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警钟长鸣

时间:2022-05-10 03:11:42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的获得是以在自然环境方面所付出的极大代价为前提的。随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升,地球生态环境已经变的相当脆弱,生态危机一触即发。马克思早在几个世纪之前就对此情况做出了预测,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必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众多生态学家对此问题做了精确的分析,但最终都无法摆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这位世纪伟人给我们留下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宝贵的忠告。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生态环境 科学技术

如果说关于科学技术与自然的话题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中最受人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任何怀有社会责任心的思想家在思考问题时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一议题的话,那么,在19世纪,在马克思的年代里,自觉地涉及这一思想领域,反思科学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则是需要特殊的敏锐性和洞察力的。因为那还是一个科学初步展露自身力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令人们惊喜不已、对科学寄予了厚望的年代。但在那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就提出了人与自然、科技发展与环境破坏是相悖的伟大论断,不得不佩服其洞察力。

一、科学技术、生态环境、马克思主义三者的关系

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同时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也越来越频繁了,自然一点一点的被开发,同时一点一点的被破坏。科技女神散发光辉的时候,自然母亲在无声的痛哭。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早已经人尽皆知了,马克思主义很早就有关于科技和资本的论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说过:“大工业……它使科学从属于资本。”①从纯粹的社会现象来看,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同时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

众所周知,将科学放在生产力的层面来考察是马克思的创见,资本主义生产、大工业,如果离开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介入,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事情。马克思说:“同价值转化为资本时的情形一样,在资本的进一步发展中,我们看一方面,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另一方面,资本又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②

所有这些事实的列举无非是要说明一点:正是工业生产和技术上产生的需要,不仅促成了科学的产生,而且不断地推动着理论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方案为我们揭示了科学的历史真相,揭示了科学的产生有着实实在在的现实的原因,那就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着的人们生存的需要、为了生存而进行生产的需要,以及在此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新的需要,亦即发展的需要。这一揭示使科学无论在哪一天、以如何抽象的面目以及怎样独立的姿态出现,都不再成为什么神秘的东西,不再成为天上掉下来的或是神造的什么东西,而能被理解为就是从生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世间之物。正像马克思所说,“只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根源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会被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③在科学的起源问题上体现了同样的道理。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不能孤立的看事物。但通过上面两点的分析,我们不禁会问,马克思根本没有考虑到科技对生态的破坏,他只考虑到资本的无限扩展,人类不断的改造自然,从自然索取人类的需要,跟没把自然考虑在内,马克思也是孤立的看问题,割裂了事物的联系。但其实不然,正是出于对资本的本性和原则及其主导性地位的深刻认识和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给物质生产和市民社会所带来的很多独特的环境问题都进行了界定”,从他们各自的著作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那个时候已然敏锐地注意到了,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所导致的诸如资源的消耗和枯竭、大量废弃物的产生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自然界力面的负面影响。

恩格斯在其所著的《自然辩证法》中,以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居民由于毁坏森林而造成土壤质量急剧恶化,以及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由于滥砍山林而导致洪水泛滥为例,对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式作了深度的反思并提出了严正警告。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英雌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适用自然规律。'”④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都是在人类生存的现实的、具体的、最关本质的境况中来考察的科学的理论。这位千年伟人,在科技产生和自然结合之时就看到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所在,警告过世人要合理利用自然。但资本家们只是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盲目的截取了马克思主义中利己的部分,把马克思主义解构开来,但最终只为自己的后代留下了一比已经注定一无所有的遗产。

二、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现在大力提倡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新形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生态系统内在的规律为依据,以人类的可发展为着眼点,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同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⑤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9.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1.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于光远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8.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39.

[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于光远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4-305.

[6]方时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J].学习与探索,2008, (05).

参考文献:

[1] [美]詹姆斯・奥康纳著,唐正东译.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徐志宏.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5]恩格斯著,于光远等译.自然辩证法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法农.大地上的受苦者[M].心灵工纺,2009.

上一篇:评《清代至民国时期河南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研... 下一篇:从学堂乐歌看清末民初的女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