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与优化措施

时间:2022-05-10 06:02:04

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与优化措施

摘要: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单位是班级,班级管理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管理幼儿班级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个性差异,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鼓励幼儿主动学习、体验生活,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提升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的几点优化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优化措施

1引言

学前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后,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在近年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幼儿园是人们接受学校教育的第一步,也是促进幼儿性格发展、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采用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策略,营造良好积极的班级管理氛围,使幼儿合理地发挥主体地位,能够让他们更积极地学习讲文明、守纪律,更好地学会自我照顾、自我管理,丰富幼儿生活经验,达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

2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自己没有太多的自我意识,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在班级活动中主要依靠教师来进行管理和引导,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师是对幼儿进行管理的直接执行者。纵观当前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发现还有一些教师对班级管理的意义不太明确,在管理中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注意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班级管理不够规范、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教师没有明确认识到班级管理的意义与目的

“班级管理的最初设想,是利于教育活动开展,以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本应是为了通过管理,实现自由和纪律的完美统一,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幼儿创设出更有利于其自由发展的班级氛围。然而,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管理时,简单理解为让幼儿听话、守纪律,对幼儿的管理较为刻板。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将幼儿置于完全被动地接受管理的地位,用强硬的态度、严厉的规则来形成班级秩序,使幼儿成为班级规则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未能意识到管理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难以发现一日生活是锻炼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契机,而是用繁琐死板的规章制度要求幼儿被动遵守。

2.2管理观念和行为落后,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教师是幼儿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协作者,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完整性,使其发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幼儿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主独立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分析当前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情况发现,许多教师认为幼儿年纪较小,不具备自主思考能力,因此在管理中常常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如在幼儿园常常有教师替幼儿端饭、喂幼儿吃饭,如果是在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匮乏、自理能力较差,教师为幼儿端饭菜无可厚非,但如果在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较好的手眼协调能力,此时依旧是老师为幼儿端饭菜,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幼儿增强自我照顾、自我管理能力。虽然进餐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很普通的事,但这件小事其中潜藏非常多的教育契机,如让幼儿自己选餐、搭配食谱,让给幼儿自己打饭、吃饭,教育幼儿营养均衡并且要珍惜粮食等。2.3管理时经常忽视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具有不同个性、性格的个体,受先天遗传素质、周围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等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幼儿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生活习惯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等。据调查显示,当前教师在管理幼儿班级时,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每个幼儿不同的生长规律与特点。由于教师没有充分地理解儿童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导致经常用统一的、一层不变的管理方法,来应对个性、思维、习惯都不同的幼儿,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导致班级管理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充分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幼儿园班级管理问题的优化措施

班级管理对于完善幼儿人格、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帮助幼儿自主学习体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虽然年龄很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与想法,转变以往的班级管理观念,不断丰富更新幼教理论与班级管理方法,鼓励幼儿发挥积极主动性,更好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1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幼教理论与班级管理能力

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的一个首要措施,就是提升幼儿教师的幼教理念与管理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能固守自己以往的管理经验,也不能满足于已有的保教知识与技能,而应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幼教理论和专业知识,时刻关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与技能,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国家颁布的有关幼儿教育的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南,树立科学合理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班级管理知识在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幼儿教师若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熟练掌握班级管理的原则、要求、不同年龄班的班级特点,以及对不同年龄班级进行管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教师要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只有教师将科学理论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3.2鼓励幼儿发挥自主性、积极性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要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不是为了把幼儿“管住”。因此,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的真正主体应该是幼儿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幼儿生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引导人,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要摒弃自己是“管理权威”的错误观念,切实把幼儿放在班级管理主人翁的地位上。总之,幼儿班级管理中的一切活动开展,都要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将幼儿作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动实施者,在生活、教学、游戏中,多使用引导法、暗示法、激励法等,对幼儿正确的行为进行鼓励,对幼儿不正确、不礼貌的行为进行耐心的引导与更正,并鼓励幼儿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思考、解决问题等。

3.3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促进不同个体幼儿的发展

成长档案是对幼儿成长过程的动态记录和全面反应,幼儿教师应重视成长档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借助成长档案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在当前社会时代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幼儿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了解社会上先进、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其中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方法,对于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的幼儿班级管理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当前还有多数幼儿园教师并不知道成长档案对不同个体学生的发展促进作用,更不用说在班级管理中制作、使用成长档案了。实际上,成长档案包括幼儿智力、操作能力、语言发展、认知发展、艺术活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记录幼儿成长的每个转折与精彩瞬间,剖析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因此,成长档案的建立需要教师、幼儿、家长三方的共同参与,启发教师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将有效推进家园互动质量,密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4结语

幼儿是社会的寄托、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幼儿教师承担着保护、照顾幼儿在园期间安全、健康成长的责任,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幼儿教师密不可分。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幼儿园班级管理水平,以幼儿生长规律为依据,以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幼儿习得知识与生活技能,在饮食、盥洗、如厕、散步、学习、游戏等环节,逐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洗漱方法、安全的散步规则等,促进幼儿园整体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李园园,步社民.幼儿园教师如何幸福从教[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6,(Z1).

[2]李秀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策略——以幼儿园游戏活动为例[J].考试周刊,2016,(87).

[3]何海清.星槎村学前教育项目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2.

[4]邱云芳.潜能园本课程构建中的幼儿园管理[J].教育科研论坛,2011,(2).

作者:李峰

上一篇:网络教学在数学课程的利与弊 下一篇:如何提升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