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对话丁磊:回归创新

时间:2022-05-09 12:02:38

秦朔对话丁磊:回归创新

当第一财经的秦朔碰上张江集团的丁磊,必定会引发一场思想与智慧的交锋,关于“创新”的讨论由此展开。

作为第一财经与张江集团首个媒体合作项目,2013年的1月份,《张江新经济》杂志将迎来新刊改版的第一期,双方领导都高度重视。

本期杂志有幸邀请到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和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丁磊,来“开启”本杂志的“对话”栏目,碰撞关于新经济时代的“创新”的话题。

秦朔:《张江新经济》这本杂志定位于“创新、创业和创投”,还是非常聚焦和精准的,为创业者和投资机构双方搭建起了一个非常好的桥梁、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丁磊:这个定位也很符合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实情。聚焦“创新、创业、创投”,就是聚焦中国经济的未来。“创新”我认为是谈思想的,今天思想交锋可能更多是对国家创新力的形成而不是具体到哪一个园区的创新;“创业”是辅导别人办公司的,这个聚焦点也很好;第三个是“创投”,是聚焦资本市场。

秦朔:关于创新,我们谈了好多年了。政府也投入了不少钱,搞了很多科技园区,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找不出一个可以和硅谷相提并论的。相反,有些差距反而越来越大。

丁磊:我最近做了些研究,发现从来没有像十,党的大会把创新和改革提到那么高的高度,关键是,要建立起真正高效的创新体系。

秦朔:顺着丁总的思路,中国从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现在已经差不多20年了,还是停留在“汗水增长”(sweat growth)的水平上,而不是“智力增长”(smart growth)。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值得大家思考。

2001年的时候,我在美国读书,写了一篇文章,网上转载也很多,叫做《硅谷的空气里飘着什么》,我当时是去硅谷做研究和考察的。

硅谷是一个什么地方呢?说当年微软把IBM大型机的观念给打破了。后来雅虎出来,互联网又把你打破了,然后到谷歌又出来一拨,Facebook是最新一拨,现在Facebook也面临被移动社交颠覆的危险,它其实一拨一拨地要打破。所以,文化多元、宽容的创业氛围非常重要。

它不是一个计划经济的产物,靠计划是搞不起来的。

丁磊:我观察了张江的创业者,相当一部分创业者都想做网络或应用,很少有人做器件这种基础性、产业性的创业。而在硅谷,大量的人在做基础技术的创新和研发。

秦朔:中国今天必须要转型,转型的动力肯定是创新力,但是这个创新力真正要激发出来的话,又要配合综合性方方面面的改革,改革是一个基本。最终还是大家讲的,改革能不能跑得更快一些。因为你不改革,这些问题还是会暴露出来。

丁磊:实际上,我们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成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或者突破创新的一个比较大的障碍。举一个例子,以色列、新加坡两个国家都是资源非常少的国家,也是发展比较好的国家。但是以色列的创新远远胜过新加坡,关键在什么?关键以色列在历史上将风险投资、冒险作为一种文化。以色列的人均风险投资是新加坡的2.5倍,是欧洲国家的30余倍,是中国的80倍,是印度的350倍,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型企业超过了欧洲的总数。而新加坡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虽然说它是一个效率很高的国家,制度安排也非常好,但是突破创新的力量,包括新加坡的大学,科研成果各方面远远逊于以色列。

秦朔:这里面确实有一个文化的原因。中国人从上到下的观念里面一般是以传统为始。但是老外是以未来为始,他想要探索未来。或者说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体制就是比较适合中国化,模仿化。从中国的增长方式来看,中国在GDP增长过程中更多的是投资拉动和一个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就像大家讲的苹果的例子,在整个价值链里你占的比重很低,但是你耗费的劳动力很高很高。所以,这样一种外向型经济和投资拉动创造了一个很大的规模,但是它解决不了一个内生的、有内涵发展的这样一个增长模式。所以,我觉得是在这个背景下又回过头来探讨创新的问题,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现在,我们将观察的视野回到当下的上海,张江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将如何在这个背景下去实践“创新驱动”呢?

丁磊:张江首先还是立足于创造一个好的小环境。这个小环境切入点在于和国际接轨。对园区创业者来说最关键的还是和国际接轨的商业环境和资本交易的环境,投资者也想在张江能够找到他们熟悉的环境和游戏规则。

硅谷没有什么人才高地,什么创业配套,没有。它完全以创业创新的文化和要素自由组合形成一个市场条件。张江已经做了20年,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激发创新的要素我认为有五个:第一个是生态环境,就是前面提到的文化和价值观。创新首先要打破我们的传统思维,能够多元化,与争论并存;能够允许失败,更要允许犯错误。只有思想不被束缚, 才能激发更广泛的创新。

第二个是教育创新,多元化的人才成长路径是培育创新的根本生态。从现在的应试教育到多元发展的教育系统, 我认为是我们国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三个要素就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创新最根本的保证, 没有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 难以想象人们还有动力去创新。早在1787年,美国刚刚独立,它的独立宪法颁布的同时,也颁布了一个保障专利的法律,有明确的排他专利,它的专利法和国法是同时诞生的。一个创新的大国, 首先应该是尊重知识产权的大国。

第四个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场是一个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任何市场都需要政府的引导,但政府过于强势安排资源的话, 是不利于创新的。政府在早期可能会通过逐步的资源配置来培育产业, 但不能长期为之。创新的真正动力是来自于最后对价值实现的激励。

最后一个观点就是资本市场。现在中国的直接融资的比例是25%,美国的直接融资比例起码80%到90%。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也会制约创新的生态环境。美国资本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正金字塔,最早从1792年,先是私募交易市场,然后是OTC和纳斯达克,最后是纽交所。最活跃的是2000多家OTC和3000多家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广大的中小企业在金字塔的底部获得了很大的金融支持,这也支撑着美国这样一个创新大国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中国由于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我们先是主板市场,过了近二十年创业板启动,形成倒金字塔。最活跃的是主板1400多家企业,然后是中小板700多家,创业板300多家。但是,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支持。所以说,要鼓励自由竞争、完善资本市场,才能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上一篇:如何解读税务系统的“深化税收征管” 下一篇:河北高职产学研结合主要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