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网络

时间:2022-05-08 07:24:09

年轻人的网络

与第一代互联网相比,第二代互联网给了年轻人一个全新的参与体验。这将为年轻人孕育一个怎样的文化?商业又是怎样巧妙融入其中的?

“Axe香水可以让你更加迷人。”化妆品生产商Axe希望这个口号能在75个国家的年轻人中流行起来。Axe的副总裁Russell Taylor(泰勒)认为,能否把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想法付诸实践,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传播途径。

全球化碰上Web 2.0

2006年2月27日,Axe的广告商BBH的一个会议室里气氛沉闷,BBH 的统计经理Barney Robinson 向泰勒和他的团队分析第二代互联网传播的优缺点。最终,泰勒接受了BBH的方案。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泰勒的品牌营销团队和BBH用足了第二代的互联网:网络电视广告、YouTube上的视频和在线游戏等等。在一年后的今天,泰勒为当时取得的成功感到自豪。

其实,在许多人看来,作为未来人口中最重要部分的年轻人实在有些琢磨不透。他们喜欢各种时髦的玩意,如智能手机、博客、IM(即时消息)、Flickr、MySpace、Skype、YouTube等。他们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中坚分子,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

而且,与以往不一样,今天的年轻人更密切地注意着其他地方的同龄人正在做什么。因而,他们是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群体,能跨国界分享他们的想法,拉动消费电子、娱乐、汽车、食物等方面的消费。

想像一下虚拟社区正讨论的流行物品吧,当无数的年轻人加入时,它就成了一个全球流行物品。Axe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全球的流行产品。INSEAD大学管理学院教授Soumitra Dutta说:“这种全球化的历程正在进行,这个年轻人的市场正在迅速地增长,将给很多公司以惊讶的表现。”

全球化的新雇佣关系

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全球化碰上了Web 2.0。这既是对老商业规则的一个巨大挑战,又是厂商通过新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的机会。要赢得这个时代,公司不仅要有适应新一代互联网的营销方式,还要创建完全不同的雇佣方式。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都可能有关于某种产品的创意,如何与他们之间建立雇佣关系呢?在把某一个想法转变为最终产品时,企业需要得到年轻人的帮助。企业可以从博客、社交网站等发现人才,在全世界范围内挑选到最合适的人才。

芝加哥一家服装公司在网络上举行服装设计比赛,他们将比赛中完成的设计挂在网上,然后邀请人们通过网络投票选出最好的设计。得票最高的设计再投入生产,使得该公司的全球销量提高了35%。公司负责人认为,这种做法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设计费用,同时也没有什么风险,因为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人们所需要的。

现在,年轻人是市场的主导。他们喜欢一些还在制作的产品,很多情况下,他们更愿意自己尝试,这一点可以从youtube网站上一些自己拍摄的视频中看出。这将对数码产品和其营销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家提供在线视频图片共享公司的CEO认为,移动计算将是下一代主要的娱乐平台。这个趋势将由东京开始,然后席卷全球。值得注意的是,在组织数码产品的全球营销时,应将当地的文化考虑进来。

失落的美国

在2006年FIFA世界杯期间,耐克的网站吸引了10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2004年,Orkut面世时,Google学习到的经验是,巴西、葡萄牙是当时最流行的语言,美国被边缘化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美国不是网络世界的中心。Google 和MySpace诞生于美国,而新一代的Web网站却散落在世界各地。Web 2.0不再是美国的独角戏,伦敦、墨西哥、莫斯科、汉城和东京等大城市都参与其中。Habbo是最流行的儿童社交网站,它来自于芬兰;Joost是网络免费电视的先驱,它诞生于卢森堡;Moo被称为网络居民的名片,它落户伦敦。

当美国的Web 2.0公司起步时,它们通常只想到美国的市场。而欧洲的公司在一开始想的就是全球市场。在去年9月,Moo就有多个语言版本,可以用多种货币交易,它甚至从朝鲜获得了一个订单。在英国伦敦资本市场,Web 2.0变得炙手可热,风险投资到处寻找机会。

上一篇:富士通打通产品线隔膜 下一篇:又快又省的双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