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涝造林地的改造

时间:2022-05-08 04:57:52

水涝造林地的改造

1概况

水涝地造林地(Waterlogged farmland Forestland)不同于已区划的水湿地概念,它即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而且不连片、面积小,经过开垦,地质状况随季节、年天气趋势的变化很大。如雨季、涝灾之年时,积水成灾,除能种植水田外,一般农作物难以生长;在干旱之年,出现盐碱泛出、土面表层龟裂现象严重,可“行车跑马”。

随着“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逐步实施,一些小“水涝地”自纳入生态林管护后,从2002年初,开始进行了植树造林、改造补植的过程。

十年来连栽带补、连改带换,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始终难以提高,2010年秋季检查,个别的小班已没有了保存率,就是稍好一点的,保存率不超40%,虽有些地块儿进行了“挑沟培垄”,但质量低下、简单无效。还有的盲目性更换苗木品种,既造成了资金上的浪费,其效果也没有明显上的改善。

这块儿丢不起的“鸡肋”,确实成了当今林业生态建设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此看来,放弃,是不可能的。省林业厅副厅长金德友,在2011-12-20上午9时30分召开的《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视频会议上重点强调:“……提高森林保有量,有着深远、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不但要认真的“管”起来,还要见成效。这样,就给我们这些搞林业的研究的人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2 水涝造林地的产生原因

1)在最初的2001年末退耕还林设计过程中,由于在踏查规划时已进入冬季,雪较大,对山林中沟塘子的农田地和其他耕地,了解不详细,以为没有采伐树木的痕迹就是耕地,从而把这部分“水涝废弃耕地”囊括其中;2)当时2003年前连续三年干旱,90%以上的小塘坝基本干枯废弃,在调查设计时,使相当一部分的水库淹没地也规划其中。这样,就在“退耕还林”总的造林面积中,出现了目前的近两千多亩的“水涝造林地”。

3水涝造林地的改造理由

1)自然排水不畅。别说是涝年,就是连续下几天雨,树苗连续浸泡几天后,基本上就死掉了。春季旱时,造林地能跑“农用拖拉机”,到了雨季,人进去连泥带水没到腿肚,别说是树苗,草都淹死了;2)在管理投入上,重复浪费现象严重。由于是国家工程,每年不得不去补苗、管护;3)从现状来看,大多因面积小(01―1公顷)、投入大,因而就放纵管理。

4 水涝造林地的改造方法

4.1排水设施

4.1.1 排水沟

对现有的“水涝造林地”首先挖好山坡与平地交界处的排水沟,断开山体水,防止“山体水”直接灌进造林地。

4.1.2 排水网

面积较大的水涝地,可挖成多条排水沟,各沟采取自高而低、上小下大的排序方式(以排水量而定),横纵相交,大体与水田维护方式相反。

4.1.3 质量要求

排水沟可根据山坡的汇水面积而定,一般50cm宽、深度30cm就可以,沟渠顺畅,沟底坡度适中,以无积水为宜,做到帮直地平,能顺利将水引至林地以外。

4.2整地改造方法

4.2.1 一般改造整地

(适用于水涝较轻的造林地)。水涝造林地内挖成多条排水沟,按植树造林的规格要求,利用挖沟开渠、培大垄方法,横山方向间隔3m~4m(水涝程度稍大的,可2m间隔),顺坡挖沟,沟的宽、深各50cm左右,挖沟的土要集中放在大垄的植树点(离排水沟1m处),使大垄面上形成两条或一条凸起带状后,以备植树用。

4.2.2 特殊改造整地

(适用于较严重的水涝造林地)一般运用机械作业,采用大垄双行的栽植方式进行改造,顺坡间隔能栽植2~3趟树的大垄宽度挖出大沟,沟宽、深一般50cm×150cm,此办法不但能起到有效的排水能力,还具有一定的渗水功能。

5 水涝造林地改造目标

按省里的要求,提高我省森林保有量。是当前我省、乃至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确实是“失败不起”!马虎不得,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任何理由放弃每一块土地的利用,更没有理由在我们管理的林地上缺一片树木、少一片绿草。

彻底解决农户造林随意性的问题。杜绝植树者想栽啥就栽啥,什么便宜栽什么的应付态度。造林条件改善了;管理人员真正管了;就促动了植树者的积极性。

大的投入才能带来大的回报,要想得到大的回报,就必须进行强化的管理,强化的管理才能改变人人重视的理念。科学的理念必然要产出丰厚的回报。

在管理投入上,杜绝重复浪费现象(每年不得不去补苗、管护)。一次性投入后,可以进行以短养长的“圈养项目(可以养鸡、鸭、鹅,养林蛙)”。这样,既可以有短期的收入,又可以对水涝造林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及时加以看护。真正的实现“荒地不荒废,弃地有利用”发展模式。

