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时间:2022-05-09 06:07:39

小麦赤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摘要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药剂防治仍是当今防治赤霉病的重要手段。2016年进行了新型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表明:供试9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0%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600 g/hm2、30%戊・福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为理想,病指防效在88%以上,明显好于多・酮的防效,因此可以在小麦生产上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药剂试验;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097-01

小麦赤霉病是由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真菌性病害[1],是全球性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遭遇连续高温阴雨天气,极易诱发赤霉病,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籽粒品质恶化,影响小麦主产区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近几年随着品种、气候、菌源等因素的影响,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显著增加,再加上赤霉病菌对多年连续使用的药剂产生抗性[2-3],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目前赤霉病防治,理论上可以通过种植抗耐病品种减轻发病,减少防治次数,但由于缺少实际可种植的抗病品种,生产上主要还是依靠化学药剂防治[4-5]。为探明目前江苏市场上多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田间的防治效果,2016年开展了相关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宝应县山阳镇沿湖村病虫观测场内,试验田土质为沙土,pH值为8,有机质含量为2.0%,肥力一般,前茬种植水稻。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扬辐麦4号,2015年11月3日播种,施药时田间小麦生育期及长势一致。

供试药剂:25%咯菌腈悬浮剂(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生产),25%氰烯菌酯悬浮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生产),50%多・酮可湿性粉剂(扬州苏灵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5%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生产),30%氟环・多菌灵悬浮剂(山东新势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30%戊・福可湿性粉剂(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井冈蜡芽悬浮剂(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分别为25%咯菌腈悬浮剂600 g/hm2(A)、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g/hm2(B)、50%多・酮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C)、3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450 g/hm2(D)、45%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600 g/hm2(E)、20%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750 g/hm2(F)、30%氟环・多菌灵悬浮剂1 200 g/hm2(G)、30%戊・福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H)、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 050 g/hm2(H)、2%井冈蜡芽悬浮剂2 250 g/hm2(I),以清水作对照(CK)。3次重复,各处理面积为81.7 m2。

1.4 试验过程

本试验用药2次,2次用药药剂、药量均相同。首次施药时间为田间小麦扬花株率约在10%时,具体用药时间为4月27日17:00,施药当天天气阴,无风。第2次施药为第1次药后7 d(5月4日),施药时间为15:00,天气晴,微风。2次施药器械均使用电动喷雾器,各处理均对水675 L/hm2。

1.5 调查方法

1.5.1 安全性调查。首次药后7 d检查各处理药剂对小麦是否有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危害程度。

1.5.2 防效调查。小麦赤霉病病情发生稳定期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具体方法为5点取样,在田间随机定5点,每点100穗,合计500穗,统计病穗数,计算病穗率和病指防效。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不发病;1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3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5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7级―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病穗率(%)=×100

病情指数=×100

病指防效(%)=×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分析

药后3、7 d目测各处理区小麦长势与对照区一致,各处理区小麦长势一致,无明显药害现象产生。

2.2 防效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F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好,病指防效为92.50%;处理H、B防效次之,病指防效均在85%以上;处理A、G的病指防效在80%以上;处理I、D的病指防效在70%以上;仅处理C的病指防效在70%以下。

3 结论与讨论

供试9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0%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600 g/hm2、30%戊・福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为理想,病指防效在88%以上,明显好于多・酮的防效,因此这些药剂可在大面积小麦生产上示范、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史建荣,刘磬,仇建波,等.小麦中禾谷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污染现状与防控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8):3641-3654.

[2] 李恒奎,周明国,王建新,等.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及治理多菌灵抗药性研究[J].农药,2006,45(2):92-103.

[3] 周明国.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研究:第七卷[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 韩青梅,康振生,段双科.戊唑醇与羟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7):40-44.

[5] 邵振润,周明国,仇建波,等.201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抗性调查研究及防控对策[J].农药,2011,50(5):385-389.

上一篇:西昌市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