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甘醇》178年后的中国首演

时间:2022-05-10 02:29:43

《爱之甘醇》178年后的中国首演

《偷洒一滴泪》确立了弗朗切斯科・梅利在北京观众心中的地位,无疑他是本次歌剧节中最迷人的男高音歌手,他是继努奇后又一位被要求加演的人。

或许在国内观众心中,《爱之甘醇》的影响力和名头上与《茶花女》、《弄臣》相比都略显不足。这部歌剧在1832年的意大利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大戏,一个激扬着乐观情绪的乡村爱情励志故事,其中充满了在当年时髦而拉风的科技元素和前沿噱头,从物理学、化学到医学。多尼采蒂对当年这些科技成果报以某种意大利式的嘲讽态度,似乎这类手段更像是欺骗乡巴佬的灵丹妙药,甚至比杜卡马拉调配的“爱情灵药”更有效果。

导演迪米亚那为角色赋予了鲜活生动的表演,整个舞台版本即便算不上才华横溢,也足够别开生面,第二幕终场的草坪在视效上堪称奇美,但第一幕的田园诗般的乡土气息略显不足。当杜卡马拉乘坐热气球从天而降时,整个戏的开始转入正轨,迪米亚那将杜卡马拉塑造成了疑似《百年孤独》中吉梅尔加德斯式的人物,但男一号内莫里诺显然不是布恩蒂亚,倒是那位游离在剧情之外的草帽男孩有着奥雷良诺上校儿时气质,仿佛一登场就被赋予了某种神秘而重大的戏剧使命,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也许是内莫里诺儿时的化身。

歌手方面,尽管声音条件算不上特别出众,但年仅27岁弗朗切斯科・梅利(Franceso.Meli)以其充满光泽和性格魅力的演唱征服全场,他的唱演俱佳,声线平滑,音色稳定,将一位无知者无畏型的内莫里诺表现的既充分又得体,他的表演灵活而主动,细致入微到可以去面对镜头。《偷洒一滴泪》确立了他在北京观众心中的地位,无疑他是本次歌剧节中最迷人的男高音歌手,梅利享受到的掌声是理所当然的,在努奇之后他是又一位被要求加演的人。而这样一位歌手在欧洲却只能给迭戈・弗洛雷斯(Juan.Diego.Florez)等一线歌手唱B角。

B角中唱内莫里诺的范竞马声音一度甜美圆润,但他明显已度过了自己巅峰状态,至少和梅利相比,范竞马的嗓音不够开阔,表演也不够开放。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和他配戏的迪里拜尔身上。相比之下黄英的阿迪娜更有优越感,她从容老练,具有作为一个优势人物的基本气质。迪丽拜尔尽可以去演或者巧巧桑一类角色,但她的形象和嗓音质感都不如黄英更接近人物,后者在草坪终场和内莫里诺的对手戏唱得极为主动,并且彻底接管了剧情,她的花腔充满光泽且富有表情,甚至让范竞马一度处于劣势。

饰演杜卡马拉的安东尼奥齐把大部分精力全都投入到他精彩之极的表演中,当晚他放弃了作为一名传统美声的基本演唱原则,半白半唱,嗓音干哑,但是作为一个角色,安东尼奥齐已近乎完美。关致京的声音条件其实相当优越,他唱大线条段落时相当卖力,甚至过于有板眼,但在处理短促的句子则不如安东尼奥齐有弹性,而最大的差距可能在于缺少担任主要角色的舞台经验。唱军曹的德卡尼亚动作夸张,声音却很平庸,而杨小勇的演唱则一如既往得严整扎实,可圈可点。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不辱使命,中规中矩,除了在第一幕与合唱团的配合略显松散外,他们在乐池中的表现显然更胜于其在音乐厅中的发挥。吕嘉对该剧的情有独钟也令其对乐队的控制颇具章法。国家大剧院在此剧创作178年后将其搬上中国舞台,虽然冒一定的风险,却尽其所能地在制作和阵容上提供了保障,也为这个制作在日后反复上演给予了充足的理由。而首轮演出后,印刻在我脑中的是安东尼奥齐极具个性的杜卡马拉以及明星般闪耀的弗朗切斯科・梅利。

上一篇:“诸神之战”与“众神的黄昏” 下一篇:两岸合唱团共唱《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