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看中国体育的走向

时间:2022-05-10 10:58:34

从两会看中国体育的走向

这几天全国“两会”正在热烈地进行,因为今年是伦敦奥运年,来自体育界的议案和提案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无论是身在会上的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还是正在国外备战的刘翔,他们纷纷为中国体育发展建言献策。从某种程度上看,代表们和委员的议案和提案代表了中国体育工作者的一种心声,也代表了中国体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

建议足球改革 中超入足彩

3月7日,广州恒大亚冠首场之旅以5:1大胜全北现代。这是一个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比分!谁也没有想到广州恒大会在他们的第一场亚冠比赛中打出如此疯狂,更何况对手贵为上届亚军、被誉为“韩国巴萨”的全北现代。当晚,所有在电视机前的球迷都疯狂了。正在开“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就在前两天,这位“涉足”刚满两年的投资人披露了自己在政协会议上的提案:《关于中国足球改革的几点建议》。

许家印在提案中提出了中国足球界目前存在的三大问题,即足球体制落后,伪职业化,商业运营极差;球场等硬件基础设施极度匮乏;足球人口长期缺乏。这三大问题的确戳中了当下中国足球的痛处。

许家印表示,虽然从1993年红山口会议以来,中国足球号称进行职业化已经20年了,但这20年里中国足球行政指令依旧横行,“伪职业化”倾向明显。而他所举的例子就是目前运营联赛的中超公司,表面上是独立的公司法人,实质上隶属于中国足协。在体制上缺乏独立性和业务上功能缺失,导致其商业运营能力极差,在联赛版权、冠名权及衍生品等重要市场资源上非市场化运作,根本无法真正惠及投资人,也严重影响了中国足球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中国足球在硬件设施上也严重缺失,现有硬件利用率也极低。许家印举例说,目前,伦敦各类足球场有3000多片,北京的体育场不到100片,符合标准的足球场更少,并且多为不对外开放的校园球场,足球运动的全民普及无法开展。

硬件和商业运行的弊端已经影响到中国足球的根基,许家印在提案中沉痛地公布了一组数字:目前,中国足协注册青少年球员不足7000人,分别为日本60万人、西班牙65万人的1.4%、1%;注册职业球员8000人,是足球落后国家越南的16%;持证教练总人数1.05万人,为日本6.3万人的16%。2011年中超联赛综合实力世界排名第66位,不及泰国、新加坡等足球弱国。

此外,许家印还建议在日常的足彩竞猜中增加“竞猜中超中甲联赛”内容,而联赛公司通过版权输出参与其中以改变公司经营状况,进而通过合法的足彩来增加公众的关注度和监督力度,进而根除联赛假球、黑哨等现象。“中超足彩”也要拨出部分盈利设立公益基金投入足球人才培养与硬件建设。

“乒乓皇后”邓亚萍

从林书豪看体教结合 体育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最近这段时间,哈佛高材生林书豪爆红NBA,成为体教结合的范例。邓亚萍走的是一条不同的路,她是在乒乓球职业生涯结束后到剑桥大学读经济学博士的。在全国政协体育界小组讨论会上,邓亚萍表示:“体教结合在中国已经尝试了很长时间,但不够普及。中国没有建立起从小学到大学的多层次比赛训练机制,中国虽然有大学篮球联赛,但初中、高中没有联赛。孩子们选择的余地少,运动队选拔人才的机会少。”

邓亚萍坦言,竞技体育的竞争压力大,成才率相当低,运动员还承受着伤病风险,中国体育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累和建立一套激励、商业化运作等全方位机制,让家长放心让孩子练体育,让“竞请体育能把投资拿回来”。

邓亚萍觉得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对她之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帮助,“能面对体育这种残酷的输赢竞争,也就能面对工作中公平竞争的环境。”如今,邓亚萍鼓励她6岁的儿子练体育,儿子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跆拳道,邓亚萍说,“即使竞争压力再大,青少年也应加强体育锻炼,一个全面的人不能只会读书。体育能给青少年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带来很多好处,我自己就是个例子。”

