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曲终人散

时间:2022-05-08 12:32:18

早上六点半,她照例吃完早饭,匆匆换好衣服,快步走到门口――爸爸已在那里等着了。然后他们一起走出小区,像以往一样。

其实自从中考结束,她离开了爸爸工作的学校,他们就该往不同的方向走,一个朝西,一个朝东。可爸爸每天都早起十分钟,和她一起出发,直到小区东门口,才折个弯,向西边去。从家出发不过五分钟的时间,成了他们一天之中主要的交流时间。

这一天没什么不同,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昨天的那张数学卷子――鲜红的78分,挂在试卷的最上方很显眼的样子。不是第一次考这么低,自从进了全市最好高中的好班,无形的压力如一只巨手,紧紧钳住她。

她忐忑着,不知该怎么说出口。考出这样的分数,即便只是这么一想,也让她无地自容。

脚跟蹭着地面,她极缓慢地跟在爸爸身后。

差一点就要开口,却被打断了。

“胜利的事你知道了吧?”

“啊?”她张大嘴巴,神色诧异。

“派出所打电话来说,他一个人不知怎么跑到了北京,现在发着高烧……快不行了。”爸爸讲得很快,以至于有一瞬间她竟然不知道他说了什么。

“我跟你妈商量过了,我们不会去北京带他回来。”爸爸顿了一下,“二十年前我把他从广场拉回来,没救得了他。这么多年,还是没救得了他。没有人能救他了。”仿佛盖棺定论。

“哦……”她嘴里应着,眼睛只看着前面的路,刚才心里满满的思绪好像一下子就空了,鲜红的“78”化作无数个血红的小点,消失无踪。

“为什么……要去北京呢……”她喃喃地问。

“作啊。”爸爸说,“他算是作到头了。”

走到小区门口,她对爸爸说再见,就骑上了自行车。她听到身后传来一句“小心点”,也没回头,只“嗯”了一声。

这天风很大,刮在脸上涩涩的,耳边有呼呼的风声,一颗泪珠从她的眼眶中滑落,落在黑色的校服裤上,很快就不见了。

到了学校,第一节是数学课。

老师要讲那张卷子,她迷迷糊糊的,没有掏出卷子,掏出一个本子,提笔写道:“父亲”代表的究竟是什么,小坏一直不知道。

想了想,她一把拿过修正带,涂掉了这行字。老师还在讲卷子,讨厌的数列,周围人都格外认真地听着,似乎没人注意到她。

笔在纸的上方停驻,她仿佛要积聚很大勇气似的,好一会才又写下去:

究竟从什么时候起,“父亲”这个名词在小坏眼中失去意义,恐怕连她自己也说不清。只记得大约是在“母亲”这个词失去意义之后。总觉得像是很久以前的事,其实也不过是几年的时间。

很久以前的父亲还是个父亲。幼儿园放学,他会推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来接她,把小小的她放在车大梁上,拐弯的时候逗得她咯咯笑。他会带她去买书,偌大的书城,她趴在一堆色彩斑斓的童话书上犹疑不定,纠结于到底是买《灰姑娘的水晶鞋》呢还是买《芭比之天鹅湖》,胖胖的小手在两本书之间摸来摸去,小脸上满是郑重。“两本都拿着吧。”他笑着走向收银台,身后的她高声欢呼。

那时候的记忆,想起来都让人温暖,像是隔了很久没有晒的被褥,拿出来掸掸灰尘,还会嗅到当初的味道。

在那时的小坏眼里,父亲应该是一个高大的形象吧。

她抬起头,数学老师的眼睛正对上她的,“尚晓益,回答一下这题。”

她缓缓站起来,黑板上的粉笔字,像是奇怪的符号,一个一个从她的眼中跳过,却逐渐汇聚成一个人爽朗的笑容。

见她许久不开口,数学老师脸上已略有不耐,同桌微微侧过头,用细细的声音说:“把n代进去,求递推公式……得到通项……”

她照着说了。数学老师才点点头,让她坐下。

“谢了。”她对同桌说。同桌做了一个鬼脸。她把数学书移到合适的位置,又开始写:

最初的变化小坏并未察觉,只是父母争吵的次数多起来,一次次的摔锅砸碗,与跟奶奶住在楼下的她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

