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不停航状态下商业改造设计与策略

时间:2022-05-08 10:16:43

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不停航状态下商业改造设计与策略

【摘要】:在不停航状态下,为满足基地航空中枢运作需要,提升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商业服务水平,通过改造对现有航站楼的商业设施进行完善和再规划,对实现航站楼整体价值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不停航 航站楼 商业改造

1、项目概述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各大机场尤其是特大城市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呈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上海机场为建设东亚航空枢纽港的战略目标,希望通过建设枢纽机场满足旅客量增长的需要。为此,浦东机场规划从单元式航站区调整成为以T1、T2、T3航站楼形成集中式的航站区+S1、S2卫星厅的中枢机场规划格局。

与2008年建成投运的T2航站楼相比,现状T1航站楼由于设计年代久远,投运时间较长其商业设施存在两点问题:第一,根据预测,T1航站楼改造完成后,主楼旅客量从现在的旅客量2000万人/年增加到约旅客量3680万人/年,现状商业面积难以满足改造后的需要;第二,现状T1航站楼缺乏日新月异的商业配套和文化服务设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收入的增加,难以满足基地航空公司提高服务水平的要求。

图:浦东国际机场总体规划图

2、不停航状态下商业改造设计与策略

2.1 商业改造一次规划,分步改造,为今后商业发展留有余量。

浦东机场未来建设的S1卫星厅旅客需在现状T1航站楼完成进出港和中转流程,各类旅客量会有很大程度的增长。这客观上要求商业设施及服务有整体上质和量的提升。考虑到未来扩容的可能性,商业面积的扩容又会牵涉到消防报批等问题,T1航站楼商业改造设计一次规划,分布实施。一次性预留出足够的商业余量,保证航站楼商业今后的运行和服务具有一定弹性。例如,针对餐饮用房对机电专业要求较高,后期调整困难的特点,商业规划尽可能多的将商铺预留餐饮的机电条件,以便将来可灵活安排功能转换。

2.2 商业改造在扩建区域以集中为主,在改建区域适当分散

航站楼商业设施越靠近旅客动线商业价值越高,尤其对零售而言。商业应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扩建区域由于施工范围相对独立,不影响航站楼使用,可安排集中商业。T1航站楼在空侧国内和国际候机区布置了集中的商业广场,将旅客包围在内,最大限度的提供商业门面的延展长度,增加曝光率,广场平面采用弧线等方式来增加商店的沿街面,内弧面面对旅客流线,在流线上的旅客的视线能被最多的商业所覆盖。

在改造区域采用分散布局,分批实施,可满足航站楼不停航运行的要求。分散布置的商业充分考虑了商业辐射范围内旅客类型和旅客心理。

图:T1航站楼国内商业区,国际商业区

2.3 区域置换、空间腾挪的商业改造提高商业的区位价值

根据实际调研,原有T1航站楼陆侧商业比例偏大,而且在办票岛的后部,这样的布局已经制约了航站楼商业的经营发展。适当缩减陆侧商业,将占用商业黄金位置的旅客安检等候区搬迁至此,最大程度的增加空侧集中商业区面积以提高商业附加收益。此外,现状出发大厅内商业价值高的地段都被办公和机房占据,将办公改为陆侧商业使用,使旅客一进出发厅就可以发现商业设施,方便了旅客使用。

图:T1航站楼安检区与商业区置换

2.4 增加商业配套设施满足基地航空提升服务品质及人性化的要求

T1航站楼改造后,大量转机旅客在此逗留,而空侧转机旅客的停留时间一般比较长,又是身处隔离区,无处可去。因此,商业改造设计在空侧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性商业,如Spa,书吧,计时旅馆等。这类服务性商业对于长时旅客吸引力很大,让旅客放松,能够激发其购物欲望。商业改造还增加展示设施展示,如动感舞台、天天演、文化博物馆等来带动购物,通过推广和影响消费者,使得在机场购物成为可预期的一种行为。

2.5 商业改造范围和内容充分考虑消防现状条件和不停航要求

改造设计往往由于新老规范不同,带来设计的要求不同,审批和验收要求都会不同,为了避免扩大改造范围,造成投资增加和不停航运行影响,T1航站楼商业改造在靠近航站楼主体结构部分结合消防性能化的分析,通过调整商业范围和内容,调整商铺防火形式如采用防火“舱”的设计,来尽量缩小商业改造对现有空间的影响避免改造范围的扩大。在无机械排烟条件的大空间区域采取“燃料岛”的概念,安排餐饮座位区,零售店等业态来控制其火灾危险性,比较经济的在满足了消防要求基础上,增加了商业面积。此外,考虑到餐饮所必须的燃气管线可尽量减少对现状使用区域的穿越,而将重要的餐饮业态安排在靠近陆侧的扩建范围,方便从陆侧施工。

2.6 不停航状态下,商业改造采用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设计

常规商业改造的施工不可避免的产生噪音和异味,为了保证旅客能正常使用航站楼,减少现场施工对机场运行的干扰,T1航站楼商业改造设计尽可能采用现场施工便捷安全的钢结构,轻质围护外墙等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设计方式。例如,在商业影响范围内的钢结构防火保护采用包裹法,避免现场涂刷,产生异味和灰尘;而钢索的防火保护,采用了半圆钢管在工厂加工并涂刷防火涂料,在现场进行现场拼装。

图:T1航站楼现状办公改餐饮区

3、结语

随着航空业务量不断攀升,人性化要求不断提高,大型机场航站楼商业设计也需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通过改造升级来克服机场发展瓶颈,将成为航站楼发展的“常态模式”。但是,对现有航站楼先关闭再进行商业改造,将无法承担大型机场航空运输的服务要求。因此在保证航站楼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通过充分策划和评估、合理利用现状设施、充分考虑空间搬迁、过渡等不停航状态下的设计和规划,实现航站楼品质和价值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 科研计划项目编号13231200703

上一篇:浅谈公用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义乌中福广场连廊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