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总结

时间:2022-05-08 05:11:13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总结

中图分类号:R994.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45-01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现对肿瘤化疗时常出现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应对措施进行总结,指导用药。

市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有抗肿瘤药物相关病例报告106例,均来源医疗机构。与抗肿瘤药物相关病例报告呈以下特点:一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涉及的病例报告呈增长趋势;二是不良反应表现:骨髓抑制(34%),消化道反应(24%),手足综合征(18%),口腔溃疡与黏膜炎(9.4%),皮肤干燥(7.5%),脱发(5.7%)过敏反应(1.9%)。

患者基本情况:106例病例报告中,男性68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7岁, 65岁以上老年人11例(最大年龄79岁);原患疾病:主要为白血病、骨癌、淋巴癌、肠癌、肝癌、胃癌、肺癌(包括纵隔癌)、乳腺癌、食道癌。

用药情况:病例均为注射用药,患者日用药剂量在规定范围。大部分单独用药,15例合并用药。逐例分析,基本排除合并用药影响。

不良反应结果:经停药对症治疗,患者预后情况良好,好转73例,治愈33例,无死亡病例。

在化疗过程中,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总结如下:

1骨髓抑制:主要表现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下降。骨髓抑制常常出现在给药后的7~10 d,但是某些药可出现得更晚,如卡莫司汀、洛莫司汀和美法仑。

应对措施:在每次治疗前必须检查外周末梢血象。如骨髓功能尚未恢复,酌情减少用药剂量或推迟治疗时间。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由此带来的发热患者,给予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相关建议: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肤有无出血点,静脉穿刺后有无凝血障碍等现象。嘱咐病人随气温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2消化道反应: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便秘等。

应对措施:对轻度消化道反应,口服多潘立酮进行处理。对严重呕吐,给予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对化疗后的急性或延迟性恶心、呕吐发作给予神经激肽受体拮抗剂,提高对恶心和呕吐的控制。为预防迟发症状可口服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可单独使用亦可联合应用。

相关建议:化疗患者治疗期间活动量减少,恶心呕吐体液丢失,进食减少可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在化疗期间注意补充水分,促进排泄减轻药物毒副作用。

3手足综合征:表现为疼痛、对称性红斑及掌心、足底红肿。

应对措施:对轻度患者避免站立,着棉袜、软鞋垫,以减轻局部压力,并应用20%尿素乳膏剂保湿。不耐受的患者,中断治疗可使反应缓解,重新治疗时须适当减量。

4口腔溃疡与黏膜炎:抗肿瘤药物的细胞毒性首先损伤上皮细胞,导致口腔黏膜反应,如咽炎、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炎,黏膜反应是肿瘤化疗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应对措施:局部应用硫糖铝-利多卡因-苯海拉明组成的糊剂,并应用氯己定口腔溃疡膜、口腔溃疡软膏。

5皮肤干燥:部分抗肿瘤药物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数周后,约35%患者的前臂和肢体关节(手、足、指趾)会出现干燥伴瘙痒,部分发展为皮脂缺乏性湿疹,尤其是老年人。

应对措施:避免使用肥皂,缩短淋浴时间;局部涂敷润肤乳、20%尿素乳膏剂、糖皮质激素制剂。

6脱发:抗肿瘤药物所引起的脱发几乎都在给药1~2周后发生。对于脱发,迄今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关建议:建议患者用帽子或假发,并告知此现象可逆。

7过敏反应:紫杉醇因其以特殊溶媒聚氧乙烯蓖麻油进行溶解而可致严重的超敏反应,几乎均发生在最初给药后10min,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胸痛、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应对措施:为预防过敏反应,进行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和组胺H2受体拮抗剂预处理,以防止严重超敏反应,在治疗前12h及6h口服地塞米松20mg,治疗前30~60 min肌内注射苯海拉明50mg,以及治疗前30~60min静脉注射西咪替丁300mg或雷尼替丁50mg。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因药、因人而易,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总的原则是要重视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早期预防、密切监测、及时处理。使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治愈率。

上一篇:用低剂量激素加运动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探讨 下一篇: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