然而,就像一场灾难,灾难前有过预示,却被企图安逸的人忽视,于是看似平静的表面终于以一种激烈的方式被撕裂。

那天下午,小坏的父母签下了离婚协议书,之前没有任何人知道,包括奶奶,也包括小坏。她才八岁,可她知道离婚的含义,她只是不明白,这样的破裂怎么会来得这么快,他们怎么会这么轻易分开。她被判给父亲,是因为母亲不要她。她一个人坐在写字台前,用铅笔在田字格里写字,老写出格子,一写错,就用橡皮擦掉。母亲在前屋哭哭啼啼了一会儿,终于上楼拿已收拾好的行李。

直到很久以后,小坏终于能用恰如其分的语言描述这一切的时候,她说:“我那时就知道,写错了字可以用橡皮擦去,做错了事呢?要用什么才能擦去留在别人心里的痕迹呢?”

只是,似乎没有人想替小坏擦去什么。

母亲的出走,让家里空荡起来,父亲只是待在楼上,不到吃饭点都不下来。小坏一次上楼叫他吃饭,地板上满是被风吹散了的烟灰。后来大人们都说,她爸的神经,就是那个时候受刺激了。

小姑姑倒是来得经常了。当着奶奶的面,她笑着径直问:“你爸妈离婚了,你难过不?”好像小坏不知道这个事实似的。

小坏看着手中的画纸,上面是一幅未上色的海底世界。她摇摇头。姑姑笑着对奶奶说:“还是小孩子呢,一点不懂事,都不知道难过。”小坏心里突然涌起无限的厌烦,下手一重,横行的螃蟹被涂成墨绿的一团。一如她心中的乱麻。

“丁零零……”“下课!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

下课了,真快。她坐在位子上,停了笔。周围很快喧闹起来,同桌转过头,“哎,你历史《同步作业》写完没?昨天作业太多,我让我爸帮我抄的。”

她愣了一下,忽然想起在这样的理科重点班,史地政一向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连爸爸也说,历史政治什么的,上课认真一点就行了,不必花太多时间。

“我……自己抄的啊。也不多嘛。”她说。其实真的很多,她写到12点多,但她不会让爸爸帮她。

“啊,真是好孩子。”同桌夸张地感叹一句。

不,才不是,我是坏孩子。她在心中偷偷补充。

语文课,她又拿起笔:

后来,有人给她父亲介绍对象,对方是个看上去很能干的农村女人,没带拖油瓶。

小坏是从童话里看厌了那些后母的嘴脸的。她甚至恶毒地想:如果敢使坏,就一定给她点颜色看看,就是用老鼠药,也要毒死她。小小的怨念从此在心底生根发芽,却终是没有开花结果。

父亲性情已是大变,动辄就要打骂人、摔东西。待了不到一个月的后母终于收拾东西走人。那段时间,心里暗暗高兴的小坏听到最多的却是奶奶的叹息。

尽管如此,父亲却从未打过小坏一下。天大的错,顶多一句断喝,却是连一句重话也没说过。奶奶总是摇头说:“看把她惯的,打舍不得打,骂舍不得骂,都快上天了。”爸爸从来只是笑着。

没有女主人的家很快变得邋遢。父亲楼上那间房堆得乱七八糟,干净袜子与臭袜子扯在一起,亲密得分不清彼此,烟灰更是到处都是。也是在那之后不久,父亲找到一份开车的活儿。

“谁来解释一下祥林嫂为什么有如此悲惨的命运?除了客观的时代因素外,有没有什么主观原因?”语文老师一双犀利的大眼睛从镜片上方扫视过来。

主观原因?

好像很刚烈,其实懦弱又胆怯,一次次被现实戳伤却怎么也学不会收敛。

她无声笑笑。这是说谁呢?

父亲有过许多份工作,年轻时曾接替爷爷的职位,在一个厂里当门卫。后来还学过理发,没开成理发店,工具倒是买了一整套,从平口剪刀到花剪剃刀,全齐了。这些东西后来被小坏用来给洋娃娃裁衣服了。

这一次他似乎想通了,一辆破捷达,从早到晚,也有几十块的净收入。他大约也很满足,脸上渐渐有了笑影。

她停住笔,托腮神游了一会,又写道:

好景总是不长。没多久,父亲在这一行里交了个朋友。他找父亲借钱,三百块。父亲手头没有,竟跑到大舅爷那里借了三百块给他。在大舅爷有一天跑来找奶奶之前,谁也不知道有这么个事。

奶奶从退休工资中拿了钱给大舅爷,那时奶奶已身患糖尿病,一个月打针吃药就要一两百。而在日益上涨的物价面前,不足一千元的退休金实在少得可怜。可奶奶又能怎样呢?打小最疼的就是这个儿子,其他三个子女结了婚就搬出去,唯独他跟奶奶住。不帮又能怎样?

