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小儿结核病误诊误治原因分析

时间:2022-05-10 07:25:39

56例小儿结核病误诊误治原因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结核病误诊误治原因。方法:将2003~2013在其他医院或门诊误诊、最后确诊为小儿结核病的儿童56例,在疾病分类、误诊时间、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逐一进行分析。结果:结核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误诊、误治情况时有发生。结论:结核病病人治疗过程中,对每一个病人在密切观察疗效的同时需积极除外其他疾病,减少误诊,以免延误病情。

【关键词】小儿结核病;结核杆菌;感染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91-01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累及,但以肺结核最见。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误诊、误治情况时有发生,现就2003~2013在其他 医院或门诊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病例56人进行原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6例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月~14岁,其中

1.2 误诊疾病:56例中原发性肺结核15例,急性栗粒性肺结核10例,结核性脑膜炎5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腹腔结核3例,中耳结核2例,结核性脑膜炎11例。误诊疾病分别为:肺炎25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病毒性脑膜炎6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中耳炎2例,肠痉挛2例,肺脓肿3例,支气管异物2例,毛细支气管炎、败血病、伤寒、淋巴瘤、肠梗阻、新生儿肺炎各1例。

1.3误诊时间:5~9天2例,10~15天22例,16~30天20例,31~60天8例,61~90天4例。

1.4 临床表现:56例中发热46例,其中高热18例,不规则发热12例,低热16例,发热伴咳嗽23例,伴抽搐7例,其它并发症有胸痛、腹痛、纳差、喘息等见表(Ⅰ);肺部湿音25例,脑膜刺激症阳性6例。

1.5 辅助检查:(1)PPD试验:56例做了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试验,其中PPD(-)者13例(占23.2%),PPD(+)者6例(占10.7%),PPD(++)者20例(占35.6%),PPD(+++)或PPD(++++)者17例(占30.5%),

(2)X线检查:56例胸部X线摄片41例,表现为:胸腔积液6例,原发综合症7例,急性栗粒性肺结核10例,肺门淋巴结肿大13例,有局部钙化灶5例。

(3)病原学检查:34例患儿分别做了脑积液、胸腔积液涂片及痰液中找抗酸杆菌。脑积液PCR-Tb-DNA阳性率21.8%(3/14),查结核杆菌阳性率14.3%(2/14);胸腔积液PCR-Tb-DNA阳性率33%(2/6),查结核杆菌阳性率16.6%(1/6);痰菌PCR-Tb-DNA阳性率6%(2/33)

2 讨论

2.1 胸腔内结核误诊原因分析

胸腔内结核:包括肺、咽、心包等结核,小儿时期结核病感染常侵犯肺部[1],原发性肺结核最常误诊为肺炎,误诊的原因是不了解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15例原发性肺结核误诊为肺炎的有9例,患儿均有发热伴咳嗽,多数起病缓慢,发热为低热,体温在37.5~38.5℃之间,咳嗽多为轻咳,肺部体症少。小儿结核病常累及淋巴系统,胸X线片最具特征性异常改变。纵膈或淋巴结肿大本组2例,患儿因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肺部听诊呼吸音不对称,肺部透视见纵膈摆动而误诊为支气管异物。另有1岁2个月患儿,因反复咳嗽、气喘1月余而肺部可闻及哮鸣音,胸X线示右上肺有絮状影被误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经平喘治疗无效,PPD呈强阳性,给予抗结核治疗,咳嗽、气喘症状才得以缓解。

2.2胸腔外结核误诊原因分析

小儿原发性肺结核易引起血源性、淋巴源性播散而引起肺外结核,以结核性脑膜炎、胸腔积液及周围淋巴系统多见,常被其他系统症状所掩盖而误诊。结核性脑膜炎是肺外结核中最严重的类型,患儿以发热为主,神经系统症状轻微,仅表现为哭闹、反应差、睡眠不安等,不及时进行脑脊液检查易被误诊。

本资料中,4例结核性脑膜炎出现症状而就诊的2周内没有及时做脑脊液穿刺而误诊,有5例因高热或以惊厥为首发症状,体征不明显,脑脊液改变不明显,血常规中有血细胞总数高而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我们在临床中对小婴儿原发性肺结核、栗粒性肺结核应均常规行腰穿检查脑脊液腺苷脱氢酶活性测定,此方法简单易行,敏感性高,可作为协的诊断 [2]。

2.3 减少误诊应注意几点

(1)提高小儿结核病的警惕性,认清其多样性的临床表现。(2)详细询问病史及结核病接触史,对疑有结核病的病儿近亲常规进行拍片。(3)重视结核菌素试验的诊断意义,疑有结核而初试PPD阴性者应在3~4周后重做PPD。(4)对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有胸片疑议者进一步做胸部CT。(5)及时给予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在密切观察疗效的同时积极除外其他疾病,尽量避免误诊误治,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宁寿葆.现代实用儿科学[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51

[2] 胡亚美,江戴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95

上一篇:女性宫颈炎的诊断分析及临床治疗140例 下一篇: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