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式风格第一街

时间:2022-05-10 03:24:49

欧式风格第一街

每一个城市都有一条象征这城市的主干道,抑或叫做标志性大街、马路等等。这些主干道或标志性大街、马路的名字往往与这些城市中的历史、文化或临街的风光、历史事件等紧密相连。因此,当这些城市的名字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时候,第一反映的或许就是这些马路、街道中的某一景点或建筑物。在许多时候,每当我想起哈尔滨,想起这素有“丁香城”之誉的冰城时,浮现在我眼前的既不是那晶莹剔透、光影迷离的冰灯世界,也不是美丽迷人的太阳岛,更不是那条背负着太多历史沉重和耻辱的松花江,而是那条交叉在繁华与恬静、昨天与今天之间,充满着异国情调的中央大街。

走马中央大街

在哈尔滨有一说法,那就是“不去中央大街,就等于没有来过哈尔滨”,由此可见,中央大街在哈尔滨人心目中的地位。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新阳广场,全长1450米,宽21.34米。路面全部用整齐划一的长方花岗石铺就,虽久经磨蚀,但依然光洁如镜;街道两侧,商店林立,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和后现代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洋溢着浓郁的欧陆文化和异域风情。

午后的中央大街,行人寥落,风中弥漫着一丝丁香花的芬芳,阳光懒懒地穿过榆树疏朗的枝头,斜斜投影在了大街花岗岩的路面上,浮泛而起的光影,就好像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梦境,斑斓而迷离。徜徉在其间,很容易让人想起伦敦的摄政王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柏林的菩提树大街,感觉就像是走进一个由曾经欧陆文明与现实的中国文化所交汇而成的十字街头,一头衔接着历史及记忆,一头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延伸,既没有碰撞,也没有背道而驰或对立,有的是在一种极融洽的环境与时空中的交流与对话。老建筑、老街不仅见证了城市的过去和现在,同时也把握着城市的文脉与走向。中央大街之所以能在历经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后,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那份矜持、优雅、浪漫,且风韵不减,这其中既有历史、传统、环境等诸多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它的建筑风格与建筑文化。

一曲悠扬的乐曲从街口飘来,一个长发披肩的萨克斯手正在忘情地吹着《涛声依旧》的乐曲,音乐很悦耳也很动听。一对情侣行至此,驻足听了几曲后情不自禁地依偎在一起。而不远处,几个俄罗斯姑娘正唧唧喳喳与卖烤香肠的人讨价还价。虽然大街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令我们目不暇接,虽然俄罗斯的面包够诱人、法国的西餐够经典、希腊的饰品够浪漫、哈尔滨的姑娘够迷人……但我更喜欢一个人独坐在露天吧里,一边呷着苦中带甜的俄罗斯咖啡,一边阅读那些典雅而浪漫的老建筑,或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慢慢地享受那懒散而惬意的时光,那份悠然自得,感觉就像是巴黎某个季节里的一幅浪漫的画面。

歌德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果说中央大街上的每一幢建筑都是一段凝固的音乐的话,那么把它们串联起来,那就是一部恢宏、壮观而又风情万种的交响乐,就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音乐史诗。它演绎出来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章,都是哈尔滨这个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中央大街之昨日夜话

钟声在松花江上空回荡着,踩踏在一块块浮泛着岁月光泽的地砖上,面对着那一栋栋沧桑尽显或典雅或浪漫的欧式建筑,特别是那一阵阵不时在耳边萦绕、略显忧郁的俄罗斯风琴声,总让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似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那个老哈尔滨又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悄然回归了。