当天晚上,奶奶就让父亲找那个人要钱。谁知父亲一脸不耐道:“人家才借了不到一个月,我这就去要,倒显得我很什么似的。”奶奶还要说,他却一把推开碗上楼去了。小坏抱着个大碗,看着愣愣的奶奶,心里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坏事总是愈演愈烈,父亲经常在奶奶不知道的情况下,借钱给那个人,甚至有一次回来说漏了嘴:那个人的孩子过周岁生日,他出了一百块礼钱。奶奶问他:“他留你喝喜酒了?”“没,人太多屋子太小,我就回来了。”奶奶怪他傻,把钱送给人家花。父亲却说:“这有什么!等我闺女过十岁生日时也请他,还要还回来的。”这次不仅是奶奶,连小坏也跟着皱眉。

语文老师正分析祥林嫂的性格,不知如何又谈到孔乙己,忽然来了一句:“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

“可恨之处。”她轻声接道。

一切似乎又渐渐好起来,父亲拿回家的钱越来越多,奶奶把它们装在一个袋子里,收好。小坏上了三年级,学英语,眼巴巴要买一个电子学习机,父亲二话不说就买了。

然而这期间却发生了一件令小坏难过的事。学校六一儿童节庆祝会,她是主持人,老师问她有没有漂亮的纱裙。她摇头。自从母亲走后,就没人带她去买纱裙了。她的老师是个胖胖的很温和的女人,吃惊地看了她一眼,转而笑道:“那我带你去买吧。”于是那天小坏找父亲要了钱,老师带她去了商店。试的时候,店主笑着说:“小朋友过去让妈妈看看,好不好看呀?”小坏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

她从没像那一刻那样那么嫉妒女老师的孩子,她至少还有个妈妈;也是在那时候,她才知道,有些东西,是父亲的宠溺、奶奶的疼爱,代替不了的。

日子又平静地过了两年,父亲仍然与那个人来往,仔细算来,那人已欠了他五千多块。正巧那时出了点事,父亲的车没了,奶奶便让他去要钱。

“不去!这点小钱……朋友之间……算什么!”父亲大声说。

奶奶摇头,转向小坏,“劝劝你爸,快呀,我的话,他是不听了。”

看着奶奶无奈的眼神,小坏觉得愤怒,“朋友?哼!他把你当朋友吗?这几年除了吃饭喝酒付钱想起你,他还做过别的事吗?”

父亲有一点愣了,小坏以前从没用过这种口气和他说话。他讪讪地说:“那我明天……去看看……”

“你自己看着办!”小坏索性破罐子破摔。

也许就是这个时候,父亲的形象陡然萎缩起来。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节课再继续研究。”语文老师走出教室。教室立马沸腾了。“啊啊啊!还研究祥林嫂?我都快烦死了!”前面的同学吼。

她拿过语文书,上面干净得无一字笔记,与前一课《林黛玉进贾府》大相径庭。要是爸爸知道她上课走神,非生气不可。她苦笑。

音乐课向来松散,只要你不说话,干什么都行。她更是堂而皇之地掏出本子。耳边是《大河之舞》紧张欢快的旋律,黑色的舞鞋踏在地板上,带来一种奇妙的共振。

一如奶奶与小坏所料,要回钱异常困难,这却出乎了父亲的预料。那人变着法子躲他,用没回来啦,回老家啦,家里死人啦种种借口将父亲拒之门外。那时父亲的脾气变得特别坏,恶狠狠地说:“借钱的时候把老子当大爷,找他要了,反倒是他装大爷了!”奶奶也说:“看,早让你去要,还不让你借,你非要借。” 他突然来一句,“闭嘴!”小坏只在一旁冷眼看他。

情况愈加艰难。

这两年父亲因有了工作,日子安定,花钱也大手大脚了点:42寸新彩电,还特意买了一个“锅盖”,还买了一个新款手机。突然失去工作,这让他手头拮据,借出的钱又要不回来,他就打起了奶奶收着的那些钱的主意。说到底奶奶还是了解这个儿子的,知道他手里放不住钱,帮他存着,其实是为小坏打算。“平常吃喝不要钱啊,再说,这钱要给孩子上大学呢!”逼急了,奶奶就这么说。

