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作文讲评课的组织策略

时间:2022-05-10 01:42:04

略谈小学作文讲评课的组织策略

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命题、指导、批改等环节的归纳、总结和提高,是写作指导的延伸和补充。就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而言,不少教师普遍注重学生写作前指导,忽视写作后作文讲评课的组织,认为学生作文评改能力弱,组织学生评改作文费时费力又无功,教师自然而然地成了作文评改活动中的主角,成了学生写作活动中的“裁判员”“终结者”,把作文讲评课上成了教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独角戏”,他们或谈成绩,好文章读几篇;或说缺点,对差习作批评几句……导致作文讲评课上主体失落,目中无“人”,浮光掠影。缺乏思想,缺乏重点,缺乏新意,缺乏具体指导,几乎成了当前作文讲评课的通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主动权还给学生,教会学生自己评改习作,提倡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努力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当前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而担任其主要任务的作文讲评课更是责无旁贷!

为了发挥作文讲评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在作文讲评课的组织实施上,笔者作了一些探索和改革。现就其形式和方法,或称策略作一总结。

一、访谈式介绍。类似于电视中的谈话节目。一般用于优秀作文的讲评。具体说来,在营造一定的情景氛围之后,把一位或者几位小作者推向前台,由教师、学生围绕作文的各个方面向小作者们提出问题。然后由小作者围绕问题和自己写作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在教师的帮助下层层展开,口述个体的写作过程和写作思维。由于学生的口述更接近全班学生的心灵,更有现场感,因此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更能引发他们的脑力激荡(头脑风暴),更能诱发学生修改作文、写好作文的原动力,从而达到借学生之口传授作文真谛的目的。

二、专题式剖析。学生的作文中总会存在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不可能在一节课的评讲中解决的。尤其是小学生,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修改文章中常常顾此失彼,丢东忘西,有时顾了中心,忘了层次,有时顾了具体,又忘了中心。为克服上述情况,对于某一篇作文的讲评,教师要事先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针对作文中产生的共性问题,确定好一个评讲专题,如《一件难忘的事》,要重点指导学生围绕“难忘的事”把经过改具体;《一个不平凡的人》要指导学生围绕“不平凡”这一中心来选择、取舍体现“不平凡”的事例等。一般地,我们在一个阶段的作文讲评中,也会确定并突出一个重点。如低年级习作讲评会侧重于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方面的指导,中年级写作讲评侧重于围绕某一特点把句子写具体和片段的条理性等方面的指导,高年级更侧重于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谋篇布局、表达情感等方面的指导。总之,我们要通过专题式剖析,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具体的体验和借鉴,并做到每课一得。实践证明,学生围绕专题开展评改作文,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效果较好。

三、集锦式点评。把作文中好的例子(包括篇章、片段、词句乃至标点)收集起来,归类后逐一进行点评,让学生博采众长。在讲评时,可以是教师介绍和点评,主要说明它好在哪里?也可以由教师主持点评,让学生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或开展集体点评,明确这些佳作好在哪里,哪些写法应该吸取,应该怎么写才好等。在听点评的同时,要求全体学生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做对照性的批注,找出自己的差距。如听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简要注明,或者把别人的长处一一摘录下来作为今后学习写作的典范,这样做能使学生像蜜蜂采蜜一样,吸取别人的精华来丰富自己。由于集锦式点评要吸收大量的优秀习作或者片段,能让学生在看到自己的作品后感到自豪,同时又使其他同学感到亲切,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作文讲评的兴趣。集锦式点评,就像把珍珠一样散落的经验,串成了闪耀着集体智慧的项链,时间少、效益高。

四、赏析式挖掘。传统的作文讲评中,中、下生常常是被嘲笑的对象,一堂讲评课下来,他们往往被评得“体无完肤”“焦头烂额”。这种讲评,会挫伤这部分学生的上进心,阻碍他们智力和个性发展,甚至把他们引到与作文“敌对”的地步。赏析式挖掘就是针对上述作文讲评的弊端所设计的,是调动中、下生作文积极性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赏析式挖掘以中、下生的习作(片段)为赏析对象,引导学生“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在充分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地、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挖掘,各抒己见,讲出理由。同时,我们在肯定其积极一面的基础上,还要对习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不足之处有所指摘、纠正,或者提出修改建议。尤其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提出整改意见时要适量,不要吹毛求疵,过分挑剔。毕竟,作文教学是“一口吃不出胖子的”。

五、对比式鉴别。它是作文讲课中经常采用且容易收效的一种方式。一般由教师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和特点,从学生习作中选择两篇或若干篇文章进行对比式讲评,也可以与范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鉴别文章的优劣,并分析文章优劣成败的原因,明确应该怎么写,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比式鉴别能使比较的对象特点鲜明,学生容易感知、接受。常见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

1.正次对比。即在同一题目下,选择类型或题材相同、结构相似但质量悬殊、优劣差别明显的两篇或几篇作文进行比较分析。其做法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和差的地方,再讨论好和差的原因,提出修改意见,接着进行纠错练习。这种做法有利于明确标准,分清优劣,是一种具体、形象的修改指导。

2.正正对比。即在同一题目下,采用各有不同特色的几篇优秀作文,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即让学生评议这几篇文章分别好在什么地方,各有什么特色,再学习借鉴它们的写法。这种对比适用于学生感到难度大、思路不开阔、写法容易雷同的作文。它对激发学生想象、开拓思路很有帮助。

3.次次对比。即拿毛病较多的几篇作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如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小如错别字、病句、标点,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4.前后对比。即拿出同一篇作文的原稿和修改稿进行对比,着重弄清“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修改”“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等方面的问题,体现的是修改的示范性和指导规范化修改。

需要提出的是在选择一些“次”作文的时候,要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和挫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六、导改式评析。学生在学习自我评改习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多方示范,传授自改作文的方法。因此,在作文讲评课上,一要向学生传授修改符号,使学生能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对文章进行规范的修改。二要明确本次修改的范围、重点和要求,通过目标导向,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评改活动。三要指导修改程序和步骤,告诉学生要养成写完作文后反复默读的习惯,边读边想,找出毛病。有位老师在统一修改步骤和要求的基础上,编成顺口溜,让学生熟记于心:

改文章,并不难,一看格标字词句,是否正确使用好;二看中心与选材,题材应绕中心挑;三看条理和思路,前后连贯不跑调;四看详略及重点,文章此处最重要;五看开头跟结尾,首尾呼应那最好;六从整体读全文,立足全篇来润色;掌握以上修改法,不愁文章改不好。

作文讲评的组织方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但需要指出的是作文讲评不能光让学生评别人的文章,还要让他们学会与自己的习作相对照;不能光是动嘴说,还要动笔练,充分体现作文讲评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组织讲评过程中,要安排学生自主活动:或者让他们修改自己的习作;或者提供材料请他们修改;或者根据评讲的重点布置小练笔。总之,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巩固评讲课上掌握的知识,逐步将知识内化为写作能力。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做作文讲评的主人”,灵活采用作文讲评的方法和课堂组织模式,循序渐进,引导他们领悟习作评改的方法和精髓,在讲评中评出学生的兴趣,评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评出学生对习作的向往之情。要始终相信:作文讲评课,会有源头活水来。

上一篇:初中生反学校文化的结构探讨 下一篇:别复制孟非三个同事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