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法式育儿的独到之美

时间:2022-05-10 01:08:31

领略法式育儿的独到之美

帕梅拉・德鲁克曼(Pamela Druckerman):美国人,专栏作家,曾任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丈夫是英国人,两人养育3个孩子,在法国生活。其著作《法国妈妈育儿经》成为2012年美国最畅销的育儿经,《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美国亚马逊书店第1名,连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都在亲身实践。该书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

我们很向往美国的育儿方式:自由,个性,开放,探索……这里却有一个美国妈妈要带我们去领略法式育儿的独到之美:

法国孩子在大人面前不是只会闹脾气的“小屁孩”,他们显得放松而有自制力,能专注而愉快地做自己的事儿;

法国孩子6岁才学习阅读,却擅长表达、有创造力、在学业上游刃有余;

法国妈妈看起来似乎一点都不累,她们一如既往地优雅而自得其乐……

帕梅拉・德鲁克曼在法国看到的这些育儿细节,令她非常感叹,她遍访法国的学者、医生、家长,有了很多育儿心得。

1.点滴之间见功夫

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这话在育儿里也是一点不假。在吃喝拉撒睡、日常用语和观察孩子这些点滴小事里,尽显法国妈妈的育儿真功夫。

《为了孩子》:孩子吃喝拉撒睡的生活规律和习惯里面蕴含着早期教育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是的,我同意这种观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涉及三大方面:吃、拉、睡。这里我想谈谈“睡”。

关于睡,法国家长通常使用 “暂停法”――当孩子还只有几周大时,即使是晚上,家长也不会在他哭的那一刻就抱他起来。相反,他们观察他,并等待几分钟。他们想看看孩子是否正在学习连接他的两小时睡眠周期,或者他只是在睡觉时发出声音,而这时抱他起来只会把他吵醒。

美国家长倾向于认为他们的宝宝是无助的小不点,法国家长则相信一个很小的宝宝虽然他有需求,但柔弱却也识情懂理,可以学会某些东西,比如如何睡觉。法国家长在教他们的宝宝学习睡觉这个技能时非常温柔。如果宝宝一直哭,他们就抱起他!但他们确信很快宝宝就能学会睡得更久。而且他们认为有一个睡得好的宝宝,不但对宝宝、对整个家庭都是件好事。任何一个缺乏睡眠的家长都会告诉你:法国家长说得没错。

《为了孩子》:您的一个观点非常有穿透力,即影响育儿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看护人的“灵敏度”,您愿意就看护人如何提高“灵敏度”谈一谈吗?

? 法国家长常常说,“观察”孩子是最要紧的事。确乎如此,他们花大把的时间观察孩子。他们尝试跟上孩子的节奏,理解他有关世界的经验。一个美国研究提到,如果看护人能尝试去“关心孩子的需求,应答他的语言和非语言信号,激发他的好奇心和了解世界的欲望,做到富有情感而友善,对孩子积极支持与关注”,他的“灵敏度”就会提高。我认为,这指的是孩子(即使一个婴儿)也是有理性的人,会向你传递有意义的信息,告诉你他需要什么,以及他是谁。

2.优秀孩子的定义

也许每位家长心里都住着一个“优秀”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就长成那个样子。我们日日忙于对付育儿中的一摊子大事小事,有时候是不是该停下来问问自己:到底什么是“优秀”?

《为了孩子》:我们的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常常谈论孩子的性格,担心孩子养成不好的性格。您是否对自己的孩子也有过类似的担忧?有关孩子性格的培养,您怎么看?

? 法国家长强调的一点是,就算是小小孩,也要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和同理心。他们认为所有孩子的本性都是自私的,他们得从自己的壳里爬出来,得认识到别人也有需求和感受。在美国,我们有两个“有魔法的词”,每个孩子都要说,一个是“请”,一个是“谢谢”。在法国,他们有四个“有魔法的词”:“请”、“谢谢”、“你好”和“再见”。让小小孩学会说“你好”是为了让他们体会别人的存在,并且尊重别人。

《为了孩子》:育儿经一般都会谈论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什么样的孩子是优秀的?