这么一说,父亲倒也不问奶奶要了,只看着小坏,小坏若无其事地看电视。那时谁也不知道,这一笔小钱,竟会成为灾难的导火索。

嗒嗒嗒嗒,嗒嗒嗒。没有伴奏的踢踏舞,听起来奇怪而又神秘,像是暗夜里古老的预言。

她又翻过一页:

事情发生得突然。小坏中午放学回来,就听到父亲指着里屋破口大骂,言辞不堪入耳。她吓了一跳,从后门进去,奶奶在默默流泪,这是小坏第一次看到她哭。“怎么了?”小坏有点慌。“要死了那个堵枪眼的,找我要钱……我哪能给他呢?再多钱也要被他败掉……刚说完,他就骂……”

小坏怒从中来,却见奶奶冲了出去,“老不死的?没有我这个老不死的你早就不在这世上了!”

小坏赶忙跟上,还是晚了一步,那个本该被称为“父亲”的人突然变成了一头野兽,脸色狰狞,一拳打在奶奶的眼睛上,奶奶摔倒了,围观的邻居才过来拉。

小坏气得发抖,刚要发作,大姑来了,后面跟着大姑父。她知道今天这一场混乱终于要落幕了。只有大姑父能制服这头野兽。

她拿冰块给奶奶敷眼,发现奶奶已经不流泪了,只是喃喃:“怎么不打死我呢,打死我好了……”小坏再也忍不住了,抱着奶奶哭起来,“你死了我怎么办啊,奶奶……”奶奶突然醒了似的,“对,我不能死,我还没看你上大学呢……”

自此以后,奶奶虽然还做他的饭,却已经对这个儿子死了心。至于小坏,再也没叫过这个人“爸爸”,她觉得,真正的爸爸已经被这头野兽吃了,现在住在爸爸皮囊里的,不过是个畜生而已。

“音乐是灵魂之声,很多地方要用心去感受而不是耳朵。”音乐老师是个退休后又重聘的老头,一口方言。

心?用心感受?她闭上眼睛,却只听到胸腔里突突的跳动声。

化学老师最爱跑题,上课不到三分钟化学老师就从化学键扯到工业生产,又扯到废物排放与环境保护,最后竟把去年冬天的低温与温室效应扯到了一块。

她低头,在化学书的遮掩下写道:

这样的事件不止一次发生。他像火山爆发一样的脾气谁也止不住。家里几次打了110,大姑说:“同志,你们把他拘留几天吧,他这样闹,老人小孩的,也不是个事。”警察苦笑,“不行啊,他没违法,我们也有规章制度的啊。”小坏几乎想跳出来说,难道他殴打亲生母亲都不算违法吗?

后来,奶奶终于病了,胃出血,小坏穿着拖鞋到小诊所找那个大夫来瞧,大夫只是看了她一眼,让送大医院,他治不了。小坏心都碎了。上去喊他,他只是极冷淡地看了一眼,小坏急得拍了他一下,他竟上楼再没下来。小坏咬咬牙,忍住泪,跑到外面公用电话亭,打给大姑。

那是2月,晚上11点,春寒料峭,黑夜里一个人也没有,路灯是昏暗的颜色,然而小坏奔走在这样的夜里,却忘记了对黑暗的恐惧。

住院,吊水,吃药。X光片上奶奶的胃已千疮百孔。

医生说她现在只能吃流食。小坏一点点把稀饭喂给奶奶,忽然想起自己7岁以前不愿用筷子,奶奶拿勺子喂她的场景。

很难过。

又过了3个星期奶奶才出院。期间小坏一直住在大姑家。姑父问她:“你是回去还是留下,留下你便是我的亲女儿。”

小坏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她才不要留下,她有奶奶,她有家的。

于是他们回到了家。他还是厚着脸皮下来蹭饭,奶奶不说什么,小坏却一肚子火。“再怎样也是你爸,他手里有两个钱的时候对你不是要啥给啥,你都忘了?”

