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工程方案设计分析

时间:2022-05-09 04:55:02

珠三角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工程方案设计分析

项目地点: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路280号

建设规模:用地面积约63658m²,申请用地面积33000m²,建筑面积35790m²

珠三角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工程项目系广省气象局为满足正常业务工作和拓展领域的需要,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而建设。项目将担负实现对多种灾害预警防御的统一协调、指挥和调度,显著提高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综合防灾减灾管理水平,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更可靠安全保障的责任。

设计将充分考虑场地肌理、绿化保留、地形起伏和功能分区等要素,做到以人为本,兼具科技、绿色、环保、岭南特色于一体。

一、项目概况

珠三角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工程选址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路280号,地块周围毗邻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西面为东莞庄路,用地面积约63658㎡ ,申请用地面积33000㎡,建筑面积35790㎡(地上28830㎡,地下6960㎡)。

任务书划分主要功能共5部分,包括:气象预警指挥中心;对外服务窗口;科研业务用房;会议用房;地下室及设备用房。

设计按功能动静需求,划分为5大部分,包括影视中心和对外服务窗口,约4360㎡;气象台和会议中心,约7010㎡;科研业务大楼,约13420㎡;及气象灾害预警指挥中心,约4040㎡;地下室及设备用房,约6960㎡。

建筑层数为地上一至七层,地下一层。

二、设计亮点

2.1场地记忆

用地环境形成已有三十余年,道路的铺就,建筑的落成,植被的生长,人们惯性使用空间的形成。时间的积累给了地块特有的肌理。

新建建筑不应该破坏基地原有肌理,尊重和保护现有环境 。

设计考虑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良好绿化环境,对于现有业务办公楼北侧成片树群,将结合庭院布置予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时结合景观,形成环境舒适的气象科普展示庭院;现有宿舍与饭堂间也有成片绿荫,结合休息设施,环境宜人,设计亦将保留为休息庭院;保留原有场地入口道路,并尽可能维护原有场地肌理,以保持原有的夹道绿树及其所形成的良好氛围;对于部分观赏度高的大树,将结合节点空间布置,形成视觉焦点,并营造良好的景观节点。设计结合岭南庭院设计风格,注重庭院空间的通透性与灵活性。

2.2平面生产

设计前提是遵循原有场地肌理,尊重场地本身的层次与空间氛围;保护项目用地内绿化,尽可能保留观赏度高的大树。

方案首先确定出入口;其次是基地交通环线及主次入口广场;然后保留用地内具有保留意义的乔木,并与景观结合形成对外的空间流线;最后掏空留出小庭院,建筑总平布局就此确定。

2.3建筑组群

2.3.1传统园林,现代演绎

传统岭南园林布局特点:

考虑当地的气候要素,在布局中非常注意建筑的朝向、通风条件和防晒、降温等措施。

以建筑围合的空间,为了使园林的重点更为突出,做到宾主分明。

空间是园林艺术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它通过划分、组合、联系、转接和过渡等手法来取得艺术效果。空间划分既隔又连、灵活通透、富于变化。而空间的形状、大小、开合、高低、明暗以及景物的疏密,使之产生一种连续的节奏感和协调的空间体系。

现意:

考虑当地的气候要素,在布局中考虑以南北朝向为主、以获得最好的通风条件和防晒、降温等措施。

2.3.2均分

待建全部功能在基地内形成很大的巨大体量,按照不同功能分成层数均衡的建筑,其结果是占地过大,基地内的通透感很差。且各建筑围合的空间较为均质,无突出的重点空间。

层数平均导致各个建筑的视线都受到相互的阻隔。

2.3.3高层+低层

充分利用的限高的塔楼突出更多的地面空间提高外面空间的通透性,为塔楼获得良好的视野,且利用高层有助于获得标志性。其余低层宜获得宜人的院落空间。

高层+低层组合,使高层具有良好的视距,且低层之间视线遮挡最小。

2.3.4现意:

营造丰富庭院空间通过划分、组合、联系、转接和过渡等手法来取得丰富的庭院效果。通过空间的形状、大小、高低、明暗及景物,从而产生连续的节奏感和协调的空间体系。

2.4内外兼顾

按照对外开放、动静需求的程度,北侧设定为动区,对外开放程度高,越往南侧,越深入用地,远离马路,越安静,利于办公,设定为静区,为内部使用空间。从北至南分为四个建筑体,分别为影视中心和对外服务窗口、气象台和会议中心、科研业务大楼及气象灾害预警指挥中心。

2.4.1对外部分:

影视中心和气象学会对市民的开放性较高,置于最北侧,紧临东莞庄路。为公共开放部分。并与其它功能适当拉开距离,使其与内部办公相对独立。

2.4.2对内部分:

科研业务大楼及气象灾害预警指挥中心主要为内部工作人员使用,因此置于用地最南侧,且在南侧设置独立的主入口,方便工作人员到达。

2.4.3过渡部分:

气象台和会议中心兼具对内及对外开放,置于中部,作为内部办公与对外开放的过渡功能,且与二者都有便捷的联系。

2.4.4起承转合的对外庭院:

会议中心、气象学会、气象台及影视中心围合形成对外的科普广场,在疏导四大功能块人流的同时,与前广场活动空间流畅顺承。通过轴线的转折,形成“起——承——转——合”的空间格局。

多层次的对内庭院:

在科研业务大楼与气象台和会议中心大楼间,设置了一个内部庭院,主要供内部人员使用。其间用内部连廊与荣誉展廊隔断空间,丰富庭院的同时,还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荣誉展示平台。

2.5行业特色

气象台和会议中心大楼北侧庭院,此庭院绿化大部分为原地块保留大树,在葱郁的绿荫下,我们将设置气象科普相关的展示、趣味雕塑小品、地面雕刻。通过这些展示,使在广场中活动与休憩的人群能够感受到其不同的行业特色。

象征春夏秋冬的外墙立面——设计为呼应气象局,采用了富有个性的建筑表皮,表皮由方形瓷砖垂直交接而成,瓷砖二侧饰以不同色彩,呈现不同色调,随着人员的靠近或远离,建筑立面呈现不同的色调变换,以此象征季节的变换。

上一篇:论给排水工程管道的渗漏分析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如何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