中央大街先前叫中国大街。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改造后,于1928年7月,才正式改称为中央大街的。当年铺路用的方块石均为长18厘米、宽10厘米的花岗岩雕铸而成的,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几百米长的中国大街真可谓是用金子铺成的“钱路”了。当时中央大街上的外国商店、面包房、熟肉店、鲜花店、乐器店、金行、珠宝店、饭店、旅店、时装店、美容美发店、舞厅、啤酒馆、咖啡馆、电信局等等,不计其数,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在整个远东地区也是颇有名气的。在这条哈尔滨最时髦的街上,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国的洋油、瑞士的钟表、爪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国干鲜果品均有出售,不亚于一个国际商品博览会。当年黑龙江的女作家萧红女士和她的作家恋人萧军先生,就经常在这条大街上散步。与他们擦肩而过的,大多是由于战争的原因流亡到哈尔滨的各国洋人。这其中既有“以天下之忧为己任的失意政客、才华横溢但生不逢时的建筑师、头脑机敏又一筹莫展的商人、肃穆而又悲怆的牧师、不知天高地厚又满脸泪水的诗人,也有浪迹天涯的画家和委屈得不行的音乐家、风情万种又喜欢到处游荡的娘们儿,甚至还有胸前挂着银十字架又放荡形骸的酒鬼,以及良知未泯已经打算重新做人的贼和杀人犯”。

那时松花江风云总是那样的多变,那时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钟声总是显得那样的沉闷。每当寒风呼啸而来时,弥漫而去的总有一些是硝烟、烽火;每当高头大马的斗子车从大街上飞驶而过时,马蹄踩踏在坚硬的地砖上,发出“哒哒”声,总让人的思绪走得很远很远,总让鸽子的啼鸣声叫得很悲很惨……

一幢建筑一种思想、一种艺术

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说:“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人类全部思想,在这本大书和它的纪念碑上都有其光辉的一页。”作为有着“中国欧式风格的第一街”之誉的中央大街,其沿街的每一座建筑代表或阐述的不仅是一种文化和历史,更是一种思想和艺术。

如果说有“文化圣殿”之誉的教育书店,所渲染的是一种巴洛克建筑文化的话,那么其华丽的外观、生动的造型、丰富的轮廓,深红色的阁楼、孟沙式的屋顶和形体多变的半圆穹窿,所显现出的便是一种古典浪漫主义思想。而秋林公司的建筑理念则是建立在欧洲新艺术运动基础上的:孟沙式阁楼、穹窿顶、墙面窗额配精致的线脚和浮雕,整体结构色彩醒目、自下而上由大变小,动态中极具秩序性的设计与造型,所反映出来的便是一种与文艺复兴思想相匹配的建筑思想。简洁明快的“手风琴”式建筑――国际饭店作为旅馆建筑,是哈尔滨早期旅馆建筑的代表作。其建筑风格是集新艺术与装饰艺术于一体的典型代表,因此,它所演绎出的便是一种多元的和折中的思想与文化。虽然有“富丽堂皇的小凡尔赛宫”之称马迭尔宾馆的建筑风格也深受欧洲新艺术运动思潮的影响,但它简洁、舒展、自由流畅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穹顶,所折射出来的却是一种融汇于传统与自由、民主之间的建筑文化与艺术思想。

正是这种融汇于传统与自由、民主之间的建筑文化与艺术思想,让马迭尔宾馆成为了中国近代史许多重要事件的见证人。这其中有末代皇帝溥仪的身影、冯玉祥将军的骨灰盒、的电报等。当年,世界各国的政要名流莅临哈尔滨,几乎无一例外地下榻于此。这座豪华而神秘的欧式建筑,虽为他的创始人俄籍犹太人约瑟・开斯普带来了滚滚财源,但同时也因此埋下了祸根。在日本侵占哈尔滨时,老开斯普恐怕财产有失,便加入了法国籍,以寻求保护。1933年8月24日午夜,他最心爱的小儿子西蒙・开斯普,一个刚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的钢琴演奏家,在中央大街被绑架了,受日军宪兵指使的匪徒索要30万元赎金未遂,不久西蒙惨遭杀害。这次绑架一直没有破案,成为哈尔滨历史上一个不解之谜。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在中央大街所有的建筑中,属于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圣・索菲亚教堂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建筑了。它始建于1907年3月,为参与中东铁路建设的沙俄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1923年,圣・索菲亚教堂进行第二次重建,于1932年11月落成。重建后的圣・索菲亚教堂肃穆凝重、宏伟壮观、典雅脱俗,教堂通高53.3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是亚洲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