对水涝造林地的改造,是我们目前林业上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程。要加大改进林地利用率的问题,快速恢复人为闲置的宜林荒山林地,确保造林绿化成果,从而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稳步向前发展的局面。

6 水涝造林地选用苗木的建议

6.1 建议理由

由于土壤进行了科学的有效改良,基本达到了林木生长条件的需求。因此,优质高价的品种也会创造出高效丰厚的回报,在提高森林保有量的同时,也创造了林业经济效益上,同时也提升了林分的质量。

6.2 建议栽植品种

6.2.1 选栽树种 阔叶类

核桃楸、水曲柳、紫椴等。针叶类:红松、落叶松、。灌木类:明榛子毛榛子。要进行核桃楸与红松、落叶松、榛子等。

6.2.2推荐树种

目的树种最好是东北山核桃。通过近几年的林地踏查发现,在南北两部,有林地间的沟塘子如排水好,天然萌生的核桃楸长势很好,像姜家街、吉乐,兴华等地,有的在无林地边缘沟边,还不断生长出一些核桃楸。生长较快(十年生同期超过落叶松),结果期长(百年树木照样结果),已被人们接受为经济林。

其次是红松。但对土壤的质量要求很高,只能在酸碱度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栽植。

排水沟边、林地四周最好选栽野山榛子、胡枝子等灌木,使之达到护坡,改良土壤、创收等目的。要选择矮棵灌木。

6.3 栽植条件分析

6.3.1 地理区域

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松辽平原到长白山西坡余脉的过渡地段,基本是丘陵地带,平均海拔在400m左右,东经:125°~126°、北纬:42°~43°,平均无霜期在120天左右。 全境南北长至97km,东西宽至35km,幅员2174.6km2。由于属地狭长,南部比北部气温略高,基本上适应东北一切植物生长的条件。

6.3.2 生长条件

东北核桃楸 主要产区的气候较温凉湿润,冬春季寒冷,积雪与冰冻期长,极端较低温可达-50 ℃ ,年降水量500mm~1 000mm。土壤多为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6.5。为喜光、喜湿润生境的阳性树种,根系发达,常生于海拔400m~1 000m的中、下部山坡和向阳的沟谷。多与红松、落叶松、水曲柳、黄檗、和槭类、榆树等组成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混交林。萌蘖性和萌芽力较强,疏林内天然更新良好,生长较快。花期4月~6月,果实9月~10月成熟,由于抗寒抗涝性强,我市全境的立地条件,完全符合核桃楸的生长条件。

7 植苗方法

平整造林地后,要定点挖坑,坚决杜绝用“插缝”方法栽植苗木。其他方法与正常的植树造林方法相同。特别说明的是:

1)植苗回填土要用浮土或客土,少量的草炭土与浮层土、黄泥土混合较好,但不能用底层土,防止形成“硬土坨”;

2)植苗穴要高出地面15cm左右,苗木中上层根部不低于地表面(湿地林木生长习性),比在雨后的积水处植苗;

3)山核桃最好采用种植的方法,秋种:在11月初表土冻层1cm左右,挖坑拌入五氯硝基苯或多菌灵等防病虫害的农药,也能有效防止鼠虫害的发生。春播:采用秋播的方法之外,重要的要进行“冷冻-扎口-催芽”处理。方法参考“红松子催芽办法”。

8 现水涝造林地的改造成效

在生态经济效益上,首先增加我地区的阔叶林种植面积;提升林木林分的组成(包括低质地产林改造、天然幼林抚育林地等);实现我省“提高森林保有量”的目的;加快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升林业资源生态长远利用价值。首先是靠水库边缘的水湿地,围堰后可养殖林蛙或鸡、鸭、鹅类,提高水湿地资源的利用价值。二是核桃楸与榛子等类混交,如果加强管理,榛子两年后结果,核桃楸通过间苗七年后挂果,每年做好防寒、防病等管理,就形成一片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生态价值的高效林地。

参考文献

[1]水湿地改造及其造林效果[J].吉林林业科技,1994(3).

[2]毛利仁,等.辽宁省宽甸县板栗试验站.

[3]向开馥,等.沼泽与水湿地改良及立地与林木特性初探[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6(3).

上一篇:跳步模技术应用研究 下一篇: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油藏勘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