽闪的眼睛。暗红的灰烬里埋藏的小零食,总让我垂涎三尺。外婆在谷囤里抓一把玉米,埋进炭灰中。过不了多久,只听见这里噗的一声,那里啪的一下,满火盆乒乒乓乓地绽放开一簇簇白灿灿的米花儿。小伙伴们忙不迭地捡啊捡,一粒一粒掷入嘴里,香香脆脆的。整个屋子都是那种焦糊的香味,混合着孩娃儿们脆生生的笑,温暖了整个冬夜。有时,大家从果园里沟坡上拾得几捧毛栗子、核桃或花生,投入红红的火盆里,那炸开的声音比爆米花儿更猛烈。常常是冷不防的一声脆响,让正在谈古论今的大人们一愣;而嘻嘻哈哈的孩娃儿,既为自己的小把戏能招来几句善意的笑骂得意不已,又为能尝到美味的爆干果兴奋不已。外婆兴致高的时候,还会拉着我的手,教我和小伙伴们唱童谣:“小叭儿狗,上南山,割荆条,卖铜钱。买大米,煮干饭,老头儿吃,老婆儿看。馋得叭儿狗啃锅沿,叭狗叭狗你甭馋,火盆儿里烧着个大鸭蛋……”那歌谣从外婆缺牙漏气的瘪瘪嘴里有板有眼地哼唱出来,极富韵味。冬夜的火盆里盛满了淳朴的乡风民俗,清苦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添了许多温情与暖意。

童年那段美好的岁月早已匆匆流逝。转眼间,我已长大。童年就像本合上了的书,亲切的外婆、芳香的干果、融融的火盆儿……就像花瓣夹在书里,再翻开来已干枯陈旧,但依然能鲜活我的记忆。我对那些与火盆儿有关的冬夜的记忆,就像鲁迅先生对那个偷毛豆的夜晚的记忆一样,无论过去多少年,依然清晰如初。读着鲁迅的《社戏》,回忆着永远留在身后的童年,我在想: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但每个人怀念童年怀念纯真的情感却息息相通,那是人心中最柔软最洁净的情感。

课文:《错过》

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册别:八年级(下册)

出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错过也是一种得 下一篇:且看王子怎样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