此外,邓亚萍表示自己很关注青少年的体质问题,在当今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下,要宽泛地理解“体育”,体育能够锻炼身心、磨练意志、培养协作精神,能让青少年终身受益。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要求年轻人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更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体育对于锻炼意志力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更是不可替代,应该宽泛地理解体育。”邓亚萍这样向记者表示。她还以自己最熟悉的乒乓球运动来举例,其实很难界定乒乓球项目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人们看到乒乓球运动员在赛场单兵作战,但其实运动员的背后肯定有一支强大的团队,“乒乓球运动肯定要练习不同的打法,这就需要教练和队友的帮助,每个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身后肯定有一支高度协作的团队。”

邓亚萍认为,体育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在体育运动中时时要面对输赢,如果纳入到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来考虑,体育可以让青少年获得全面平衡的发展,能够提供持续一辈子的身心健康基础,是能够受益终身的。

“中国飞人“刘翔

关注运动员的素质教育 让运动员全面发展提高

由于正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备战伊斯坦布尔室内世锦赛,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刘翔不得不缺席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但他递交了一份《关于完善、提升运动员文化素养、行为品质的建议》的提案。刘翔在提案中指出运动员应接受素质教育,提高文化水平。

刘翔在提案中分析了当前运动员文化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他指出,运动员年龄跨度大、水平参差不齐,难以统一;学习内容单一枯燥、针对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自觉性较差等原因限制了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提升。

刘翔希望相关部门能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措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从提高文化学习质量与效率,到开展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再到丰富授课形式等,具体推进运动员文化素养、行为品质的提高。”

对于“运动员教育”的话题,刘翔有自己的体会,在很多公开场合,他都希望运动员们珍惜学习的机会,提高素质。其实早在2009年第一次出席全国政协会议时,刘翔就对“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很感兴趣。2010年,刘翔曾经在参加政协会议时,递交了名为《对建立竞技体育教练员有效保障机制的建议案》的提案,在会议期间还亲笔撰写了《关于大力发展田径运动,使田径项目为建设体育强国作出贡献的建议》的提案。这也是刘翔过去四年委员生涯中递交的惟一一份提案。

延 伸 阅 读

体育界要反思“林书豪现象”

“林书豪在美国可以复制,但在中国无法粘贴。”一句经典评语日前在微博上广为流传,一时间,有关美国华裔篮球明星、高材生林书豪,是否在中国也可以诞生的讨论沸沸扬扬。在全国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北体大校长杨桦、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北体大校长杨桦认为,“林书豪”现象在美国出现,引发国人讨论,要看中美两ac国的历史性差异,与美国教育与体育有机结合,运动员多出自学校的模式相比,中国是“一条龙的体育教育结合道路”。“在美国并非每门功课都要100分,只要有特长就可以进入大学学习特长专业,和一般课程。”杨桦说,中国要更多地借鉴和吸取这方面的经验,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上,照顾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中国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应该各种培养运动员的模式都要有,将来达到既是‘优秀运动员’同时也是‘优秀学生’的地步。”不过杨桦认为,林书豪作为一名华人在美国出现,对于这样一个国家来说也十分正常,不足为奇。中国也有类似的人才,“比如邓亚萍,不仅在中国完成大学学业,在英美照样完成博士学历。”不过他也承认,包括邓亚萍、刘翔等明星,是先“明星”后学习,与林书豪还是有着不同。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也认为,“林书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如何能够使这样的运动员在中国不断涌现。蒋效愚认为,中国在竞技体育事业上刚刚起步,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在体教结合试验方面多进行尝试。“我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在中国也会有很多林书豪涌现。”

上一篇:谁动了我的奖金? 下一篇:谢赫――淡定哥的“纵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