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医疗现状

时间:2022-05-08 07:30:13

中国康复医疗现状

2005年7月,筹划未来几十年世界人口问题的第25届世界人口大会在法国图尔召开。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本次会议的重头戏。会议指出,近5年来,多数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冲击日趋严重。据联合国预测,到2040年全球超过60岁的人口将从目前的10%升至21%,人口的平均年龄也将从目前的26岁上升至37岁。

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较少的在职人口要负担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融集资金以保证老年人安度晚年,靠传统的思路、方式及途径已是行不通了。面对着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养老金支付危机,必须对原有的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以便迎接人口老龄化到来的巨大挑战。

目前我国有占20%的老龄人口,这些人口中除了有老年慢性病但可以达到生活自理者之外,一部分人则需要通过康复的治疗和训练来恢复和达到最大可能的健康程度,其常见的疾病有:脑中风、脊髓损伤、严重的颅脑外伤、各种慢性肿瘤、老年人常见的椎管狭窄症、髋、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及其脏器的疾病。然而在相关门诊,患病老人及家属却大多只为治病而前往就诊,很少将专业康复训练和治疗看得同等重要。

长期从事国内和国际康复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专家,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白跃宏面对老年康复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现在16岁的高一学生,父母当年大多响应过“晚婚晚育”的号召,所以年龄一般已在40岁以上,10年后,当父母50岁时,26岁的独生子女如果未婚,一个人要面对2位可能出现患上大病,并需要康复治疗的双亲,如果已婚就需夫妻2人面对4位有上述可能的长者。到那时,社会保障会减缓家庭的压力,但是这种社会保障的工程何时开始?

假如从现在开始,16岁的学生建立并开办有一定规模的康复专业基础性教学机构,那么到本科生的毕业,需要6―7年的时间,再经过一定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基本在10年后可以与老龄化社会康复的迫切需求相吻合。如果说这属于比较乐观的计算,那么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对康复医学的基础教育有没有从当下十六、七岁学生就立即开始的可能?

我国现在老龄人口的总数10年后将会大大超出目前占50%的日本,然而康复医疗在医生和群众中的认识却相当淡薄,健康的康复理念尚需社会单元的共同塑造。

浙江宁波老年康复中心开放首日便出现业务井喷现象。

浙江宁波老年康复中心办公室乐主任告诉记者,宁波市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约有76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近14%,年轻人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对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必将成为巨大的社会需求。

康复滞后,给患者带来终生痛苦

在国外,患者康复和手术治疗各占一半,而在我国,由于人们康复意识的薄弱,很多患者不能得到很好的康复治疗,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为即将到来的老龄高峰带来了巨大困难,将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白跃宏医师介绍说,在美国和日本,康复病区的面积要远远大于治疗的病区,因为供患者康复的各种设备一应俱全。国外患者对生存质量的高要求,源于超前的康复理念。患者会向医生要求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

“也许有人会认为,因为国外生活水平高,所以生存的标准就高。但是,在我国却不完全这样。比如广东省经济发达,人们的康复意识好,但在上海,康复的理念却远不如北京。可见,康复理念与经济条件、生活水平不是一定成正比的。思想观念的超前,对康复理念的超前起到了决定作用。”

“在康复医学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生对于康复的认识,还只停留在粗浅的认识上。比如患者关节置换之前,首先要练好肌力,再考虑手术的问题,手术后再进行康复训练。术前的锻炼非常重要,因为患者的肌力已经程度不同地减弱了,关节是活动的主体,肌肉是关节活动的动力,所以光考虑关节是不行的,由于部分医生在这方面认识的缺乏,所以对患者的康复来说直接影响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与中国目前此种状况恰恰相反。在国外,医院对患者必须的训练内容是被列为术前常规的,医生会按照常规去做,患者也会按照常规的条款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患者术前可以得到充分的准备。”

脑中风的患者国内国外相同的都是由神经内科的医生治疗,但不同的是国外同时介入了康复治疗。国内部分医院是先由神内医生治疗,神内的治疗觉得控制了病情,例如本来脑出血,经过治疗不出了,神内的治疗办法用完了,也就形同任务完成,病人便可以回家了。试想,一位50多岁中年以上的人,奋斗了大半辈子,事业正如日中天,突然得了脑中风,本来及时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可以使其很有把握的恢复健康,结果被延期康复或没有得到正规的康复护理,结果这个人从此就很可能被断送了一切,甚至形同于开始了“慢性自杀”。

比康复滞后更可怕的是观念的匮乏。

康复观念的滞后给患者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

患者及家属对专业康复机构尚缺乏关注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

时代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当一个30多岁,处于事业的鼎盛时期,需要教育子女和工作的爬坡阶段的时候,突然遭遇长辈需要长期护理的现状,那么孝与不孝的考验就到来了。越善良、越有教养、越孝顺的儿女就会越背负沉重的康复护理重担。

家有健忘症老母的新闻同行不无感慨地说:常人能够理解病人的痛苦,但是家里的健康儿女却可能因为受不了精神压力而被拖垮,这种痛苦可能比病人更甚。

有些长者一旦生病就会把怨气撒在儿女身上,怨恨儿女,都是养育你们累的。儿女便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然而在国外,取代“床前孝子”的是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康复机构的专业护理。

人们普遍知道康复是需要专业培训的。

护理人员既要懂得心理康复又要懂得一定的医学知识。如果患者在家中康复治疗,康复机构就要对患者的伴侣及保姆进行康复护理培训指导。有经济条件的患者,会很理性地选择在专业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因为在那里康复的最大愿望是得到了系统治疗并获得了良好的人性待遇。

