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种植体支抗在错(牙合)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2-05-09 04:31:19

微种植体支抗在错(牙合)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在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治疗,研究组采用微钛种植体植入行正畸治疗,治疗1年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计算治疗前后上中切牙突角、突距差,下中切牙突角、突距差,磨牙移位情况。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微种植体;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R78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b)-0071-03

错畸形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研究显示,50%左右的生长发育期儿童存在错畸形,影响美观、颜面发育和口颌功能。错畸形传统治疗多采用佩戴支抗进行正畸,患者舒适度及美观性较差[1]。随着口腔技术的发展,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被逐步应用,其体积小,不损害牙齿及其组织,植入部位广泛,稳定性良好,微种植体与骨整合后,两者之间的机械嵌合力能够为正畸提供有效的支抗强度[2]。本文对错畸形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正畸治疗及微种植体植入正畸治疗,对比两者的正畸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错畸形患者80例,均为安氏Ⅰ类或Ⅱ类上颌前突畸形[3],伴面型前突,磨牙中性或远中关系;排除合并急性期牙周炎、牙龈炎或口腔黏膜疾病者,无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全部患者均签署正畸治疗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6~29岁,平均(21.2±6.5)岁;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20.6±7.3)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21.8±6.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牙周清洁后,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牙列,整平牙弓,采用方丝一次性进行前牙的后移和控根,整体内收前牙,佩戴传统支抗。治疗后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

研究组患者采用微钛种植体植入正畸治疗,采用直丝弓技术整平牙弓、排齐牙列,主弓丝为0.4826 mm×0.635 mm不锈钢方丝,两侧侧切牙中远部放置牵引钩,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根尖片,确定种植体植入部位,评估周围骨组织情况,避开牙根、上颌窦、牙槽神经等。漱口、局部浸润麻醉后,分开植入点两侧牙;摄根尖片,明确牙根形态和位置,确定植入方向和角度,植入部位在膜龈结合部位或偏根方向2~3 mm,切开牙槽黏膜,向根尖方向植入种植体。术后摄片明确植入体与牙根的关系,2周后在种植体与牵引钩之间采用拉簧加力,加力范围为50~300 g,术后口服抗生素,定期复诊。

正畸治疗1年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计算治疗前后上中切牙突角、突距差,下中切牙突角、突距差,上第一磨牙移位值。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覆盖正常,磨牙关系及尖窝关系正常,患者面型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覆盖正常,磨牙关系及尖窝关系改善,患者面型出现轻度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牙齿排列基本整齐,前牙覆覆盖不完全,患者面型未出现明显改善[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切牙突角、突距差及磨牙移位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后上中切牙突角、突距差,下中切牙突角、突距差明显高于对照组,磨牙移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随访情况

治疗中研究组出现1例种植体松动,取出2个月后重新植入,未再出现松动。随访中研究组5例患者出现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无一例发生感染;对照组出现4例支抗牙伸长,牙龈红肿,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

3 讨论

临床实践显示传统支抗内收前牙时,均会出现磨牙前移现象,会影响前牙内收。而研究显示种植体支抗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可以采用滑动法一次性进行前牙整体内收,可有效减少磨牙前移距离,为前牙内收提供更多间隙[10-11]。本研究中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磨牙移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上中切牙突角、突距差,下中切牙突角、突距差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患者磨牙移位减轻,前牙内收更明显。

[参考文献]

[1] 李骏.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治疗正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127-129.

[2] 郑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6):824-826.

[4] 翁烈利,邓伟斌,王丽晶.正畸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及其在正畸过程中稳定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7):985-988.

[5] 高美琴,顾永佳,吴燕平,等.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口腔医学,2007,27(9):466-468.

[6] 苏奇志,阎燕,闫红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增强支抗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口腔正畸学,2009,16(3):140-143.

[7] 潘昱,郭庆平,于春梅,等.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08,14(4):426-427.

[8] 王照林.微型种植体在内收前牙正畸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2,32(2):86-87.

[11] 范钦翔,周谋.Vector TAS微种植支抗远移上颌磨牙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4): 63-65.

(收稿日期:2014-05-20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昌吉市HIV/AIDS配偶/固定性伴单阳家庭干预工作... 下一篇:汽车业反垄断远未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