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酒第一人”的“抢酒杯行动”

时间:2022-05-08 09:52:01

“反酒第一人”的“抢酒杯行动”

“反酒第一人”张政的“抢酒杯行动”

张政,郑州人,原籍河北邯郸,出身于中医世家。他原本名不见经传,曾经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警务人员,38岁,从15岁开始喝酒,曾经每天要喝1斤多。为了酒,他丢了工作,妻离子散。张政自己戒酒成功后,就开始研究心理学,并发起了“抢酒杯行动”。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劝诫数百人放下酒杯。一时间他声名远播,被称为“中国反酒第一人”――反酒人士张政先后在全国多座城市发起了“夺酒杯行动”,对于张政的行为,大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反酒第一人”曾经妻离子散

说起自己与酒的故事,张政感慨颇多。“我最初喝酒的时候,是从陪客人应酬开始的。”据张政介绍,在他上初中时,因为家中客人比较多,他经常代替父亲陪客人喝酒。“每当我在饭桌上喝下杯中酒后,客人们便夸我‘有出息’,这让我觉得喝酒是一件好事。”

上高中后,张政开始每天都离不开酒,虽然只是一名高中生,他竟然每天都要喝1斤酒。后来张政参加工作,进入了公安机关,可是酒瘾也随之越来越大。因为张政喝酒后曾经多次违反公安机关禁令,最后被单位辞退。

一次,张政带着女儿到朋友家喝了5斤酒后开车回家,途中因车速过快翻在路边的一个水沟里。直到第二天早上张政醒过来才发现自己的车翻了,而他3岁的女儿正自己坐在后座玩游戏机。他的女儿对赶来营救的民警说:“我爸死不了,我们撞过好多次车了。”孩子奶声奶气的话语让民警也不由得为他们俩捏了一把冷汗。

最终,原本幸福的家庭还是被酒搞砸了,妻子带着女儿离开了他。

紧接着,就连昔日的朋友们看到他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被他拉住喝酒。因为长期酗酒,张政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就连性格也变得多疑、固执,家人都以为他的精神出了什么问题,曾经5次把他送到精神病院,但是这一切都没能让他放弃喝酒。直到2003年底的一天中午,母亲一反常态地搬出4箱五粮液,让他彻底喝醉后把他送进了戒酒中心。父亲还给他留了一张字条:“儿子,我不希望你再这样喝下去,希望你能够戒酒,恢复成以前那个优秀的儿子。”想起年迈的老父,张政哭了,他发誓一定要把酒戒掉。经过了一番颇为“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张政总算成功地把酒戒掉了。

戒酒成功发起“抢酒杯行动”

戒酒成功的张政开始研究酒精依赖症患者的心理、生理等知识,并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成为了中国小兵戒酒康复中心办公室主任和专业戒酒咨询师,通过努力,他由一个酗酒的人成为了一个帮助他人戒酒的人。

2008年4月1日,张政突发奇想,开始了“抢酒杯行动”。“当天晚上我独自一人在大排档去抢夺一个独自喝酒人的酒杯,并给那位喝酒人讲述了我的经历,还送给他一本‘戒酒手册’。那位喝酒的人很支持我,当时就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摔在了地上,并决定戒酒。”

初战告捷,张政得到了鼓舞,他开始继续进行自己的“抢酒杯行动”。“在听了我的经历后,很多人都开始惊醒,并决定控制饮酒甚至戒酒,而且陆续有人加入到我的‘抢酒杯行动’的队伍中来。”在一次“抢酒杯行动”中,张政倒掉的竟然是一家酒业集团销售经理的杯中酒,当这位经理听说倒他酒的是“中国反酒第一人”时,还主动和他交换了名片,虽然这位经理的真正用意不得而知,却让张政感受到了一种支持的力量。

据张政介绍,通过“抢酒杯行动”,已经有不少人就此戒酒。“有些人在被我抢酒杯时还很生气,但是过后又感觉到喝酒的种种不好的地方,因此给我打电话希望我帮助他们戒酒。现在,我已经去过河南多个城市进行这项行动,之后我还会去东北三省和陕西等地继续这项行动。”

张政称,开展“抢酒杯行动”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酒精依赖的危害,自觉控制饮酒,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酒精依赖人群,并力争促使相关部门出台对饮酒进行限制的规定。

