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住宅区弱电工程的规划设计

时间:2022-05-09 04:59:41

探讨住宅区弱电工程的规划设计

摘?要 我国的经济在迅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针对居住住宅区弱电工程的特征,分析及规划设计交接配线区与合理开展线缆敷设,进而真正实现居住住宅区的网络化、智能化与信息化。

关键词 居住住宅区;弱电工程;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109-01

因住宅的建筑不断增多,其室外的弱点工程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住宅区室外的弱电线缆布线设计在智能小区的弱电工程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否可以处理好小区室外的弱电线缆布线设计,不仅对小区的智能系统能否有效发挥有影响,而且小区在智能技术上的发展方向与室外的弱电线缆的维护管理方面也受到影响。另外,在智能系统的投资方面,室外的弱电线缆布线敷设的费用比较大,因而,对住宅区室外的弱电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对节约智能系统的总投资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弱电工程的简述

根据电力输送的功率强弱,电力的运用可分成两类,分别是强电及弱电。通常情况,弱电工程的运用主要有:智能消防的工程;通信工程,例如电话;电视信号的工程,例如有线电视与电视的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的工程,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音响及扩声工程,例如住宅区背景音乐的广播。由此得知,弱电工程的运用是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现代建筑的智能化管理中,弱电工程是其的组成部分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国家对直流电路中安全电压的规定值;还有一类是视频线路、电话线路、网络线路以及音频等含有图像、语音与数据的信息源。但是居住住宅区的弱电工程主要是为提高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与设备管理自动化三方面,因此应对住宅区宏观的配置加强措施,令住户可以生活在一个更加智能以及高档的社区环境里。

2 居住住宅区弱电工程的特征

2.1 线缆种类繁多

居住住宅区弱电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均是由物业管理的中心机房为主,敷设线缆至小区内的各栋建筑处,导致线缆的数量特别多。而运用系统集成技术能有效减少传输线缆的数量,但因投资与技术水平的限制,弱电线缆的数量依旧繁多,主要是有光缆、铜芯电话的电缆、屏蔽控制的电缆、视频与射频同轴的电缆以及各种恺装的电缆等。

2.2 地下的管道繁多

普通的住宅区在其的地下都有铺设雨水管、给水管、污水管、消防水管、高压电缆、煤气管道、380伏的电力线缆、用于照明的路灯线缆以及取暖空调蒸汽管与冷水管等,此外,因为这些管道均分属于广电(有线电视)、市话、煤气、供水与供电等不同市政的部门,所以应协调好各相关部门与其下属施工单位的关系,以得到其的配合。但是,在弱电工程的各个子系统中,因监管的单位不确定,有关规章制度也不完善,导致施工单位的责任不明确,令弱电工程系统铺设无法依据要求完工,进而不能确保施工的质量。出现此情况,是对智能小区的建设非常不利的,将无法适应目前的网络化、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形势,因而各个弱电工程系统的线缆,除了广播系统以外,其余的需在一个管道中进行敷设。在规划设计时,应当防止高电位广播的电缆同其余弱电的线缆一同敷设,防止馈电线(为弱电设施提供所需市电电源的电缆)的介入,例如为室外的摄像机提供交流电220伏的电源以及为有线电视的线路放大器与干线放大器提供所需的市电电源。

3 合理规划设计弱电工程

3.1 合理选择物业管理的中心机房位置

在规划设计住宅区弱电工程时,选取物业管理的中心机房位置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弱电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心设备都设置在中心机房里,并且全部的中心指令都以此机房作为起始点向外辐射出去,传达信息至各建筑子系统中,因此选择物业管理的中心机房位置应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

因而,在选择位置时,主要的技术要求有:应尽可能的选择地面的道路比较宽敞、地处小区的主干道、在住宅区的中心的位置、弱电管道能沿着住宅区的干道通往各栋建筑处、地下敷设的管道条件相对较好、地上与地下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位置;物业管理的中心机房对外敷设的弱电管道方向的数量应超过两个,防止出线的方向过少,导致弱电管道太密集;物业管理的中心机房需与管理中心的办事机构在同一个地方,方便互相管理与联络。

3.2 有效规划交接的配线区域

大部分规模较大的住宅区,通常将小区分成几个部分,主要是由工程总体的规划设计与小区主干道决定或是分割的,其与交接配线区有关,是交接配线区域的划分基础。

3.2.1 交接配线区的规划原则

在交接配线区域里,一个区域住户的数量不超过500户为佳,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有线电视的宽带网上进行双向传输的时候,系统的上行通道会出现汇聚的噪声,也就是出现漏斗效应,其能使系统信噪比出现恶化的情况,并且当光节点用户高于500户的时候,系统的信噪比会降至低于临界门限,将会严重干扰信号的传输功能。

3.2.2 交接配线区域的面积及功能

交接配线区域应相应设置交接的配线间,此配线间的面积范围应在15 m2至20 m2之间为佳,因为配线间内应安装电话配线设施、网络设施、有线电视光电转换的前端设备等,并且此交接配线间还需有管理人员维护与管理。所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大配线间的面积。配线间还需依靠稳定的市电电源或是配备不间断电源(UPS),接地装置能满足全部的规范要求,其具备的条件是使多条弱电的电缆可以方便出入交接配线间,也有利于配线间室外同住宅区弱电干线的管道相通。交接配线间若是使用地下室时,应特别注重室内需防潮以及通风。

交接配线间基本的功能有:由配线间内配线的设施对线缆实行配线、与物业管理的中心机房引入的干线线缆相连接与处理分配弱电的信号,然后分送至交接配线区域内的各建筑处。

3.3 合理选择线缆布线的方式

智能住宅区经常使用布线的方法有墙壁电缆方法、铠装电缆的直埋方法、地下室的电缆桥架铺设方法等,综合智能住宅区的室外布线特征,依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线缆布线的方式。

3.3.1 铠装电缆的直埋方法

运用铠装电缆的直埋方法实行布线,通常是运用在同一条路径之上、辐射范围比较狭窄的区域以及铺设电缆的数目相对较少区域。例如小区内的广播系统是为了美化环境与应对紧急的事件设置,运用铠装电缆直埋的布线方式比较适合。

3.3.2 地下室的电缆桥架铺设方法

地下室的电缆桥架铺设方法是现代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铺设方式,目前许多高档住宅区均有较多的地下室,例如居民有专属的车库、储藏室以及应急避难的通道等。

3.3.3 墙壁电缆方法

墙壁电缆方法是经常运用于住宅小区的改造项目中,通常100对电话电缆的外径与其它的弱电电缆可以运用墙壁电缆的方法进行敷设。墙壁电缆的管线装备较为隐蔽且美观,可以有效降低通话的成本。

4 小结

总而言之,目前的住宅区生活需离不开高新科技,也离不开人性化的布局与规划,弱电工程是住宅区整体的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不断的完善住宅区的弱电工程建设,才能使小区的管理系统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住宅区的安全设施,构建和谐与美好的居住住宅区。

参考文献

[1]陈耀辉.浅谈智能小区室外弱电工程的设计[J].中国集体经济,2011,10:203-203.

[2]刘光辉.浅谈居住住宅区弱电工程规划设计[J].知识经济,2011,15:90-90.

[3]于强.浅议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J].商情(财经研究),2008,03:106-106.

上一篇:110 kV输电线路施工研究 下一篇:如何有效测量有线数字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