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医专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分析

时间:2022-05-09 09:29:52

张掖医专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分析

摘要:针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历史与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探索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校园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

1.我校发展历史与现状

我校前身为1952年建立的张掖卫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改建后主要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模式。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教育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努力培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国家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较强专业技能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学校以“厚德精医、博学创新”为校训,以“笃行求真、明德致远”为校风,以“勤教乐业、严谨求实”为教风,以“勤学善思、厚积有恒”为学风,并首次创作了校徽、校歌。利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市财政投入、教职工集资、教职工工资抵押贷款等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国有资产由过去1000多万增加到2个多亿,校园占地面积由过去50多亩增加到近300多亩,建筑面积由过去4万多平米增加到10万多平米,实验设施设备大幅增加和完备。学校重视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网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教学基本设施建设。通过全校师生坚持不懈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学校办学规模和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凡是了解学校历史的访问者均为学校的发展感到振奋和敬佩。学校自建立以来培养的2万余名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声誉,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技改中坚和技术骨干,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我们独特的贡献。

2.校园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困难与问题

但是,受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的制约,学校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的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主要是:

2.1学校教学质量与社会对教育较高需求的矛盾

学校学生人数增长明显,然而校舍建设与人数的增加不同步,致使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班额过大现象难以解决。仅就我校来看,全校在校共81个教学班,上课最小班额44人,最大班额226人。学校共有教室54个,近几年通过努力绝大部分建成为多功能教室。但是距师生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图书馆使用率近几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总体利用效率不高。实验楼3栋,因学校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其余各种功能建筑(如体育馆、礼堂、塑胶跑道、大学生科技中心、活动中心等)无法设立。

2.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学校扩容增量艰难

保障经费只能维持最基本的运转,安全隐患整治、校园面貌的根本改善和偿还债务力不从心;办公条件较差,要求教师坐班,但是不给教师配备最基本的现代化办公设施,图书更新速度较慢,征订时征求教师意见不够。有的办公室连最基本的饮水都无法保证。虽然学校办公设施落后,但无力大规模添置和更新办公设备,距离自动化、无纸化办公的要求相差甚远。

2.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因历史遗留原因、现实教育水平以及运行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理念和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学校加大和改善教育、管理力度加以解决。因经费紧张,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很少,可是“请进来”培训又并不容易,人员少事情多教学任务大等矛盾突出。

2.4学校管理难度与日俱增

社会变迁较快,由此引发一系列管理和教学方面的问题。部分师生越来越有个性,学生生流动性进一步加快,大学扩招给学校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比如规模大,需求略显多样和复杂,学生报到率有时并不是百分之百,个别学生选择退学,极个别涉入传销等,学生素质有一定程度上的下滑,学习功利性问题比较突出,刻苦精神下降,一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社会贫富差距也在无时无刻影响学校,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也还不容忽视,学校近几年教师流失较多等比较常见的问题,急需得到较好的解决。

3.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对策

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变迁日益加快,为了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赢得一席之地,全校上下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为此,我们必须:

3.1大力加强我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尽快筹集资金拿下周边发展预留用地,进一步完善体育馆、礼堂、塑胶跑道、喷泉、假山、雕像、长廊、亭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积极向上丰富多样的育人环境。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可对校内的建筑、道路、广场等物质实体赋予极具思想文化内涵的称谓。例如,把教学大楼命名为“致远楼”,把主干道命名为“崇德路”,把学生公寓命名为“尚思公寓”等。其次,在校园标志性的地方用花草种成校训、校徽、校风、学风、教风等文字和图案,也可在校园景观中增加刻有能表达行业精神的石雕、碑文,图片,甚至可在主干道、广场等处树立有关行业、职业榜样的雕塑。例如在学校树立古今中外名垂青史的医学大家雕塑或版墙,刻上主要事迹以及对人类的贡献等。再次,在教学楼、实训基地等相关场所可悬挂与医学文化对接的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和制度规范。总之,要使学校时时处处都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文化气息与内涵。

完善学校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比如说新校区开水房的建设,教学楼净水设施的配备,用电设备的改造和创新,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不要在学校上风口焚烧垃圾等,让学校回归清新和高雅。

3.2进一步规范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规范学校选人用人机制,多采用一些透明平等公开公平民主的选人用人措施和方法,使学校在选聘干部和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后能够进一步实现选人用人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善教学科研规章制度,采用更加客观公正的考评激励办法,进一步加大学校教学科研奖励力度,使奖励向一线岗位倾斜,使学校教师能够尽心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真正有效的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一个更大的提升。例如,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学生评教评学评优评先和表彰奖励制度.制订更加注重公平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绩效工资激励制度和分配制度等等。

借鉴外校和学校发展历史经验,进一步规范学校学生管理制度,使校园进一步充满活力,使师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各项活动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使学生的身心能够更加充足健康的成长。

3.3进一步搞好行为文化建设

加大教师参与学校课外活动的参与力度,教师和团委、学生处等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学生活动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学校要在教师和团委、学生处等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学生活动、社团活动给予相应的激励奖励制度,促进学生各项活动质量有一个大的飞跃。

规范后勤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建设,实现学校全员育人、全环节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要求。学校最起码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必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尽可能减小学生需求与学校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对学生宿舍管理人员进行正规化培训,强化服务意识和引导教育意识,使学生尽可能地在一切场合、一切环节和尽可能的时间接受到良好的熏陶引领,凝聚正能量,促使学生持续不断健康成长。

建设好班级文化。由于我校班级授课教室相对固定,可以借鉴外校和其他班级好的做法,将教室建设成为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的重要平台,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平台,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来不断强化学生追求上进、明德致远的决心和信心。

3.4进一步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培养积极进取、崇尚奉献的职业精神。学校在充分发挥思政课和就业指导课等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方面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见习、“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客观上更能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方式加深学生对职业精神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自强奉献的职业精神。

弘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技术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全面突出实践教学,切实加强各种职业技能的实操训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的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的意识。全体学生要把全面掌握相关职业岗位的各种技术、技能和技巧作为提高个人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学,更重要的是要做,多听、多看、多说、多写、多思,细心做,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统一。

打造开诚布公、众志成城的团队协作精神。学校必须通过任务、制度、活动、行为使师生真正理解完美的个人与完美的团队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执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完美结合。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决定了校园文化的独特而深远影响力。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我校校园文化一定会迎来一个繁荣、灿烂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84-85.

[2]朱发仁、傅新民."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 职教论坛, 2006(12):4-7.

[3]温景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高教探索,2005(6):66-67.

[4]朱巧芳.试析高职校园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3):100-103.

[5]许国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J].高教探索,2006(3):45-48.

上一篇:试议地方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下一篇:关爱无以缺席 快乐更要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