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迹山大佛景区现状分析

时间:2022-05-09 06:09:23

禹迹山大佛景区现状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已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缓解压力的最主要方式。于是,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旅游景区的发展,作为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主体部分,已经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禹迹山大佛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发展

一.旅游景区的发展概述

(一)旅游景区的概念

旅游景区是一个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此地游览,并且可供人们休闲、娱乐、度假、求知等的专门场所,该场所除了有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之外,还具有明确的范围界限和专业化的组织管理。旅游景区是有一个以旅游及其相关的活动为主要功能或者主要功能之一的地域或者空间。该管理区域应该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与明确的地域范围。

(二)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而且构成旅游景区的基础是当地的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同时,旅游景区还是展现当地旅游资源精华的场所。旅游景区开放的同时,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周围的相关产业,并影响着当地的文化、社会、交通、生态等,是旅游业取的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也是塑造旅游业形象的窗口。

二.禹迹山大佛景区发展现状

(一)景区的资源现状分析

1.景区的资源特色

禹迹山大佛景区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还有最具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景观有大面积的陆相沉积地貌景观,各具形象的岩石景观以及金鸡岭等秀丽的山体风光;人文景观以释加牟尼的摩崖造像最为著称,3座明代石室墓、现今保存完好的东西南三座古寨门、白莲教古栈道遗址等资源。雨后,下雪过后的美丽自然景观都会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2.景区的资源现状分析

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佛教文化最为突出,是南充市内最有名气的佛教胜地。历史悠久,周边的游客评价很高,客源充足,多为短途旅游。但是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系统保护和开发,大佛由于多年的风化与雨水的侵蚀以及08年地震加剧了文物险情;禹迹山石窟经考察存在危险现已禁止向游客开放。开发层次较底,景区仍然处于观光游览层次,缺乏深度,而且游客前往景区的规律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节假日。景区的形象定位不明确,大多数游客只知道景区的佛教文化。

(二)景区的交通现状分析

景区1997年利用自筹资金修建景区水泥公路约5公里,2002年修建景区的第一个停车场,2007年修建了的二个停车场(属三星级停车场),景区景点与景点之间用青石地板连接,阶梯较多;内无交通工具,以步行为主。

景区大交通修建当时,未考虑到景区的发展,主干交通路面较窄,仅能供两辆小汽车错车,这就是造成景区堵车的主要原因。2008年,景区创建3A级景区的同时给加宽路面,改善了景区的交通状况。

(三)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近年来,景区为打造国家3A级景区,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投入很大。大力修缮景区内外的道路;修建三座三星厕所,并配带300立方的消防用水及环保用水水池;更换景区老化电路、闭路监控及广播系统;疏通景区的排污设施,增加排污通道;新增景区垃圾桶、路线标识及座椅,维护景区的环境卫生与生态系统,方便游客景区游览;为景区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广场、停车场;2011年景区为了给除夕之夜上山拜佛的人提供方便与安全保障,给景区沿路装上了路灯。

为方便游客,景区居民经营起了4家农家乐,为客人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项目;景区内的居民大多从事经营活动,游客在景区的选择性很大。景区居民日常生活燃料都是天然气;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交通便利。

(四)景区的市场分析

1.景区的宏观市场分析

本地人口波动大,大多外出务工,年底或者年初时景区的市场占有率较大。

经济水平决定游客的购买力,若旅游者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越多,其用于旅游消费的就越高,则恩格尔系数越小。

景区游客多是周边的居民,以家庭游为主。由于文化水品、社会阶层、相关群体和家庭的不同,都会引起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为的差异,从而影响消费水品。即一个地区的社会环境对对旅游市场宏观环境的影响。禹迹山大佛景区的文化性极强,其中白莲教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吸引了周围的各个地区的旅游者。

2.景区的接待现状

从旅游景区的总体接待状况来看,不能满足旅游旺季的接待需求,还需花大力气在景区接待方面加强完善。景区全职在岗人员只能满足旅游平季的景区对客服务,旅游旺季需要招聘大量当地居民对游客服务;旺季时,景区的接待状况几乎处于饱状态,难以对游客进行有效的控制。淡季时,各种接待设施的利用率不到百分之十,餐饮无人问津;交通无规律,全靠当地居民支撑;农家乐入住率仍然为零

3.景区的市场竞争者现状分析

与禹迹山大佛景区相邻的主要景区:灵云山公园、红岩子风景区等在县城周围的景点;在县城外还有4A景区升钟湖生态区、故里等众多景点。但禹迹山大佛景区都有别于以上景区,景区是以佛教圣地大于白莲教文化、大禹文化和古栈道文化著称的景区。

景区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周边的其他景区构成旅游线路,互相弥补各自在吸引力上的劣势。促进本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五)景区的营销策划

景区在对外销售首先考虑的是所选定的目标市场,该景区的目标是各个阶层对佛教甚至是对景区感兴趣的所有人;是无差异市场。可以依赖广泛性的分销渠道以及大众性的广告宣传、大众传媒、大型广告等。

三.禹迹山大佛景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景区建设无特色,产品雷同

景区为加快景区建设,大量修建庙宇,出现在景区内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一佛像,景区能烧香拜佛的景点在80尊以上。除了在佛教上的大力发展以外,其他文化没有得到发展,也没有具有本地特色的纪念品。

(二)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综合性不强

交通基础设施在硬件上相对完善,但是在具体实施上并没有取得预计效果,在管理上没有系统分工,实际操作脱节现象严重。

(三)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景区管理者对景区的旅游资源没有进行明确分类;没有正确把握不同旅游资源之间的脆弱性与易损性,只求短暂的经济效益,忽略旅游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以及开发与保护。未建立旅游资源保护规章制度,监管措施也不到位。旅游的产权问题也模糊不清。

(四)景区空气质量污染严重

开发之后,为了景区建设,原有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大量建筑物的修建,与景区的原有风格不相符合。尤其是旺季,游客大量涌入,垃圾量的增加,因游客的素质偏低,乱扔乱丢现象不足为奇;香蜡纸的燃烧使得景区的空气质量大大降低,引起火灾的现象时有发生;垃圾堆放,不能及时处理。

(五)管理机构臃肿庞大

管理人员工作分工不明确,交叉管理。淡季工作人员不按时到岗;经常出现游客找不到服务人员。岗位职责不明显,应建立管理力度较强并具有专业能力的团队进行管理。

(六)景区与居民的矛盾突出

景区居民对景区征地、拆迁的解决方式不满意,这就导致居民个体经营困难重重,景区个体经营非常混乱,拉客、宰客、骗客现象严重。不仅让游客不满,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景区的声誉。

四.总结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逐步对景区管理有了了解,明白其对一个景区的发展重要性。在本篇文章中,主要是对禹迹山大佛景区的现状进行分析。作为一个规划与开发,并且管理上还有诸多问题的景区,从接待状况、交通、旅游资源、市场竞争力与景区管理等的处理景区的现状,并分析。对这样的景区要想未来取得较好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明确了解掌握景区的现状,做出科学的规划方案,改善现状,从而将整个景区的发展推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且适应整个景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萌,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问题及其管理对策研究,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08

[2]陈梦婷,对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分析,合肥学院,2012

[3]段华勇,旅游景区与周边居民和谐关系问题初探[A]旅游论坛2010

[4]韩艳妮,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李高峰,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沈阳大学经济学院,《商场现代化》2007

作者简介:冯娜娜(1990-),女,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

上一篇:春耕忙 到田间寻找最朴素的春天 下一篇:《雷锋侠II》延续传统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