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时间:2022-05-08 04:18:54

3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护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13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73-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出血量超过500毫升。它发病突然、来势凶猛、抢救不及时将危及产妇的生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为降低孕妇死亡率,加强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护士在抢救患者时,应分秒必争,应用护理要点来挽救患者生命,使其转危为安,同时应经常巡视病房,观察了解病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1]

现收集2005年12月-2008年2月36例产后出血病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产后的出血休克患者36例中,院外分娩后急诊入院者12例。胎盘滞盘者16例,占44.44%;子宫复旧不良者18例,占33.33%;较产道损伤4例,占11.11%,

2.护理休会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位因素。产后出血来势凶猛,危及产妇生命、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产后出血一旦发生,首先组织抢救队伍,分工负责,使患者安静、避免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给予氧气吸入、保暖。

2.1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产前检查时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凡高危评分5分以上及有1项危险因素的孕妇列入专管管理,定期检查,有妊娠合并症如妊高征、贫血、双胎应提前住院,对过去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2.2正确处理好各产程:

2.2.1第一产程。关心产妇饮食,多水分摄入。保持良好宫缩,要密切注意胎先露下降情况,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如需手术且产或剖宫产时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使用催产素要专人看护,严密监测,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定时肛查,了解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情况。

2.2.2第二产程。注意防止第二产程延长,鼓励产妇鼓足信心和勇气,正确屏气用力,严格掌握助产技术。胎儿娩出时注意保护会阴,使胎头、胎肩缓缓娩出,防止较产道撕裂伤。作会阴切开术,应适时、不要过早,在儿头拨露时切开,并注意切口出血。胎儿娩出后,收集出血量。对切盼生男而生女的产妇,应延迟到胎盘娩出后再告诉性别。注意心理情绪安慰和疏导,加强监护。

2.2.3第三产程。特别强调正确处理第三产程。识别胎盘剥离征象,切勿精暴按压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胎膜娩出,常规检查是否完整。切忌用力过猛、粗暴,人为造成胎盘残留。胎儿娩出后20~30分钟。胎盘水娩出,可进行人工剥离胎盘术,手术准确、轻柔,勿强行撕拉,以防损伤子宫。胎盘娩出后及时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不完整,应作清宫术。常规检查较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处理。立即给产妇注射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如产时出血量大于200ml,应积查找原因,给予相应处理。收集测量产后出血量到少2小时。留产房观察2小时,每15分钟测血压一次,注意产妇一般情况、宫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鼓励产妇饮水、进食和排尿,提倡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开奶。让新生儿与母亲皮肤早接触,早吸吮,促进子宫收缩。产前应积极治疗有关孕期并发症,提高孕妇抵抗力,对胎死宫内,胎盘早剥及早处理,有产后出血史者及早预防,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少生优生,安全分娩,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

2.3产后出血的预防和保健工作,应贯穿于孕期、产时及产后的全过程。作为医疗保健人员,孕妇及家属、甚至社会成员都要认识产后出血的危害性和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性,提倡住院分娩,建立建全转院制度和通讯设施。产后的出血往往来势凶猛,如果处理不及时、不正确,就会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3.查明出血原因,协助医生迅速止血

3.1宫缩乏力出血者,应立即按摩子宫,同时静脉注射催产术10u促进子宫收缩;软产道裂伤者,应立即给予修补缝合,若为阴道血肿。切开血肿、清除血肿、缝合止血;若胎盘剥离不全,粘连或胎膜残留,可行徒手剥离取出;凝血功能障碍者,若出血不凝,应立即通知医生,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出血,同时做好输血准备[2]。

3.2一旦发生产后出血要采取针对性有效止血处理,迅速补充血容量,给休克患者建立2-3条静脉通道,采用12号粗针头,选择清表面粗、易穿刺的血管。必要时行静脉切开,最好输入新鲜血,可防止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迅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如上述方法无效,应立即报告医师,果断切除子宫以挽救产妇生命。

参考文献

[1]王庆芳.18例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学刊,2007,5(10)10,57.

[2]陈立珍.38产后出血患者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中国卫生产业,2008,11(11):111-112.

上一篇:舒适护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18例青少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