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思考

时间:2022-05-10 02:15:31

关于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思考

【摘要】计划生育在我国得到普遍实施后,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缓和,同时我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五个特点,如果不正确应对人口老龄化,将会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进而提出五点对策:提高劳动生产率、更新养老观念、发展老年产业、建立健全与养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康积极的老年型社会。

【关键词】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未富先老;时代精神

按照联合国相关规定,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也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老年人口规模大。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近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2)发展快且趋于高龄化。据有关数据计算,1990年到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而我国老龄化以3.3%的速度增长,显然我国老龄化发展快。我国高龄老人大约以4.1%的年平均速度增长,而世界平均速度为3%,老龄化将趋于高龄化。(3)老龄化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老龄化起步早、速度快、程度深,而中西部地区老龄化起步晚、速度慢、程度浅。同时出现了农村老龄化明显快于城市的局面。(4)“空巢”老人增加迅速。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明显减少,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人和抚养一个小孩的情形越来越普遍,据调查目前已有百分之三十的空巢家庭。(5)农村养老问题严重。农村的经济和医疗卫生等条件都跟不上,广大老年农民拥有老年保险、加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数目有限,再加上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不断被削弱,养老问题严重。

二、如何应对我国老龄化

(1)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经济实力。一是鼓励那些已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就业,并多提供些招聘信息,提高就业率;二是对在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工作技能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积极鼓励那些已退休但是还具有工作能力的老年人就业。其中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在业人口的劳动生产率,这样他们就会创造更多的劳动成果,即使赡养老人的负担变大了,在业人口也能较为轻松的面对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2)更新养老观念。农业社会给我们留下了养子防老等家庭养老观念,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养老不像以前那么简单,应该赋予时代精神,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上帮助老人;二是关注老人身体健康;三是生活上照顾和护理好老人;四是关注老人心理健康。因此子女应当担负起赡养老人的责任,及时更新养老观念,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孝道,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精神。(3)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的需要。随着我国人口结构不断变化,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我国的产业结构需要得到调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适应老年人口需求的各种消费品以及服务将会不断增加,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自身的需要,这种产品与服务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配合这种变化,例如:兴建设备齐全的公共养老机构,扩大并改善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注重老年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为老年人服务水平,增加老年人服务项目等等。(4)建立和健全与养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应不断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大力倡导敬老助老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必须完善老年法律法规,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国家应不断建立和完善与养老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宣传。老年人要主动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与那些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地做斗争。司法部门务必严格执法,对虐待老人、遗弃老人以及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法律将严惩,尽最大努力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5)建立健康积极的老年型社会。首先需要打破一种社会偏见,即认为老年社会保守沉闷、缺乏活力,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其次社会需要大力宣传人口老龄化问题,使其深入人心。再次各代人之间要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使代际关系融洽,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最后应该充分重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创办更多的老年大学、举行更多的老年人联谊会等,这对解决老龄化问题有很重大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2006

[2]王海波.人口老龄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3(6):69~70

[3]洪国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对策思考[J].人口研究.1997,(4):45~47

[4]邬沧萍.批判继承中华传统孝文化并赋予时代精神加以弘扬[A].我国老年学学会.中华孝文化专辑[C].北京:五洲文明出版社,2004

[5]邬沧萍,穆光宗.健康的老龄社会[J].人口与经济.1997,(1):8~19

上一篇:浅议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下一篇:公路桥梁施工中的监理控制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