我觉得每个家长都应该自己定义一下“优秀”。每当我问及法国家长对自己孩子最大的期望,他们总是回答“内在地感到舒适”。也就是说,他们希望孩子适意、自信、自在。只有足够放松,才能在食物和谈话之类的事情中找到乐趣。当然,他们也期盼自己的孩子在学业和工作上获得成功,但这通常并不会是他们首先提及的东西。

《为了孩子》:您在生活中怎么帮助您的3个孩子“自我启迪与发现”他们的创造力?

法国家长和教育者相信,自由游戏和非结构时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近期的研究再次和法式育儿站在一边。研究提及,孩子在探索性游戏中能学会坚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专注力与自信心等。并且,游戏本身就是一件乐事!?

3.育儿的平衡之道

中式?美式?法式?每种育儿方式各有长短,如帕梅拉所说,我们不必在不同育儿方式中择其一而从之。也许我们可以做的是,在观察孩子、与孩子共处时,也不断地寻求“自我启迪与发现”,找到育儿的平衡之道。

《为了孩子》:皮亚杰所说的“美国问题”(皮亚杰到美国讲学时,很多人问的问题都是关于孩子的学业和认知发展里程碑的问题,皮亚杰觉得这是个有美国特色的问题)也在困扰许多中国家长,很多父母关注孩子认知上的成长以及实际获得的技能甚于其他。有关这个问题,请问您如何在美国方式和法国方式之间达到平衡?

? 法国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但他们认为所谓推动孩子超越发展里程碑的做法毫无意义。在法国的幼儿园,孩子们学一些字母,但他们直到6岁才学习阅读。芬兰中学生的阅读和数学平均分是欧洲最高的,但那里的孩子7岁才学习阅读。

最近,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了法国(还有芬兰)的“慢式”方法。研究证明,在幼儿园阶段学会专注、与人相处以及自制等非认知技能将为孩子后来的学业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法国家长关注育儿过程中的体验,而非只关心成果。他们认为应该避免“宝宝马拉松”,这会让家庭生活对每个人而言都更为愉快。?

《为了孩子》:对比法式育儿和美式育儿,您是否认同法式育儿多一些?美国家长的育儿方式中,有哪些您还在用吗?为什么?

? 我在很多方面认同法式育儿。我使用法国家长喂养孩子的方法,树立权威,以及教我的孩子们学习自我专注。我对宝宝谈话,让孩子“自我启迪和发现”,而不是逼他们去学东西。我发现,在面对危机和困惑之时,我往往这么问自己:一个法国妈妈会怎么做?

当然,我想要我的孩子们体会美国风格。我们尽可能多地回美国。法国家长在孩子6~7岁后才让他们去学游泳,这我可受不了。我才3岁时就会游泳了!美国人有一种乐观和冒险精神,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这样。我们回美国时,孩子们是家庭聚会上的焦点,这很不错。不过我觉得,如果他们无时不刻都备受关注,那可就不那么有趣了。我不认为我必须在“法式”和“美式”育儿两者择其一,法式育儿给我启迪,而我尽力吸取这两者的精华。

4.对中式育儿的寄语

《为了孩子》:中国的家庭大多数是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即独生子女,大部分的时候都是祖辈帮忙带孩子,从您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家庭模式下要特别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个家庭凡事围着孩子转,对家长来说可不是件好玩的事,大概对孩子也没什么好处。法国家长把这种孩子叫做“小皇帝”。关键是:别让你的孩子打搅你的生活。而当孩子这样做时(当然,这在法国也会发生),法国家长会礼貌而坚定地说:“我正在和某个人说话,我等一会再来陪你。”

但是,另外一点也同样关键:别打搅你的孩子,比如,当他在开心地玩的时候。换句话说,尊重是彼此的。同时,法国家长相信,能够应对无聊以及投入于某件事是个有价值的生活技能,并且它会随着练习而增强。

上一篇:辽宁省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后期支持服务研究 下一篇:政工干部内在动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