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组机械效率例题辨析

时间:2022-05-08 04:48:51

滑轮组机械效率例题辨析

在中考复习阶段,不少同学觉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题目太难,很容易套错公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老师带大家先来回顾2016年南宁市物理学科中考试卷第29题――

(2016,南宁)如图1所示,利用滑轮组装置匀速拉动水平面上的物体。已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重力的0.1倍,物体被匀速拉动的距离为1m。当物体质量为2kg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0%,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1)物体质量为2kg时,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2)动滑轮的重力;

(3)物体质量为10kg,以0.1m/s的速度运动时,拉力的功率。

这道题其实并不难,但是不少同学在解答问题(2)时,会出现乱套公式的现象,如:

错误解法1:=50%,其中,=20N,解得=38N;

错误解法2:=50%,其中,=20N,解得=20N。

使用上述两种错误解法的根本原因在于,同学们不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中有用功的深刻含义,总是错误地认为或死记成。下面,老师将剖析有用功及总功的深刻含义,并将原形公式的拓展改造成普适公式,以提升同学们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解题效率。

一、理解机械效率

工作效率就是指工作产出与投入之比。因此,对于匀速提升重物的问题而言,如图2所示,当我们徒手匀速提升重物时,人提供的拉力,拉力全部用于提升重物,此时工作产出与投入比等于1,即效率为百分之百。

分析可知,尽管徒手提升重物的方式可以做到工作效率等于百分之百,但无法实现省力及改变人出力的方向,所以需要借助动滑轮、定滑轮来实现这一想法,为工作带来便利。

如图3-1所示,在提升重物过程中,借助滑轮组实现了省力与改变力方向的目的,整个装置如图3-2所示,使用该装置提升重物时,人的拉力需克服动滑轮的自重及挂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拉力FT做功,这是使用滑轮组工作时的工作总投入,即为总功。分析可知,滑轮组的整个装置工作时,实际上只有克服挂在动滑轮上绳子拉力FT做功(图3-3),而通过受力分析可知,人出力提升时,实际上克服了挂在定滑轮上的绳子向下的拉力FT做功,对应图3-4中的,同时还提升了动滑轮,即做了额外功。

二、例题辨析

【例题1】如图4所示,小型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已知物体重1.2×103N,密度为1.6×103kg/m3。测得物体在出水面后牵引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为500N。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g取10N/kg,问:

(1)物体浸没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多大?

(2)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多大?

(3)物体露出水面前,滑轮组机械效率多大?

解:(1)由及得:

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V排=V物=0.075m3,由F浮=G排=得:

F浮==1×103kg/m3×10N/kg×0.075m3=750N

(2)物体出水后,n=3,则,则=3×500N-1 200N=300N

(3)物体浸没在水中,则由n=3,知,,不计摩擦与绳重,则由得:=60%。

【点评】本解法运用了前文提炼的普适公式来表示机械效率,再加以受力分析,将FT和的大小代入式子进行求解,避免了因死记公式而出现计算错误。

【错题分析】东海县新水晶市场建设工地上,工人用如图5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3 000N的物体甲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若拉动水平拉力为250N,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

求:

(1)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2)拉力F做功的功率;

(3)在10s内机械所做的有用功。

解:(1)水平匀速拉动,则f=FT,由n=3,知:3F=FT=f,则f=3×250N=750N

(2)由题知,n=3,则,

再由、及得:

(3),其中,

代入可得:

你的解法跟上述的过程一样吗?如果一样,那你就错了。

错误在于对第(1)问摩擦力f的求解中,受力关系3F=FT=f并不成立,导致f求解出错。因为本题在分析过程中并不能忽略绳重、滑轮重以及摩擦的影响,才使得滑轮组效率是题干中的80%而不是100%。若关系3F=FT=f成立,则由效率=100%,这是错误的。正确的解法如下:

解:(1)由n=3,知:,则=80%

解得:,则,水平匀速拉动,则f=FT=600N

(2)由题知,n=3,则

由、及得:

(3),其中

代入可得:

【注意】在使用滑轮组水平匀速拉动重物的问题中,求解机械效率的准确性同时也影响了力的大小求解。

同学们,现在你是否会用普适化公式以及对直接拉重物的绳子拉力受力分析,并正确的求解出以下三种情形中(如图6所示)匀速拉动物体的机械效率问题了?试一试吧――

文章看到这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问题你都明白了吗?那么赶紧用你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文章开头那道中考}吧!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师不当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措施 下一篇: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