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接连遭“做空”中国互联网概念股当自强

时间:2022-05-09 04:02:05

在美接连遭“做空”中国互联网概念股当自强

对全球经济疲软的担心情绪漫延,标普下调美国信用级别,8月5日至8月12日美国股市波动巨大,三大指数――道指、标普、纳指的跌幅均超过4.5%,盘中甚至跌破2010年年底收盘点位。

这是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股市最大的单周下跌,也引发全球“股灾”。

美股城池失火,中国股遭殃

美股城池失火,以互联网为主,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也无一幸免。中国概念股全线大跌,上百只股票跌幅超5%,连新浪、搜狐、网易也大跌8%以上;人人、优酷、当当、畅游等11只个股则暴跌10%以上;而中华网在盘中更是一度暴跌16%,甚为惨烈。空中网、中华网、盛大网络、当当、酷6传媒、侨兴移动、航美传媒等8只股票创下52周新低,不少中国概念股已被腰斩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中国概念股暴跌,缘于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仍处于波动下滑之中,世界经济再度面临低迷,投资者对市场失望的情绪迅速上升,导致国际资本市场大环境动荡不安,中国概念股难免成为“受害者”。

而作为全球老大,美国就业数据、制造业数据、房地产数据等重要经济指标,近期以来均令投资者失望;同时,美国、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升级,更加剧人们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忧虑;随着全球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市场已处于加息上升通道,几次加息令证券市场进一步承压;另外,美联储的第三轮量化宽松并未如预期启动,令世界大宗商品也失去上涨动力。这些因素,都致使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并给大规模做空中国概念股提供了机会。

美股分析师钟日昕认为,此次股灾,中国概念股比美股遭受更大的打击。一些中国概念股的下跌幅度甚至比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还大,中国概念股股价急转直下,溢价、高估值的情况已不复存在,短期内也严重影响到了以IT企业为主的中国企业赴美IPO,境内多只拟赴美上市的企业如迅雷、盛大等都紧急停步。

中国概念股缘何成为“严打对象”?

过去两三年,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概念股一直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宠儿,为何如今形势逆转,股价转眼之间遭到集体打压,在此次股灾中更是不堪一击,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倒下,引起连锁反应?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总结近期多起中国公司遭遇国际对空基金的做空狙击、股价下跌的案例,可以明显看到:那些通过反向并购借壳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的诚信度,是最常受到诟病和质疑的。据悉,在买壳上市过程中,一些中国企业与美国投行、会计师事务所等联手,粉饰报表、刻意欺诈,引起美国证券市场监管层对此进行查处,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信心。

从近期数份引发“做空”的研报所引用的证据来看,目前中国公司向中国工商、税务申报的年度财务收益与向美国证监会申报材料之间存在的重大差异往往成为中国公司遭到质疑的导火索。“两套账”在中国民企中相当普遍,但在美国却如高压线,触碰不得。国内对于不诚信的惩罚力度较弱,违法成本低,很多企业及法人并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在美国法律下将面临巨额罚款、停牌、退市甚至牢狱之灾。

再者,根据美国证券发行制度,上市企业必须保证“完全信息披露”,即必须确保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的真实、全面、准确,并对不实陈述所导致的投资者损失承担法律责任。但有些中国公司不了解美国监管规定,不太适应在美国上市的信息披露要求,不按规矩办事,这也是中国概念股屡遭做空、猎杀的重要原因。

此外,有些公司高管在上市融得大笔资金后,急功近利,有的急于套现;有的随意使用募集资金,变更投资用途;还有的高管不守职责、跳槽换位。

以上种种都给做空基金提供了打压猎杀的机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美国资本市场做多、做空均能获利。此前中国公司在美长期处于“疯长”状态,一些投资机构发现失去做多机会后,即转而大肆做空以实现盈利。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研究员易宪容表示,对冲基金做空中国概念股,不仅在于一些中国企业的良莠不齐,还在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通膨的压力、增速趋缓的挑战和信用制度的差别性。

深刻反思,中概股当自强自救

中国概念股海外集体暴跌、遭到“猎杀”,应当引起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刻反思。

中国企业如何重新评估在海外上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跳出“泥潭”,进行补强,把自己从不被信任的“板块”中“摘”出来,是中国海外上市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而今,面对一时间变得“风声鹤唳”的美国资本市场,一些中国概念股公司已开始采取制订回购计划、私有化进程,以新战略、约谈投行、宣传引导等不同措施积极应对,试图在华尔街挽回逝去的高估值时代。

统计显示,有数家中国公司在6、7月宣布回购,通过回购公司股票以提振市场信心。其中,在最近一年内上市的4家公司为创始人或控股股东执行回购,总计达1000万美元;而较早上市的3家企业回购规模相对较大,总计达1.35亿美元。6月17日,当当网决策层俞渝和李国庆表示将使用个人资金回购200万美元的公司美国存托凭证;6月23日,分众传媒宣布,将此前公布的股票回购计划由3亿美元,大幅提高到4.5亿美元,并在此后宣布与人人网签订新战略合作协议。

据统计,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有15只中概股宣布了新增回购股票计划,回购总规模高达5亿美元。而早在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中国概念股集体“跳水”时,巨人、盛大、九城、网易等公司也都动用巨额现金进行回购以自救。

除回购自救外,一些不甘愿在美国股市股价过低、估值偏低的中国概念股选择了“私有化”,寻找在其他市场的上市机会。“私有化”通常指上市公司大股东回购该公司所有流通股,从而自行取消上市资格,让上市公司变成非上市公司。罗仕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在诸多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中,有多家公司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私有化交易,如中消安、安防科技、乐语中国、大连傅氏、泰富电气、同济堂、BMP太阳石和中能等,其中同济堂已于今年4月完成私有化。部分中国企业主动选择退出,也有利于提高中国概念股整体形象。

同时,很多中国公司认识到了与美国市场投资者加强沟通的重要性。奥瑞金种业、搜狐、优酷等中国概念企业均通过在相关媒体发表声明等方式,直接说明公司的相关情况来消除误解,并公开表示:并非所有中国概念股都有问题。一些受质疑的公司还邀请独立知名的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经营等方面做全面调查,希望用调查结果还自己清白,重拾投资者信心。

摇篮网CEO高翔表示:“在公司治理、财务营收、业务模式等方面进行规范,促使公司加强治理,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业绩的稳步增长,提升信任度,重塑市场形象,是摆脱中国概念股现在陷入魔咒的方法。”

相信大浪淘沙后,一批业绩优秀、成长性好、诚信经营的中国公司会再现价值,在华尔街再放光彩!

上一篇:视频网站的商业模式有没有可能超越版权? 下一篇:打造专属“You”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