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检察监督权

时间:2022-05-09 08:47:44

论检察监督权

摘要:检察监督的总体原则与分则具体规定相呼应,使监督效力真正落实;对诉讼程序的监督应与对裁决结果的监督同等对待,同等重视;同一诉讼程序的监督,效力应当一致;监督功能应具备整体连续性监督手段应具多样性。

关键词:检察监督权;法律监督;检察权;正当性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我国以“议行合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行使决策权和立法权;以“一府两院”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共同构成国家的基本权力主体。对于政府的行政权和法院的审判权,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有较为明确的界定,但对于检察机关的检察权属于什么性质却认识不一 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 一种认为,“由于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那么,检察权就是法律监督权。”另一种认为,检察权包含法律监督权与公诉权等国家权力。检察监督权是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担任的一种法律权力。

新中国建立六十多年来,由于对检察监督制度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导致检察权的实践遭受了重大挫折。检察制度曾一度被否定,检察队伍被解散,检察机构被撤销。1979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检察机关得以重建,检察制度得以恢复,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提升,[1]“1982 年宪法”的确认。同时,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取消了“1954年宪法”中曾确认的检察监督制度中的一般法律监督权。理论与实践中的矛盾,影响了我国检察监督制度的全面实现。其根源在于我们对检察监督权的性质认识不足,检察监督制度理论准备不足。

本文,从中国检察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产生和发展过程,论证了检察监督理论符合我国司法制度的历史传统,适应当代中国国体和政体的要求。对检察监督权的法律特性进行了较为浅显的分析,揭示了检察监督的本质、内容和特点。以权力制约理论为基础,根据我国检察监督权的司法实践,阐释了检察监督权的正当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检察监督制度的几点设想。

一、检察监督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提出法律监督理论是列宁在前苏联建立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2]列宁的社会主义检察权概念的提出和法律监督理论的构建,为新中国检察监督权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具体而言,这种影响突出表现在:确定检察院的性质是国家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监督权;各级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各级检察机关必须接受党的领导。[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我国的检察制度在建国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我国的司法实践经验出发,又形成了与前苏联检察制度一些完全不同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把职务犯罪作为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实行法律监督的重点,而不直接实行对一般行政违法行为的监督;[4]在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上,实行双重领导原则;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应用于检察制度,实行检察委员会的合议制与检察长负责制相结合的领导机制;检察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同时认为,法律监督理论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具体应用和不断发展,是因为这一理论反映了在世界范围内司法制度的文明成果,符合我国司法制度的历史传统,适应当代中国国体和政体的要求。最后,以我国现行立法为依据,指出“法律监督”是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专指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即检察监督,并从法律监督的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方式三个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6]

二、检察监督权的特性

这部分主要解决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即检察监督权之所以能够从行政权、审判权中分离出来,肯定具有与这两种权力不同的特点,检察监督之所以能与其它各种监督相互区别,一定具有与其它监督的根本不同之处。

(一) 提出程序性是检察监督权与行政权、审判权的重要区别。

检察监督权的程序性是指相对行政管理权和审判裁判权所产生的实体权力而言检察监督权只有作出某项程序性的决定,引起一定程序的权力,而没有任何行政决定权和审判裁决权。程序性特点决定了检察监督权能的有限性和它在诉讼权力体系中的非终局性,决定了监督权与处分权的分离。

(二) 认为诉讼性是检察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的根本区别。

监督职能必须以诉讼职能为基础和条件,诉讼职能是监督职能借以发挥的必要途径和手段。检察监督权的诉讼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活动是国家的诉讼法设定,依照诉讼法程序进行的;

第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是通过诉讼程序得以实现的;

第三,检察监督权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运用诉讼手段即司法权力来实现的。

(三) 阐述了职务犯罪监督是检察监督权的重要内容。

职务犯罪监督体现的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的监督制衡原理,是对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或疏于履行职务进行司法弹劾有效形式。职务犯罪监督之所以应由检察机关承担,是因为职务犯罪监督是一种法律监督,应当由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来行使;职务犯罪监督是一种强制性的国家监督,应当由拥有司法强制权的机关来行使 ;职务犯罪监督是一种复杂、特殊的法律监督,应当由地位相对独立的机关来行使。

三、检察监督权的正当性

这部分首先从国家权力制约机制与法律监督的关系入手,论述了检察监督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为理论前提,并进一步从司法权的受制与司法权的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两个方面,制约与监督司法权不会妨碍司法独立,制约与监督司法权符合中国司法的现实需要和司法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分析了司法权的受制问题。同时,根据我国检察监督权的现实状况,从以下方面分析了我国检察监督权的正当性,

(一) 从职务犯罪侦查权是检察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务犯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这类犯罪由一般的侦查机关进行立案侦查是难以胜任的,我国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对特殊案件的侦查权与国际检察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等三方面论证了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正当性。

(二) 从检察制度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考察,

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职能从其诞生伊始就与公诉职能同时存在;从法律规定上看,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权是我国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原则;检察机关行使审判监督,符合诉讼法学原理等方面论说了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权的正当性。

(三) 阐述了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权的正当性。

从判决的实体公正,有利于使判决结果得到当事人和社会的认同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是对法院既判力实质上的维护;从检察机关的监督是站在维护法律正确适用的立场上,不与任何一方当事人发生利害关系,论述了民事诉讼监督权的行使不会导致诉讼主体诉讼能力的失衡;还阐述了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是落实“实事求是,有错必判”司法原则的必然要求,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维护审判程序公正需要。

四、完善我国检察监督制度的几点思考

这部分从我国检察监督制度在立法层面上存在的立法容量太小,条文过于原则、抽象,不易于实践操作入手。以诉讼程序的不当行为是否由于检察监督权的行使而得到停止和纠正,程序性违法行为是否由于检察监督权的行使而得以制止和查究,实体处分程序是否由于检察监督权的行使而启动,或实体处分错误的决定是否由于监督权的行使而进入重新审查程序等方面为设计检察监督制度的方案标准。提出了完善我国检察监督制度的几点原则性建议,即检察监督的总体原则与分则具体规定相呼应,使监督效力真正落实;对诉讼程序的监督应与对裁决结果的监督同等对待,同等重视;同一诉讼程序的监督,效力应当一致;监督功能应具备整体连续性监督手段应具多样性。

参考文献

[1]《论国家权力中监督权的设置与行使》[期刊论文]《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 徐静村 等

[2]《浅论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的法律监督》-法律快车刑法2010-10-09

[3]《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法律论文-法律教2005-12-20

[4]《坚守抑或退守:视野下检察机关定位之思考》_浙江检察网2010年6月

[5]《论检察权性质的合理定位》 - 京师刑事法治网 2010年4月30日 王丽芳

[6]《论检察机关宪法定位的合理性》[期刊论文]《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 袁平凡 等

[7]《公诉职能与法律监督职能关系之检讨》-其它-论文联盟中心-.2005年8月

[8]《论检察监督及我国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 - 豆丁网 2009

[9]《职务犯罪侦查:由检察机关承担科学而合理》《检察日报》2005年1月21日

[10]《检察机关配置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合理性浅析》_内容正文2008.4

[11]《检察权独立内涵研究 - 豆丁网》学位论文 福津 吉林大学2006.4

上一篇:高考体育训练中糖的补充研究 下一篇:试论对外汉语中的语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