抢酒杯过程中突发暴力事件

有一次,张政来到石家庄的一家饭店进行“抢酒杯行动”。他进入饭店的一家雅间后主动说明来意,并向正在吃饭的顾客讲解了喝酒的危害。在张政的劝说下,该桌顾客将自己杯中的酒倒入张政手中的大杯中,待全部酒都倒入大杯后,张政将这些酒都倒入垃圾桶内。旁边雅间的顾客曾提前对服务员表示“不希望被打扰”,但是张政在询问服务员得知该雅间顾客也在喝酒后,当即表示只要有喝酒的现象他就要劝说,之后便进入了该雅间。三四分钟后,张政带着一脸胜利的微笑走出雅间,手中拿着半瓶该雅间客人喝剩的白酒,之后张政将酒同样倒入垃圾桶内,随后张政又在其他雅间进行了“抢酒杯行动”。

在行动过程中,吃饭客人并没有当场表示出不满,都很配合地将酒交给张政。然而在行动结束后,有客人找到饭店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认为张政的行为破坏了自己与朋友吃饭的兴致。

“在进行‘抢酒杯行动’时,还会遇到因为非常不满而使用暴力手段的人,曾经就有人用酒瓶子将我砸伤。”记得那一次是在河南安阳,张政在那里的一家酒店抢别人的酒杯时,对方因为一时不理解,拎起了一个酒瓶子就砸在了张政的脑袋上,鲜血顿时顺着张政的脸流了下来。张政那个时候并没有生气,而是镇静地说:“今天只要我站在这儿,你们就别想再喝酒了。”看着张政的这副架势,对方反而被吓住了,不但乖乖放下了酒杯,还答应不再喝了。酒劝住了,但张政头上却留下了一条4厘米长的伤疤。这样的事情张政经历了很多,“只要能劝住他们,受点儿伤没啥关系。”张政笑着说。

支持“抢酒杯行动”的多是女性

张政的“抢酒杯行动”不仅在河南各地进行,他还去过山东、河北等地。公安部门严查酒后驾驶,张政也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名人”,就连中央电视台也慕名前来。有媒体评论称:“夺杯劝戒,不应该是张政一个人在战斗。”

很多人在听了张政的经历后都开始控制饮酒甚至戒酒,有的人还加入到“抢酒杯行动”的队伍中来。据张政介绍,截止到目前“抢酒杯行动”已经成功劝说数百人放弃喝酒。虽然遭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却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在支持该项行动的人当中,女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对于张政的“抢酒杯行动”网上也存在着不少议论。一些网友很支持张政的行为,更佩服他的勇气,希望他能够坚持下去。公务员张女士认为,张政的行为能够帮助嗜酒者戒酒,是值得提倡的。“我的丈夫就很爱喝酒,为这件事我们夫妻俩经常吵架,让丈夫戒酒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张女士表示,将会把张政的事情讲给自己的丈夫听,希望丈夫能够受到震撼。

但也有人认为,张政提倡戒酒无可厚非,但去抢人家的酒杯就不妥了。有人甚至认为“抢杯”是非常野蛮的行为,弄不好就会引起更危险的事情发生,这也是“变相违法”。公司职员张先生就说:“他应该根据自己的经历采取其他的宣传方式,冒然跑到人家餐桌前抢人家的酒杯很容易让人误会。”有的网友认为饮酒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也是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和朋友适当饮酒可以增进感情。“每个人都有和朋友小酌几杯的权利,而张政见酒杯就夺则显得过于武断。”

张政面对如此多的看法,坦然一笑。他坚决地说:“喝酒伤害的不仅是自己,更多的是家人。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我都会将反酒行动继续下去,而且会做得更大、更好。”张政这个“抢酒杯行动”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力争促成相关机构设立一个“戒酒日”,我们会和他共同期待这个好消息的到来。

小贴士

喝多少算酗酒?

医学界将酗酒定义为:一次喝5瓶或5瓶以上啤酒,或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高于0.08%。由于大量酒精会杀死大脑神经细胞,长此以往会导致记忆力减退,还可能引起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情况严重者必须进行肝脏移植才能保全性命。

饮酒超出适量饮酒或一般社交性饮酒的标准:重度饮酒往往根据超出一定的日饮酒量(如每天3标准杯)或每次饮酒量(如一次5标准杯,每周至少一次)加以确定。

酗酒涵盖了“酒精滥用”及“酒精依赖”。一般而言,如果一个人过度使用酒精而无法自我节制,导致认知上、行为上、身体上、社会功能或人际关系上的障碍或损伤,且明知故犯,无法克制,就达到“酒精滥用”的程度。若进一步恶化,把饮酒看成比任何其他事都重要,必须花许多时间或精力去喝酒或戒酒,或必须喝酒才感到舒服(心理依赖),或必须增加酒精摄取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耐受性),或产生酒精戒断综合征,就达到“酒精依赖”的程度。

(摘自《燕赵都市报》)

上一篇:自信女人都该有个小弟弟 下一篇:懂名牌的男人有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