整个教堂由红砖砌成,上冠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顶上高耸十字架,其四周是四翼大小不同的俄罗斯式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七座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七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

推门进去,厅中空荡荡,没有讲经台、信众席,也没有唱诗班,唯有穹顶和墙壁上褪色剥落的彩绘在默默地诉说往日的那份辉煌与曾经的传说。一抬头,却看见圣母微笑地望着我,那种仁厚慈祥,如同阳光一般暖过心头。

夕阳渐渐地西下了。沐浴在夕阳辉煌中的老教堂,肃穆而淡然,沧桑中透着一种别样的风情与诗意。几朵白云缓缓地从教堂的尖顶上掠过,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祥和而安宁。广场上,几个老人悠闲地放着风筝,几位“街头画家”正在为他人素描,几对恋人正在散步;右侧的空地上,一群鸽子在悠闲地寻觅着它们的晚餐,每当有旅人向它们投放食物的时候,原本栖息在教堂屋檐上的几百只鸽子就会“哗啦啦”地俯冲而来,景象甚是壮观。

“当、当、当……”随着雄浑的钟声响起,白鸽们纷纷振翅扑向蓝天,远处彩霞满天……

中央大街上美食如林

夕阳西下,夜幕低垂,中央大街在牺牲了白天的明媚后,变得有些暧昧而奢靡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光,光怪陆离的榆树、槭树,如梦晕般或隐或现的街边、路口中西式餐厅、酒吧,就像是一个个无法抗拒的诱惑。于是,每当夜幕降临,那些无法抵抗美食诱惑的人们便纷纷涌入餐厅、酒吧,或一份西餐,或一盘饺子,凭借美味入口时的那份感觉,凭借临窗的那份斑驳与光影,或迷离或沉浸,或遥想另一个国度另一城市的另一季节,或另一个人,或曾经的花样年华,或以往的流水生活。

在中央大街所有的餐厅中,华梅西餐厅可以说是一家最有名的俄罗斯餐厅。绝佳的位置、华丽的外观,与金碧辉煌的内部装潢,是餐厅给人的第一印象。豪华的古典吊灯与墙壁装饰、大理石雕像,强调出餐厅的高级质感。讲究的木制地板、古朴的木椅,以及简单的餐桌布置,又带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在华梅西餐厅用餐,讲究的是气氛,虽说旧俄贵族早已没落,但来到这里,仍能找到一种古老的美好感觉。大列巴面包、白菜卷、罐焖虾仁是华梅西餐的招牌菜。

与华梅西餐厅相比,作为中餐的代表,虽然东方饺子馆创建没有几年,但其知名度和生意却异常的红火。宽敞、高大、明亮的装潢,让吃饺子也变得有档次了。因此,这里经常都是高朋满座,如果想吃到好吃的饺子,你不仅需要排队,而且还要有足够的耐心。所谓“心急吃不到东方饺子”,就是这个理。东方饺子馆的饺子特色是皮薄馅饱满,扁扁的饺子一个个躺平,看来分量不多,但味道绝对鲜美。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历史悠久的啤酒:刚开始喝时,觉得淡泊如水、清爽可口,等一瓶下肚后,竟略有醺醺然的感觉。

饺子馆出来,远端的松花江上灯火阑珊,近处黑黝黝的大街上月光斑驳,周遭一片寂静。俄罗斯著名作家果戈理曾说:“建筑同时还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或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而它还在说话呢。”但对于哈尔滨中央大街来说,无论是在白天或夜晚,它所需要的并不是说话,而是默默的守候、静静地延续。虽然昨天的历史已经成为这条大街的背影,但它所留下来的却是与阳光一样灿烂的文化。在许多人的记忆里,这条1400米长的石街,似乎永远走不完。

上一篇:拼玩,也要拼命玩 下一篇:“生态”问题小议(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