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增值税政策思考

时间:2022-05-08 02:36:56

企业增值税政策思考

自**年税制改革以来,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增值税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支持并壮大了企业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加之国家相关政策缺乏必要的衔接,造成了增值税优惠政策对某些目标调控乏力,致使国家税款大量流失。最近,我们对宿迁市宿豫区涉废企业增值税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涉废企业执行增值税政策的现状

根据调查,宿豫区的涉废企业共有两大类,一类是工业生产企业,这类企业以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进行深加工,例如利用废钢、废铁等通过粗加工制成钢锭,利用废铝通过熔化铸成铝锭,利用废铜通过深加工制成铜线,利用废塑料通过简单加工制成塑料颗粒,利用废玻璃生产玻璃及玻璃制品等,这类企业全区**年共有10户,**年为15户。**年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实现销项税款8600万元,抵扣废旧物资进项税额4200万元;**年实现销售收入8.9亿元,实现销项税款1.5亿元,抵扣废旧物资进项税额9600万元,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75%、74%、129%。另一类是废旧物资经营企业,享受国家增值税免税政策,这类企业专门从事废旧物资经营,经营的废旧物资主要有废钢、废铁、废铜、废铝、废旧塑料等,且大部分与生产企业有关联性,专门为某一生产企业服务。**年,宿豫区共有废旧物资经营企业31户,全年实现免税销售额1.7亿元,收购额为1.6亿元,开出可抵扣发票金额1700万元;**年,全区废旧物资经营企业达37户,全年实现免税销售额5.3亿元,收购额为5.1亿元,开出可抵扣发票金额5300万元,分别比**年增长212%、219%、212%。调查发现,导致涉废企业数量增多、销售额以及抵扣额增长快,除了招商引资环境因素和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政策的调整因素外,最根本原因是涉废企业增值税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增值税链条断裂,驱使企业利用增值税政策的漏洞谋取极大化利益。

二、涉废企业执行增值税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联交易造成大量虚构业务。从宿豫区看,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招商引资来的工业用废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同时办理了自己的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统计资料显示,宿豫区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开具品种有:废钢、废铜、废塑料、废纸、废玻璃等,其中废钢、废铜占经营额60%以上。税法规定,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只有对城乡居民收购废旧物资时才可开具收购发票,但是废铜、废钢生产企业的原料需求量很大,城乡居民的废铜、废钢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于是企业就从其他渠道(如废旧物资经营专业市场等)购入并开具收购发票,然而这些收购业务的真实性却很难把握,导致经营企业开具的废旧物资销售发票真实性难以判定,关联企业虚开废旧物资发票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少数企业正是通过虚开收购凭证,虚拟购进废旧物资业务,虚做销售,达到给用废企业开具废旧物资发票用以抵扣税款的目的。

(二)不按规定使用发票。一是不按规定对象开具发票。除依政策规定向城乡居民个人开具收购发票外,还向个体商贩、专业废旧市场、产废企业收购并开具发票等。二是不按规定内容开具发票。调查发现,大部分发票开具内容较为简单,居民身份证多数系伪造,甚至利用同一身份证连续大量开票;地址填写不详;发票填开人、付款人、复核人等为同一人等等。三是不按规定附相关证据材料。按规定收购发票后应附过磅单、入库单等证明其收购业务的相关材料,但大部分企业开具的发票没有以上材料。四是存在“大头小尾”现象。

(三)企业财务核算混乱。基础台账设置不完整,账簿凭证设置混乱,该设置的账簿不设,该核算的科目不核算。在宿豫区,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纳税人,表现为不设置或不核算现金或银行存款日记账、不设置或不核算商品库存等明细账等。

(四)用非废旧物资顶替废旧物资。只有税法明确规定的废旧物资方可依法享受免税政策,非废旧物资不得享受免税政策。然而,一些废旧物资回收单位与生产厂家相互利用,将废旧物资之外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其它生产用原材料通过开票时变更品名等虚假手段,比如把生铁开具成废铁、钢材开具成废钢、原料煤开具成废渣等,变相骗取免税资格和骗抵进项税款。

(五)企业的现金结算比重较大。大部分涉废企业在货款支付时都是通过现金结算方式,收购资金现金流量过大,且现金支付手续不齐全,一部分企业现金无来源证明。由于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对向个人收购废旧物资的价款使用现金的数量没有限制,导致收购企业大量使用现金结算方式,致使企业虚开发票难以核查。

