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FDI对我国物流业影响的文献综述

时间:2022-05-08 12:04:24

关于FDI对我国物流业影响的文献综述

FDI与经济增长以及产业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物流业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求,FDI对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延伸到我国物流领域。

国内外关于FDI、物流业的研究综述

一、FDI理论和实证研究。围绕出现FDI的原因和决定因素的理论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六种:一是Stephen Hymer和C P Kindleberger(1960)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指出跨国公司利用拥有的垄断优势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进行FDI;二是Raymond Vernon(1966)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反映产品的周期特征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三是“市场内部化理论”,主要是由Peter.J.Buckley、Mark Casson和A.M.Rugman(1976)根据科斯的产权经济学提出,企业通过开辟内部市场来解决外部市场的不完善,跨国公司是这种行为跨出国界的产物;四是John H.Dunning(1977)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只有同时具备要进行国际投资的所有权优势以及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这三个基本要素,企业才会进行FDI;五是Kiyoshi Kojima(1978)阐述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是比较利益。

关于FDI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以Solow Model(1957)为代表的强调技术进步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持续影响,而FDI的影响有限;二是早期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增长模式,以Chenery和Strout(1966)的强调储蓄和投资的“双缺口模型”作为代表,当储蓄不足造成投资和外汇的限制,经济增长的最佳选择就是引进外资;三是强调科学技术、人力资本以及经济发展外部因素的内生增长理论,外商直接投资增加知识生产部门以及人力资本等的投入、创造良好的制度和环境来推动技术进步。在实证研究方面,通过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来研究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目前的焦点。孙洁(2010)以江苏省的13个地市工业部门相关行业1999-2008年的数据,运用回归模型,从技术进步角度分析了FDI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FDI与产业发展间关系研究一般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或是某些具体产业的实证研究。张为付,张二震(2006)采用实证的方法,从不同侧面研究了FDI对长江三角地区不同省市和不同阶段工业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任研(2009)采用灰色关联理论检验发现,FDI与三次产业间关联度最大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张群,张瑶,李来胜(2010)以山东省为例,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证明服务业FDI是促进山东服务业发展原因的单向关系。刘莹莹,吴宗杰(2011)采用因果关系检验数据,建立贸易引力模型,研究FDI对我国服务业增长产生的长期影响,同时分析增长路径。同时,为了有效吸引外资,学者们也探究了影响FDI产业和区位选择的因素。Furtna和Holzmna(2004)分析了美国对加拿大农业和食品产业的直接投资情况,得出影响FDI流入加拿大的最重要因素是创新水平,创新水平较高的产业部门经常会吸引更多FDI的进入。贺灿飞和梁进社(2007)在研究中表示,地理区位、基础设施、市场容量及增长、劳动生产率、政府优惠政策、对外开放程度、集聚经济等这些因素对FDI的区位选择有正的影响,而工资水平、盲率、信息成本、环境污染状况等则对外商投资产生负的影响。艾赛提江(2011)则是Continuum Ricardian Model解释FDI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原因,提出政策建议,有助于提高我国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力度。

二、物流业研究综述。物流这一概念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在美国,随后逐渐流传,并形成包括了商物分离论、物流冰山说、第三利润源泉说、效益背反说、供应链管理论和成本中心论、利润中心说、服务中心说以及战略说等物流基本理论。在我国,物流产业已经是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之一。

目前,学者对物流产业研究围绕内涵现状的有:汪明和冯浩(2003)认为物流产业是一种复合型产业,包含独立服务产业特点、非独立产业形态和使用物流的技术。张圣忠(2006)认为物流产业是以整体优化理念为指导的系统概念产业。徐双庆(2010)介绍了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指出目前时代背景下物流业机遇与危机并存。

