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运移边疆形势于荦荦大端之间

时间:2022-05-09 04:55:30

翻开人类文明的篇章,其实也是一部战争与和平交织的历史,而和平则是贯穿这一篇章的主旋律。新疆的历史亦然。

和平年代,经济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

譬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虽然肩负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经过50多年踏遍戈壁荒原的艰辛开拓,如今已成为一个以现代化大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林牧副渔并举,工交商建服综合经营,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的独特的组织。

当亘古荒原变成绿洲,金灿灿的稻麦堆积如山,雪白的棉花如天上的云朵,牛羊遍地,林木成行,一座座新的城镇崛起于万古戈壁、沙海。世界银行前来新疆考察的官员亦为之动容感叹:“由退役军人组建的绿色开发部队,是中国的一个创举,创造的是一个辉煌。它的出现,为世界性的开发事业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中外各国以往经验表明,实现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的要求,正确选择和提升发展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长远性、主导性问题进行超前谋划和决策。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划分合理的经济区,并纳入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之中。”

既然新疆地理版图和政治格局已确立一个多世纪,治理、巩固新疆的方略、措施,亦应承续历史和现实的轨迹、格局,擘画大端,区分形态,谋篇布局。

今日之新疆,从地理结构、环境上,可以划分为三大区域:东疆、北疆、南疆。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首先要遵循这一自然之道。

先看东疆。

历史上,出豫陕中原,过河西走廊,就进入古称伊州、伊吾的新疆哈密地区。该地与迤逦西接的鄯善、吐鲁番地区共同构成新疆之东疆板块。

对这一区域的定位和特征,隋代裴矩所著《西域图记》有精辟概述:“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门户也,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称其咽喉,实为通道。新疆的特点之一是远隔中原,丝绸之路畅通与否,攸关两地向背。因此,西汉王朝经营西域肇始,便十分重视对东西要道的控制。西出阳关,可行丝路南道;西出玉门关,可行丝路中道、北道。

史家以为,汉“掳楼兰王,设伊循都尉,是为了控制南道的起点;争车师,设戊己校尉,是为了控制北道的起点;轮台屯田,设使者校尉,是为了控制北道的中间位置。而‘都护’名称的本意,也是‘都护南北二道’”。

为保障丝绸之路交通,汉朝还将亭候、烽燧从敦煌一直修筑到罗布泊,即《汉书·西域传》所述“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烽燧列亭,连城而西,驻屯相间,实现了中原王朝治理西域的基础保障。

今天,西出阳关的丝绸之路南道已基本废止,而西出玉门关,进入新疆门户的东疆地区,其通关咽喉要道的地位、作用,日显重要。这里,哈密、鄯善、吐鲁番,应该专项发展成为连通内地与新疆的公路、铁路、航空大型立体交通枢纽基地和内地对接新疆的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基地。如此,东进西出,安危有基,进退有据。

新疆“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到——

加快构建新疆与内地和周边国家紧密联系的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新疆在全国乃至中西亚地区交通运输格局中的国际大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为巩固新疆在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地位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大宗重要商品、生活必需品等应急物流体系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的立体化运输网络,加快在乌鲁木齐、奎屯、哈密、喀什、库尔勒、精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交通枢纽和口岸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能力强,集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

可以说,东疆的大型立体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基地建设,是提升新疆在全国乃至中西亚地区交通运输格局中国际大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的关键所在。

在建设东疆交通枢纽基地和物资集散基地的同时,北疆和南疆的建设、发展方略,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北疆。

自西域、新疆的政治和经济重心转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带以来,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环准噶尔盆地的北疆地区,其设施建设、经济布局均具一定的基础。

此地,矿产、能源、物产丰饶,工农牧业较发达,西有伊犁河谷、额塔盆地,北有金山阿勒泰,东有准东油田,南有天山北坡经济带,自东向西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克拉玛依、伊宁等绿洲城市形态、功能完整,水资源基本满足供应,且亚欧大陆桥从黄海之滨到大西洋西岸全线贯通,具备区域整体开发、形成完整产业链的优势。中央和自治区两级政府应加大对北疆地区的经济建设和项目投入,在此区域建立能源、矿产、装备、纺织、农副产品等一系列产业基地;把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伊犁霍尔果斯口岸,建成东亚和中亚最大的商贸基地之一。

