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感”来临的时候

时间:2022-05-09 10:05:50

四年级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他大,遇事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不再依附于人,人云亦云;说他小,一些自以为是的小心思常藏着掖着,敏感、多疑,把它们当成天大的秘密,不到不得已,他是不愿意给你看的,否则,便会被视作“权益侵犯”。

昨天,班长把日记交给我的时候,一再急切地关照“纯属个人隐私,不得外传”。也许是受她的影响,小组长葛永州也把本子合着递到我手里,一再嘱咐:“对了对了,我的也是个人隐私,不能给别人看!”

隐私?我好奇地把本子拿过来。原来,他俩在日记本里对自己选同桌的心理进行了真实而细致的记录。之所以认为是“隐私”,是因为他们原本还有另一个选择,而这在他们看来很可能会成为同学们的笑料,甚至变为他们担心的更复杂问题。

我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对敏感问题进行教育的契机。事情不但要在全班讲,而且要讲得光明正大理直气壮。言语神态上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在全班这群懵懵懂懂的孩子中造成负面的影响。而且,这种问题得越快解决越好。

于是,今天早上,我决然地把第一节的语文课与下午最后一节品德课进行了对换。站在讲台上,我神情严肃地读了两人的日记。一开始,我看到女孩和男孩在隔了老远的座位上紧张地朝我直挥手,我故意不正面去看,只是面对全班讲了一段很坦然的开场白,之后,我看到两人安静下来了。

全文如下:

好 感

褚叶涵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上,我们讨论了“位置问题”。我选了沈尚祥做我同桌,我不觉得这是什么高尚举动。其实,我一开始想跟杨寅做同桌,因为我觉得我们合得来,我喜欢他(同学之间的友爱,只不过对他的好感多了些)。但我觉得我选沈尚祥比选杨寅值得。因为我可以帮助沈尚祥改掉他的许多毛病,而杨寅需要我帮助的,比起来就少得多。

深 情

葛永州

今天下午的一节课,老师让我们在男女生搭配的前提下自由选同桌。先让女生选男生,有秦瑶、胡爽等人选我。等到男生选女生时,我就拿不定主意了,因为我有好几个人选。老师让我们想了一分钟。我想:我应该选秦瑶还是胡爽呢?她们两个都是好学生,我该选谁呢?如果选秦瑶就不好意思说,因为我也想跟胡爽同桌;如果选胡爽就破坏了我和秦瑶这些年来的深厚感情。我到底该选谁呢?我突然想起老师曾经说过“深厚的感情是最珍贵的”这句话,就选了秦瑶。

在这里,我要跟胡爽说一声对不起。

我把凡突出两人闪光思想的词语都进行了重读,之后追问一个原本听了题目便掩嘴笑的男生:“你感动了吗?”他站起来,只好点点头。我紧追不舍:“什么感动了你?”旁边有人举手,我示意她站起来回答:“助人为乐的思想,同学间可贵的友情。”

无须我再多说一句话。如我所想的那样,我恰当地流露出了自己的情绪、表明态度时,事情便都在掌控之中。尽管不可避免地在读的过程中,有孩子在听了“好感”、“喜欢”、“深情”这样的字眼后偷偷地笑,但看到我这么平常坦然的态度,也忍不住正色起来了。因为他们预感到,再这样下去只能是自讨没趣。

戏剧性的是,褚、葛两人本来想选的杨寅、胡爽居然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方,真可谓是心有灵犀。在读完两人的日记后,我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我的想法。这下子,多少引起了一些孩子的兴趣,他们用那种笑嘻嘻的眼光看两对人,虽说有了前面的铺垫,我的语气也平淡得很,全力地在褒扬同学间的真情,但总还是让当事人有些不自在。附全文:

举棋不定

杨 寅

今天做操时,我一直想着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黄老师让我们选自己的同桌。大家都选了自己的同桌,只有我到最后还没选,老师让我在做操时想好。所以我做操时无精打采的。

我在想:大家都选了自己的同桌,而且看起来都很简单,怎么惟独我比吃药时还难呢?我又想起了同学为我推荐的人――我们的班长叶涵。大家为什么要让我选她呢?我想了一个重点原因:因为她的学习成绩好,可以带好我。我觉得:要是她不再对我凶巴巴的话,我也会选她的。

希望黄老师能帮我选一下。

调位置

胡 爽

今天,我们班让男女生自主选同桌。我选了葛永州,但让我失望的是没有人选我,可想而知,我在班里的受欢迎程度是那么低。虽然我更多地是希望能够一个人坐,不受旁人的干扰,但这不可能。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没有人愿意跟我坐。我觉得,我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反省一下自己所做的行为。要是女生和女生坐,那才是我盼望的呀。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这个本来“神秘”敏感的话题以坦白告终。但孩子又毕竟是孩子,一旦对某件事发生兴趣时,总要不加掩饰地表现一番,哪怕是过过眼瘾也好。这是他们的本性。于是就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下课,一群男生哄抢杨寅的日记本。杨寅红着脸向我告急“求救”,我斥责了那帮男生,告诉他们要看也该在征得同意的前提下进行,这叫尊重;否则,就是强盗、侵权。我大声问杨寅:“你的日记里有秘密吗?”“没有。”“那就让他们看,说不定他们还是眼红你呢!”

这么一说,杨寅的脸色变得自然。我借机告诉全班:什么时候,也不要把你的心灵向他人封锁,对父母更是这样。当哪一天,你用一把锁锁住了你的日记本,就相当于锁住了你的心,反而会激起他人更强的窥视欲。

看孩子们的眼神,我知道他们有所收益。今天的日记,我看到班长这样写:

我的心里没有秘密

褚叶涵

《不能说的秘密》我几乎整天都哼唱。可是,自从听了黄老师的话,我明白其实每个人虽然都有秘密,但你要懂得与人分享。我几乎都要把《不能说的秘密》改成《心里不能有的秘密》。我所谓的“秘密”被公开了,但我并不觉得后悔,因为我得到了一份来自老师的教导。走在路上,我觉得天格外蓝,空气格外清新,一切真好。

写下这个话题,我也由此想到了我们的很多家长,由于不了解叛逆时期孩子的心理,他们的所作所为往往与愿相违,甚至适得其反。孩子的成长需要引领,需要搀扶,需要我们拥有淡定从容的心态和艺术睿智的眼光。让我们蹲下身来,真诚地陪伴他们,且行且思,共同进步。

(黄明芳,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213161)

上一篇:语文新课改:掀起你的盖头来 下一篇:牙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