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镇糯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组装示范

时间:2022-05-09 07:40:35

马岭镇糯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组装示范

[摘 要] 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药减量施用等绿色防控措施组装,开展糯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实现了对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防控,确保了糯稻产量和品质,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水稻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088-01

糯稻是水稻的粘性变种,脱壳后称糯米,糯米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较高,其支链淀粉95%~100%,是与其他水稻种的主要区别。因其粘性较强,是制造汤元、粽子和酿造米酒的主要原料,经济价值高于其他水稻。随着现代植保技术的发展,绿色防控技术日趋成熟[1-2]。在县植保部门的支持下,2014年在糯稻基地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组装示范。

1 示范地点

叙永县马岭镇高店村42户农户的稻田,海拔450m,总面积约13hm2。砂质土壤、PH值5~6、肥力中等,灌溉条件较好,单季糯稻。

2 技术组装

以优良品种、规范化栽培为主的农业防治技术;稻鸭共育的生态控制技术;以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的物理防治技术;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农药减量施用技术。根据糯稻生产进程和病虫害发生动态,组装配套实施示范。

2.1 农业防治技术

选用“糯优1号”为主栽品种,采取“旱育保姆”拌种,地膜保温培育多蘖壮秧;每亩施有机肥1000~1200kg,过磷酸钙25~40kg,尿素5~7kg,硫酸钾5kg或水稻专用复合肥30~40kg作基肥。实施“宽窄行”栽培,宽窄行条栽的宽行距为26~30cm,窄行距为17cm左右,株距为13cm左右,基本苗6~8万苗,保证苗壮苗足[3],为糯稻生长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实行水稻带药移栽,水稻移栽前3~5天,用48%毒死蜱乳油35ml+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g+25%咪鲜胺乳油15ml+水15kg喷雾,控制苗期病虫。

2.2 生态控制技术

推广稻鸭共育,达到控虫、除草、防病、肥田的效果。关键技术是:

2.2.1 选好鸭苗 选择“四川麻鸭”、“江南一号”或在本地多年习惯喂养的鸭苗,在田间穿行活动灵活,食量较小,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成活率高。

2.2.2 放养管理

(1)放鸭数量 根据稻田面积大小,在水稻返青期后,按每667m216~20只集中放养。稻田四周设置高度70~80cm的尼龙网或遮阳网围栏,防鸭子外逃和遭受天敌伤害,并在稻田边须搭建小型简易避风雨棚,便于小鸭喂饲管理。

(2)适量添饲 鸭放养初期,早、晚应按田定点适当喂些碎米等饲料,使鸭子适应稻田环境。放养后30天左右,针对稻间草、虫等活食的减少,而鸭子食量需求增加的实际情况,在傍晚给鸭子适当添喂稻谷等饲料,提高肉鸭有较好的商品性和较高的出肉率。

(3)捕鸭上市 根据稻鸭共育实际情况,在一季糯稻生产季节可放养两批鸭苗:第一批一般在4月中下旬放入,6月上中旬捕捉;第二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放入,7月下旬~8月上旬水稻扬花前捕捉。

2.3 物理防治技术

2.3.1 灯光诱杀 在示范区安装5台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2.3.2 性诱剂诱杀 运用性诱剂诱杀技术,主要诱杀水稻二化螟。从4月上旬起,按每667m2安放1个性诱捕器,诱杀二化螟越冬代成虫,控制田间成虫产卵量,压低田间虫口密度。

2.4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采用甜核苏芸菌防治螟虫,纹曲宁控制稻纹枯病、稻曲病,阿维菌素防治稻纵卷叶螟等。

2.5 农药减量施用技术

推广“激健”农药减量施用技术,结合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吡蚜酮、吡虫啉等防治稻飞虱。水稻破口前7天、齐穗期各施用30%爱苗EC15ml/667m2一次,控制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同时提高糯稻抗早衰能力。

3 示范效果

通过田间测产及实际产量调查,示范区糯稻平均产量472kg/667m2;对照田平均产量405kg/667m2,比示范区产量少67kg,少收获14.19%。

3.1 经济效益

3.1.1 收入 实施绿色病虫防控高产示范技术后,每667m2稻田总收益2119.20元。

(1)水稻产值 示范区内水稻平均产量472kg/667m2,按市场价3.60元/kg计算,产值1699.20元。

(2)养鸭产值 每只鸭在1.5kg左右上市销售,按市场价14元/kg计算,每只鸭价值21元。按一个生产周期放养每667m2养鸭20只计算,价值420元。

3.1.2 支出:防控费用547.50元。

(1)药剂 防治水稻病虫杂草需每667m2投入药剂成本55元:化学除草剂5元,防治螟虫10元,防治稻飞虱10元,防治稻纵卷叶螟10元,防治稻瘟病8元,防治稻纹枯病6元,农药增效剂6元。

(2)种子 每667m2用种量2kg,计50元。

(3)肥料成本 每667m2施用复合肥25kg,计 40元,尿素10kg计 20元,共计60元。

(4)养鸭:鸭苗 5元/只,每667m2放养20只计100元;围栏成本50元,共计150元。

(5)杀虫灯安装使用费 杀虫灯购置、安装、管理等10500元,按使用寿命3年计,平均每667m217.5元。

(6)性诱剂 每667m2安放1套,计15元。

(7)劳动力 播种至收获田间管理,每667m2200元。

3.1.3 收益 投入产出比为1:3.87,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3.2 生态效益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组装示范,极大地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稻田有益生物,稻谷品质保持优质。

3.3 社会效益 提高了广大农户对农业科技推广的认识,防止了农户在病虫防治上见虫打药、超量用药、乱用滥用农药的现象,缓解了目前农村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而造成的劳力不足的问题,增强了留守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为确保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迁西,毕甫成,邹乾仕,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效果初报[J].江西植保,2009,(32)4:186-187.

[2]朱红军,徐庚鸿,赵德明,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7):2924-2925.

[3]彭南飞.水稻规范化宽窄行高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J].南方农业,2013,6:55-56.

上一篇:甘南州马铃薯不同海拔、不同覆膜方式集雨节水... 下一篇:丹东地区寒富苹果园地的选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