在研究物流市场方面,结合物流产业组织发展情况,总体指出物流业呈现过度进入、竞争策略单一、行业垄断、各地物流系统部门分割、盲目建设的特点,造成资源配置的极大浪费,建议建立策略联盟以整合物流市场资源。冯社苗(2005)提出要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以及目前的工业化阶段确定物流规模,同时指出物流园区建设需要进行重新调整定位等问题。支燕,刘秉镰(2006)根据2002-2005年的数据实证研究指出,我国物流业平均利润率总体来看过低,这主要是由于进入我国低端物流市场的壁垒较低,市场和产业资源过度分散,造成近年来涌入大量资本,形成不良竞争。杨开伟,杨德云(2007)建议应该积极去探索物流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并提出我国物流业可以采取产业集群战略、社会配送战略、重组与物流联盟战略。张潇化(2009)指出,目前战略联盟无论导入和实施都是最容易、风险也是最小的组织方式之一,认为战略联盟方式比较适合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以及企业间合作。韩嵩(2010)则从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关联角度,全面分析投入产出指标以及系数,提出加快形成统一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二、FDI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研究。目前,学者针对FDI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研究多数都集中在如何调整物流业发展政策方面。随着物流业在我国产业地位的进一步确立和全面对外开放,更多的外资瞄准了我国物流市场。王杨(2009)的分析较为全面,通过研究物流业FDI的机理,以及自有特征条件影响下,物流业FDI在动因、条件、方式、区域中呈现的内在规律性,论证了物流业FDI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环境、就业等各方面的促进效应。

从FDI进入我国物流业的动因来看,魏琴(2006,2007)指出FDI瞄准我国的市场和资源进入我国物流业并产生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隐患,我国有必要去规范、限制物流业的准入条件。刘建文(2009)的研究表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是FDI的主要原因,FDI的进入也为我国物流业发展带来了稀缺的又是所必需的资源,比如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高素质的物流人才以及高新的物流产业技术等,从而升级我国物流业人才技术。

从FDI进入我国物流业的形式来看,刘秉镰(2007)认为外资物流企业通过增加投资规模、加强并购力度等方式进入我国物流业,不断完善在我国的物流服务网络,企业由合资经营逐渐走向独资经营。连慧(2007)总结了跨国物流巨头的进入方式:购买航线;投资物流设施;随制造业进入;成立分公司;成立中外合资物流公司;成立独资物流企业。跨国物流巨头在多种进入方式中一步步占据我国物流市场,冲击本土物流业,也促使我国物流业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

对我国吸引物流业FDI的影响因素来看,罗妍(2009)以物流业FDI为研究对象,根据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定性分析物流业FDI的区位优势、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并实证研究了所得因子。研究结果显示:GDP水平、制造业FDI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物流业FDI的流入存在正协整关系,考察变量间的变化也存在因果关系,说明这三个因子是我国吸引物流业FDI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FDI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来看,邬跃,梁晨(2007)则阐述外资主要投资领域、规模,外资物流企业区域分布特征,典型战略等特点,进而得出外资还未直接影响我国物流业,但未来外资必然会冲击我国物流业。刘生华(2007)指出,内资企业在面对外资物流企业的迅猛扩张,应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迎战。谢长伟,张冬平(2010)以河南省物流业为例,主要从技术溢出效应角度,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脉冲响应函数和格兰杰检验方法研究,得出FDI对物流业的溢出效应是对技术进步的提升表现,但是FDI物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三、研究现状评析。总体来看,国内外对于FDI的研究十分丰富,涉及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等方面,寻找影响东道国引进外资的政策、市场、区位等因素,研究主要目的是提升东道国吸引外资的水平;其中对FDI实证研究一般将其放入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研究之中,或是通过对某个行业或产业进行单一分析技术溢出效应或是集聚效应,但是产业实证研究中直接涉及现代物流业的比较少,物流业作为新世纪主要“利润源泉”应该备受关注。我国物流业处在一个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期,已有的研究大部分都是规范分析,缺乏实证分析,主要想明确物流业的内涵,用物流业发展现状数据说明传统物流业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实证研究力度,从FDI角度全面分析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路,进而提出推动我国物流业有效快速发展的建议。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一篇:煤矿企业机电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措施 下一篇: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