总医院白跃宏医师对记者说: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康复机构,截瘫患者的病房里没有一点异味,患者每天洗两次澡,包括大小便均有赖于一部自动搬动病人机,这个机器类似于工地上的塔吊。当患者需要洗澡时机器就将其“抓”到旁边的位置上,洗完后再“抓”回原地。如此地道的“服务”,久病床前的孝子即使再孝敬又何以办到?传统意义的床前孝子,光凭一片孝心护理一个需要康复的长辈是远远不够的。

心理康复大环境薄弱,医院和家庭设施影响患者的信心

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康复影响很大。很多中国家庭的长者思想包袱很重,一旦身患大病就极易自卑,感到再不是家中的象征性人物了。

白跃宏说:国外医院和康复机构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这一点国内与国际的比较决不仅仅是医疗条件上的差距,而是理念和思想意识上存在距离。中国医院一般把心理治疗和康复总是摆在等而次之的地位,但是对于传染病患者的救治,就给一线医护人员提了一个醒儿,因为一些患者在没做通思想工作前,要想配合治疗是决不可能的,所以让大家看到了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心理康复应该在体能康复之前让患者有足够的自信。在国外,通常的心理康复会与体能康复交叉进行。一般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后,再考虑患者是否需要继续手术。

在康复手段上,中国由于心理教育的力量薄弱和意识落后,心理康复的手段显得贫乏。在国外,康复医生会把有康复成绩的患者和不自信的患者安排在一起沟通,使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而我国利用这种活教材的能力就比较差。

家庭更是构成患者心理影响的直接因素。白跃宏医师说:“康复机构对患者和健康人一样尊重,一般不会因为患病而被歧视,这种尊重为患者免去了自卑,为保持患者自信和尽快达到最大可能的健康恢复提供了保证。在普通家庭,会有适合患者康复的起居设施。例如,有方便患者体能锻炼和生活康复训练的灶台,便于使用的升降浴缸等;依靠轮椅行动的患者可用声控轮椅;不能发声的可用舌舔的触摸轮椅等。家庭康复,专业康复指导者会传授患者家人如何对患者进行职业康复的精细动作训练;为培养患者的动手能力,训练敲打电脑。”

“生活水平与康复设施的相对高标准,不但减轻了家庭成员的负担,也使不需事必躬亲的患者感到了自信。在中国,一些简单经济的、便于患者康复训练的家庭设施还是可以办到的,关键是认识到不到位”,白跃宏这样说。

我国康复学科与就业尚属冷门

在人口达到13亿的今天,中国面临的人口挑战大多是与老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人口老龄化对设立康复学科提出了必然要求。

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已经超过1.3亿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2027年超过3亿人,2044年将达到4亿人。北京市老年人现在已经超过190万人,到2050年将超过500万人;中国人口生育率已经下降到低水平,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东部地区主要的家庭形式,独生子女父母一代正在进入老年,少生优生是否能幸福一生正在经受考验;人口迁移流动导致家庭规模进一步小型化,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发生变化,独居老年人增多。多达1.4亿的年轻农民向城市流动,加快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农村老年人在经济上的自立能力仍然不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落后于实际需要,养儿防老的社会经济基础没有出现根本变化,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男孩的偏好,导致了出生性别比的持续偏高。

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都将带来了重大影响。老龄化的加快使社会上慢性病患者的不断增多,也推动了国际国内康复事业的发展。

白跃宏说:我国康复理念的落后影响了康复学科的发展和康复护理人才的就业。而在失业率高,就业率低,硕士、博士也难于找到工作的日本,学习康复和理学疗法的学生常常还没有毕业,就可能会有10个康复专业机构在抢夺人才,现在的康复护理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当今日本老龄人口已占50%以上,中国虽在20%以上,但康复需求的程度是中国马上要面临的。国外几十年的经验,中国拿来就用,进展会很快。但是目前在国内,康复专业人员培训的学校少,这不能不说是康复理念置后的结果。

现在,全国培养康复本科生的专业学校屈指可数,培养硕士生的机构更是少的可怜,博士点就更是微乎其微,康复学科的基础性建设还来不及跟上经济与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康复医疗任重道远

什么是老年康复事业?在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它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它在人康复是一门全科学,包括心理、语言等诸多方面。中国传统医学讲究不治已病治未病,可见,康复的宽泛含义更应该扩展到对身体可能构成病灶的隐患。但是目前中国康复理念的置后,与日异推进的老龄化社会进程极不相符,与现代生活的需求极不相符。

老年康复事业在人民生活中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它的未来与发展将如何?

康复医疗同一般医疗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把一般的临床治疗同康复治疗密切结合起来,为老年病人开创了一个晚年的温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使老年人摆脱痛苦烦恼的晚年困境,尽可能延长其健康寿命,直至使老人比较舒心地告别人世,同时也减轻了家庭和社会沉重的精神与物质的负担。

基于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对老年人的关怀,是一种深层次的社会服务。老年康复事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南通康复医院,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从事老年病诊治和康复医疗的专业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壮大,他们在医疗实践中始终强调贯彻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康复治疗结合的原则,西医、中医和康复医学三股力量密切协调,为老年病患者提供了新型的优质服务,形成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治疗和特色服务,是医疗战线上很有意义的创造性探索。

这种新的医疗模式的推广应用,必将对改善老年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作出贡献。

康复医疗,必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专家简介:白跃宏,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博士后。

上一篇:与世界接轨的紧急救援 下一篇:中药饮片剂型与临床功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