天山北坡经济带,以乌昌经济区为核心,以城镇组群和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形成产业分工合理、联动发展的格局,不断提升区域整体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全疆乃至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地带,应充分发挥其作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和向西开放大通道的优势,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聚水平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成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带。

在制定天山北坡经济带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上,新疆要争取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城市群,充分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将其打造成为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先行区,现代工业、农牧业、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改革创新区。

在国家发改委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也将天山北坡地区列为西部重点经济区,定位为——

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地区对外开放的陆路交通枢纽和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综合性能源资源生产及供应基地,现代化农牧业示范基地,西北地区重要国际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对外合作加工基地。

因此,与其遍野撒网,不如毕其功于一地。北疆,应成为国家和新疆倾力投入的经济建设主战场。

南疆。

南疆三地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多风沙、自然灾害,生产、生活条件差。新疆现有国家级贫困县25个,其中19个在南疆三地州。这里的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工业十分落后,税源极缺,财政非常困难,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最慢、最落后的地区。

现今的南疆,水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脆弱,而其中最应避免的是过度开发引起的生态失衡。

依据自汉代西域36国以来绿洲经济的特质,此地最宜发展的是绿洲农业、林果业和特种种植业,应将其作为南疆发展的重中之重,亦即民生工程。新疆农副果品的品质,置之世界范围考量,亦堪称得天独厚,不可多得。藉此自然优势,可以因循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创立优势品牌、产业基地之道,在南疆特色农业、林果业集中的县镇乡村,形成类似法国波尔多葡萄酒、西班牙和葡萄牙伊比利亚半岛橄榄油这类世界级品牌的种植、出品产业基地及贸易链。如此,方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稳定南疆特色农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架构,通过这种规模化种植基地、产业化运行机制,整体解决当今南疆居民普遍面临的收入和就业难题,以经济手段解决其社会稳定问题,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当然,南疆也有资源的优势。

依托天山南坡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库尔勒、库车、轮台等市(县)现有石化产业为基础,加快南疆石油天然气化工带发展,将其打造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新疆跨越发展的跟进区,引领和带动南疆地区发展。

此外,考虑到南疆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重要储藏区这一特性,在开发、利用这些能源的同时,还需有计划地建设南疆的能源产业,在中央和内地各省区市财政支援之外,加大返税、返利于当地的力度与广度,创造更有利的养民、教民和就业条件。

有专家、学者认为,南疆三地州处于我国斗争的最前沿,关系到新疆发展稳定的大局,也关系到我国西北边疆的长治久安乃至全国的和谐稳定,积极采取特殊政策,将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和北疆沿边高寒地区的发展纳入国家沿边开放战略,把南疆三地州作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特殊经济区对待,享受经济特区及各类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优惠政策;或者是把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和北疆沿边高寒地区作为我国扶贫开发的试验区,实行集中连片扶持,利用10年时间,消除贫困,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从经济基础上确保南疆三地州最终的社会稳定。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就南疆的广大民众而言,还应该学习、借鉴汉唐时代的西域历史,在此区域共创一个多种文化融汇、交流之地。

就中央政府和自治区政府而言,养民、教民是其基本职责。在南疆这样一个有较单一的的民族地区,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对当地民众进行正确的宗教观教育,因为“这些宗教祭礼往往能鼓动巨大的集体的热情,个人在其中消失了自己的孤独感而觉得自己与全部族合为一体”。

因此,在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大力开展产业技术培训的同时,南疆还应创建多种行政化、社会化、职业化的教学和培训机构,把当地广大民众纳入有计划、有步骤、长期性的中华历史文化和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体系当中。

我们还应该借鉴汉唐时期中原王朝的成功经验——以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掌控西域南北疆,有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实、做大、做强以屯垦戍边为中华使命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兵团实力集中的北疆石河子、南疆阿克苏,分别成立两个地级以上建制的兵团特区,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真正成为维护新疆全局稳定的中流砥柱!

支持新疆有条件的地区撤地设市,在区域经济和城市化方面取得突破,培育形成几个大中型区域中心城市。

这些,应是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两级党委、政府稳定和发展新疆的重要方略。

上一篇:出海闯市场 风险防控不能忘 下一篇:新大地险成“二代”绿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