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量化分析

时间:2022-05-08 11:00:23

保定市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量化分析

摘要:在对就业质量内容与影响因素进行区分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针对“择业期”影响因素的区域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重要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进而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14-02

近来,“幸福感”成了大众讨论的热门话题。而就大学毕业生而言,“幸福”首先体现在“是否就业”以及与之相伴的“就业质量高低”问题上。“就业质量是反映整个就业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的综合性范畴。”(刘素华,2005)就业质量如果欠佳,会直接影响劳动者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劳动者的归属感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造成社会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进而拖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研究,对于与就业相联系的个人、学校、就业单位、政府机构的决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内容的确定

(一)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界定

理论概念的界定是研究的先行。我们有必要对研究的切入点进行选择。以往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把所有对就业质量有影响的因素均列入考察范围,也有部分学者把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和就业质量的“内容”作以区分,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例如,裴书涛(2011)把就业质量评价内容归纳为聘用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4类,同时又对影响其就业质量的20项因素采用5点计分法进行了重要性评价。在笔者看来,这种区分实际上也是对毕业生“择业期”和“在岗期”因素的分类。侧重对“择业期”的研究对于中观层面的区域政策、学校建设以及微观层面的毕业生择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角度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从研究成果的适用性角度来看,由于就业质量具有具体性和动态性,我们更提倡限定一定区域范围、时间及社会条件的具体的研究,这样的研究的针对性强,适用度较高。这也是我们选择做区域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的原因之一。

(二)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确定

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四个步骤确定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一是文献研究,对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划分进行统计研究;二是深度访谈,对部分就业专家、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大学毕业生进行深入访谈,验证并充实文献研究中得到的部分结论;三是问卷调查,对200名上述人员进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穷尽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并采用5点计分法进行初步的重要性评价;四是汇总综合,最终确定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如下:

1.个体特征。包含以下5个二级指标:(1)生理特征:是对毕业生性别、身高、体重、相貌等的描述。(2)社会特征:是对毕业生性格、籍贯、户籍、政治面貌等方面的特征概括。(3)知识水平:是对毕业生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外语水平等方面的考察。(4)素质能力:是对毕业生诸如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方面的考察。(5)实践经历:是对大学生实习实训、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经历等方面的考察。

2.社会资本。包含以下5个二级指标:(1)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2)国家及区域就业政策及就业服务。(3)所学专业经济社会适用度、需求度。(4)学校知名度、育人模式及相关就业服务。(以下简称:学校因素)(5)家庭人脉资源。

3.职业愿景。包含以下3个二级指标:(1)职业规划:是对毕业生行业定位、职业定位、地域定位、职业路径规划、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考察。(2)职业意识:是对毕业生质量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等方面的考察。(3)就业期待:是对毕业生薪酬、福利、工作条件、发展空间等就业期待的考察。

4.单位状况。包含以下3个二级指标:(1)单位所处行业及自身发展状况。(2)单位相对地理位置。(3)单位人才消费观念。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观察上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4个主要结论,希冀抛砖引玉。

1.毕业生在就业质量影响体系中未掌握主动话语权,职业愿景科学性不足。学生的主观能动支配范围内的影响因素位次不理想,这说明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巨大,处于被动地位。应当注意的是,毕业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意识培养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使得毕业生无法根据自身特点展开错位竞争,话语权的丧失与此有较大关系。

2.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优劣在学校层面主要受素质教育质量高低的影响。各高校应加大实习实训环节建设力度,在保障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着力把素质教育持续推向深入。

3.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优劣在用人单位层面主要受所在行业发展状况影响。行业供需冷热不均造成了人才消费结构的不合理。用人单位应转变观念,避免人才高消费的恶性循环。国家也应考虑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做好宏观调控。

4.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优劣在区域政府层面主要受其经济宏观调控与服务的影响,政府的就业政策与服务实效有较大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裴书涛.近期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影响因素[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2]黄炜,方玖胜.基于层次分析法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评价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3]刘红艳.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注:本文是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保定市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02216。

[作者简介]潘砚青,河北大学教师,南开大学在读博士生;张英姿,河北大学教师。

上一篇:离别季的独白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