“是你忘了。”小坏在心里说。她从来不知道母爱是怎样一种东西,连这样的错误都可以包容。

化学老师大概讲到兴奋处了,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说:“所以你们看呐,这个北极熊就多,南极企鹅就多……”

底下同学吃吃地笑。

她也笑了。

窗外一道阳光照在她左半边脸上,半明半暗,整张脸看不出喜怒。纯黑的眼睛像被盔甲武装着,泛出冷冷的金属光泽。

“后来呢?”看到这儿,你兴许会问。

后来,是很感伤的了。

奶奶又住了两次院,最后一次,已严重得开不了口。但小坏相信她是有意识的。因为他再找到医院只为要钱时,她流泪了。

小坏觉得自己快被折磨疯了,她大吼:“钱钱钱!钱才是你妈吗?你到底有没有良心!”大姑和姑父撵他出去。他好像也死了心,离开了。

最终老天没能遂了小坏的心愿。奶奶死了。她不愿用“去世”,因为那样太官腔太冷漠,好像无关紧要。而奶奶于她,真的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小坏以为自己的眼泪就要流干了。她的眼睛干涩到风一吹都痛半天,她倒希望自己哭瞎了眼,这样就不必面对冰冷冷的现实,和他。

守灵期间,他夹着一本杂志,若无其事地从灵堂走过,既不披麻也不戴孝,好像那里躺着的是一个他不认识的人。姑父气得要动手,大姑拦住他,“今后我们就不是一家的了。”

又是两年过去。小坏住在大姑家,改口叫他们爸妈。也仿佛习惯了似的,渐渐就要忘记过去。

然而分遗产的事又迫使她回到那里。

奶奶的一张定期存款单到了期,本应是他们四人分,但奶奶活着时曾说要把这钱给小坏上大学用。于是他们就想去一趟公证处,把这钱公证到小坏名下。小坏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不肯。

大姑――不,现在就是“妈妈”了――带小坏回去。房子外部没什么变化,里面的东西全空了,好像人一走这间房子也死了,失去了旧日的呼吸。到处是灰尘,没有一点可以落脚的地方。

小坏看见他,吓了一跳,他完全变了:眸子深陷,瘦骨嶙峋,眼睛是和这屋子一样的色调,暗沉没有生气。他的声音嘶哑又尖利:他果然不肯。

妈妈无奈地走了出去,用眼神示意小坏开口。

他蹲在地上,背对着她,倒像他是个孩子。

“爸,”他的身子明显一震,“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这么叫你了。”小坏说。

他回过头,暗淡的眸子里闪过一缕悲色。

看着面前这个苍老的男人,小坏忽然想到,尽管他伤害过很多人,可从来没有伤害过她。

“如果你还当我是你女儿,就同意吧。算是你对我未来的最后一点付出。”

他颤抖着站起来,似乎惊讶于女儿已高过自己。

许久,他说:“好。”

他到楼上拿笔,示意她一起上去。

沿着窄窄的楼梯,小坏的记忆忽然回到很久很久之前。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她和奶奶刚从大姑家回来,他神秘地喊她上楼――也像现在这样,一前一后――然后他们蹲在一个纸箱子前,里面不时响动。

“猜猜是什么。”他说。

小小的她歪着头,奋力想了一会,忽然拍手道:“小狗!”

箱子打开,一只毛茸茸的小狗舔着她的手。“太好了!”她欢呼,抱着小狗在地上一起打滚。不一会儿,小脸又垮下来,“可奶奶不让养狗怎么办?”

他拍拍胸脯,“没关系,爸爸会跟奶奶说的!”

“老爸万岁!”她高兴地连人带狗扑到他身上。

他开心的……

记忆就此断线。

前面那个男人的背影已不再如以往那样高大,动作也不再灵活。他也不会再有一个装小狗的箱子,他只是要拿一支笔签下他最后的承诺。

十四年的生活,爱与恨,就此了断。

这个男人,成了家里人口中的“胜利”。

夜幕,已渐渐降临。随着晚自习结束的铃声,她合上本子,叹了口气。想了想,终于在封皮上写下一个细细长长的“死”。是的,昨日种种已如昨日死。一切终要有个了结。

透过教室玻璃,她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耐心地等待。他不放心她太晚回家,有空就来接她。

正值清明前后,阴雨天气漫布整个城市,她却在这阴沉沉中感到一丝细嫩的温暖,熨烫她冰冷的心。

她长舒一口气,收好书包,飞快地向楼下跑去――78分的卷子还没给爸爸看呢,希望他不要太生气才好。

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

发稿/庄眉舒

上一篇:“电影特区”广州往事 下一篇:飞过城市上空的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