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体会

时间:2022-05-10 03:47:18

关于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62-01

【摘要】:目的 观察按摩针灸及功能锻炼对肩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入院例肩周炎患者应用按摩针灸及功能锻炼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 在入院的全部患者中,据统计全部有效。结论 采用按摩、针灸、功能锻炼使粘连的关节囊、肌腱及韧带等松解,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淋巴液循环及肩部营养代谢、松解粘连、解除痉挛,增强肌力及防止肌肉萎缩加快早期治愈。

【关键词】:针灸;推拿;肩周炎;康复锻炼

肩周炎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主要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退行性、炎症性病变而引起以肩部疼痛及功能受限为特点的病症。本病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人,所以又称“五十肩”,体力劳动者者多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发病多与软组织的长期劳损、外伤、受寒有关。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肩凝”“漏肩风”“肩痛”等范畴。十余年来,笔者应用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肩周炎取得满意疗效,先将相关体会总结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针灸

基本处方:肩髃、肩髎、臑会、肩贞、曲池、外关。局部压痛明显者,加阿是穴。随症选穴:项疼痛者加肩井、风池;肩内臁痛,加尺泽、太渊;肩外臁痛,加后溪、小海;肩关节局部压痛明显者,取1-3个阿是穴,施以温针灸。

1.2 推拿

患者取坐位,患肢外展,医者站于患侧,医者先用叩击法再用滚法使病人三角肌放松,配合点揉风池、肩井、天宗、肩髃、肩髎、肩贞、臑会、臂臑、曲池等穴位,同时配合上肢的外展,外旋、内收、上举等被动活动,注意避免动作粗暴而引起剧烈疼痛、然后用拿法、揉法、自颈项拿,揉至肩臂部,反复数次,搓患者肩部约半分钟,以稍有酸胀为宜;最后用搓法由肩部到前臂至腕反复搓抖数遍,双手握腕抖上肢数次,结束治疗。

1.3 作方法

每日治疗1次,先针灸,后推拿。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推拿手法以轻揉为主,被动活动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时间20分钟。

2. 功能康复训练

2.1 爬墙法 患者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上肢尽量高举。举到最高处时身体前倾,使部分体重压在上肢上,坚持片刻,上肢缓缓放下回到原处,反复数次。

2.2 体后拉手 双手向后反背,由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反复进行。

2.3 外旋锻炼 背部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做上臂外旋动作,尽量使拳背接近墙壁,反复进行,同时做甩手画圈。

2.4 摇膀子 弓箭步,一手叉腰,另一手握空拳靠近腰部,做前后环转摇动,幅度由小到大,动作由慢到快。

3 疗效标准

痊愈:肩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肩痛和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上举可达160度以上,后伸内旋可摸到肩胛下角。内收时搭肩肘尖可达胸中线,感到不痛或轻度疼痛。好转:肩关节功能有改善,疼痛减轻,可从事轻工作。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53岁,农民,2011年5月23号就诊。2011年2月因受风寒而发右肩疼痛,至4月右肩疼痛加重,肩关节活动不利 ,曾在某医院就诊,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及局部封闭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一个月后症状又复发至今。体格检查:右肩疼痛,右上肢上举、外展、后伸等动作受限明显,肩髃,肩贞、天宗、肩井等穴压痛明显,肩部肌肉紧张,眠差,纳可。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诊断:肩痹证,证属风寒闭阻筋脉,,气血阻滞不通。治以温经通络,行气活血,以上述方法治疗10次后,患者症状消失,肩关节活动正常,隧又巩固治疗10次后痊愈。2011年10月8日随访未再复发。

5 体会

针灸治疗在缓解急性期炎症疼痛方面较推拿疗法效果更为明显,而推拿方面在后期粘连时解除粘连,扩大肩关节运动范围方面则较针灸更为有效。

在肩周炎急性期,软组织炎症渗出较严重,常伴有剧烈疼痛,为减少患者痛苦,不宜作肩关节大幅度被动运动,而应以活血止痛,促进炎症吸收为主,治疗仪针灸为主,辅以推拿,且手法宜轻柔。肩周炎后期,肩关节软组织炎症吸收明显,以关节活动障碍为主,此时治疗应以推拿为主,在此基础上作肩关节被动活动,施行被动活动手法时应循序渐进,施力得当。

参考文献

[1] 罗正元.针灸推拿结合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8.

[2] 李忠汗,刘禹,朱毅.康复治疗结合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3.

[3] 廖远碧.针灸结合手法推拿治疗肩周炎65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0,4.

[4] 杨致民. 推拿针灸治疗86例肩周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4.

[5] 张宁.小议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肩周炎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5.

上一篇:浅谈老年人手术麻醉前的准备 下一篇:当归四逆汤治疗角膜溃疡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