三、规范涉废企业执行增值税政策的思考

国家制定涉废企业优惠政策,目的是加大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行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保护环境、变废为宝,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执行这些优惠中却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在对涉废企业管理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正确贯彻执行好国家关于废旧物资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税收的公平和公正,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税务登记资料审核和实地核查,严把登记关。首先,要严格审查纳税人提交的申请资料的齐全性、规范性、逻辑性、准确性。主要审查其是否已合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公安部门颁发的废旧特种行业许可证等证照,以确认其具备办理税务登记的资格,着重对案头资料进行书面稽核。其次,要深入现场认真进行实地核查。主要检查其实际情况与申请资料是否相符;租赁、产权证明等房屋、场所是否经过公证具备法律效力,是否真实;尤其是各分支机构是否确实无讹,仓库、堆放储存场所是否真实可信;法人代表及办税人员身份证明是否真实,注册资金有无到账及弄虚作假的现象等等。再次,要调查走访其同行业及周围邻居,确认其诚信度。

(二)进一步加强对收购发票的控制,把好发票关。在发票领购方面,前台受理纳税人领购发票的行政许可申请后,要求管理员立即进行实地调查,重点调查其是否具备要求领购票类的收购条件,实际的经营能力,相关的财务核算情况等,调查核实后,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行政许可决定。在日常发票缴销过程中,根据发票核销岗位发现的疑点信息及时制定异常信息反馈单,传递到相关基层分局,基层分局进行实地回访,取得第一手资料,依据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同时发票管理岗位、责任区日常巡查岗位定期将意见进行汇总反馈,按户建立反馈台账,从而加强对收购发票的管理。

(三)对生产企业采取“测定税负、分析产流、纵横比较、抽查核实”方法进行控制,把好用废关。可以测定同行业的平均税负标准,全面掌握和了解有关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废旧物资原料的消耗、采购规律以及纳税申报情况,然后纵横比较并反推追查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存在问题并依法处理。还可以通过对废旧企业和用废企业实施监控总量、跟踪流向、突查资金、现场查验等手段来掌握其动向,进而把好用废关。

(四)切实加强对涉废行业的专项评估,强化稽查打击型威力,把好查处关。加强对涉废企业的纳税评估,重点把握企业的生产能力、投入产出、增值税税负等是否正常。调查用废企业设备合理日生产能力,推算月生产能力、年生产能力,估算企业最大年生产量,根据估算的月生产量、年生产量,检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与其生产能力是否相匹配。测算从事用废行业平均投入产出比率,确定投入产出比的合理浮动区间,并与用废企业实际的产品销售量和废品耗用量、库存量进行比对,检测企业是否有虚增收购金额、收购数量的现象。对利用收购发票偷逃税款的纳税人,要发挥稽查的震慑打击作用,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增加其偷逃税成本,促使纳税人遵纪守法、按章纳税。

(五)完善税收政策,消除政策隐患,把好优惠关。本着既要有利于废旧物资的回收与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又要有利于规范税收秩序和征收管理,同时体现增值税中性原则的思路,取消上环节免税、下环节扣税的操作方式,恢复增值税链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全免不抵”,对产废企业销售废旧物资和经营单位销售废旧物资免增值税;对利废企业购入废旧物资不抵扣增值税。二是“超税负返还”,对利废企业测算出一个比较正常的税收负担率,然后对超出这个负担的企业进行税收返还。三是“全征全抵”,产废企业、经营单位销售废旧物资均征增值税,经营单位、利废企业购入废旧物资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增值税款。四是放宽收购对象,重点考察废旧物资交易的真实性,即只要事实收购的是废旧物资就可以开具收购发票,免得因税务机关无法鉴定带来矛盾。

(六)采取银行结算,杜绝大额现金收付,把好结算关。要求企业对现金使用建立健全收、付、存制度,由专人负责,支付现金必须详细注明去向、用途。不管是收购还是销售需要使用现金的,规定超过一定限额必须通过银行来收付,尽可能避免大额现金往来,减少虚构或虚开风险。

(七)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责任区管理,把好管理关。按照“管户到人,管事到位,人机结合,无缝衔接”原则,建立较完善的责任区管理员制度,将责任区内的享受税收优惠的纳税人明确到责任人,实施分类管理。定期检查、分析纳税人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限改和整改措施,对不符合条件的依法取消其享受的税收优惠资格。

上一篇:企业并购重组税收思考 下一篇:汽车销售税收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