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重要性

时间:2022-05-09 11:15:08

浅析审计重要性

[摘要] 审计重要性是审计中比较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对工作效率、质量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如何理解重要性的含义、重要性的运用、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三方面来阐述审计重要性。

[关键词] 审计重要性 重要性运用 审计风险 审计证据

现代审计不仅重视审计质量,同时也讲求审计效率。这使得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正确理解审计重要性,对审计实务操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重要性在审计的计划阶段审计计划的编制、终结阶段评价审计结果时都必须运用。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含义及如何理解

各国现有的审计重要性准则的定义大都沿用会计准则。虽然各自的定义措辞上不尽相同,但是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即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就是重要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要想正确理解重要性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的

某项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不是针对审计人员而言的,而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的,若某项错报或漏报影响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了,那么它就是重要的,反之,就是不重要的。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

影响重要性判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企业面临的环境不同,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例如,某一错报金额对某个企业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企业来说就是不重要的。并且重要性的判断还会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关系密切,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二、重要性的运用

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所以,在审计计划阶段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在评价审计结果时,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此时,重要性原则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漏报,以及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1.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要注意错报或漏报的性质。在许多情况下,错报或漏报的数量不重要,但是从性质方面考虑则是重要的。比如说:

(1)涉及舞弊或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即使金额不大,但是性质是严重的,反映了被审单位管理当局或其他人员的可信度存在问题。所以会计报表可能潜在着更大的错误,应当视其为重要的。

(2)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如果金额确实不大,但如果要影响到收益变动的趋势,那么就应该引起重视了。某项错报或漏报使原来亏损变为盈利,那么就具有重要性。

(3)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一般情况下,如果现金和实收资本账户存在错报或漏报,即使金额小,也应引起重视,视为重要的。

另外,小金额错报漏报的累计,可能也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也应对此重视。

2.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1)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因为独立审计是对整体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所以必须对会计报表层次所能容忍的错报或漏报加以考虑,也就是考虑会计报表这一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才能最终对会计报表的合法公允性发表意见。

(2)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会计报表是由各个账户和交易汇总而来,所以只有通过验证各账户和交易,才能得出会计报表合法公允的整体结论。

三、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由于抽样审计的运用,审计人员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审计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审计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判断的。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在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时,应当考虑审计风险这一因素。《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ll条就指出了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当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其中第3款就是考虑“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如果内部控制越差,评估的审计风险越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应越低;反之,如果内部控制行之有效,审计风险综合评估水平较低,则重要性水平可以确定得高一些。

2.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代表的含义前已述及,重要性水平越高则意味着可以容忍的误差数额越大,所以相对来讲,审计证据数量可以少一些。反之,审计证据数量方面应该是越多。从质的方面来讲,则需要证明力越强,可靠性越高的审计证据 。所以审计证据与审计重要性也是呈反向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葛家澍:《最新会计审计准则实务讲解与应用指南》出版社:财政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3月

[3]刘明辉:《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林钟高尤雪英徐正刚著:《独立审计理论研究》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探讨 下一篇:论展示环境的色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