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5-07 05:42:43

对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论述。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反映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反映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反映了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一、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农村人口占80%。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精神文明,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广大农民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有生活方式,他们不仅要求生活要富足殷实、居住条件要改善,更要求文化生活要丰富、健康水平要提高、社会服务设施要配套。所有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绝不能只顾物质的丰富而不顾精神的建设,从而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由于长期受到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一些农民还存在着封建落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对此,我们务必正视现实,在农村广泛进行以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农民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进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安定稳定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卓有成效,农村改革深得人心,农村政治稳定、人心安定。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离不开的,因此,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产生的利益矛盾,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了解农民、关心农民,把农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使农民切实从改革中得到好处,满足农民安居乐业的愿望,从深层面解决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保证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精神文明的建设缺乏硬件。

特别是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大部分农民缺少休闲场所,休闲娱乐几近空白,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生活贫瘠。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2.村常住人口发生改变,精神文明建设主劳力缺失。

某镇一名干部形容村里留守的常住人口为“3、6、9”人员,即三八妇女、六一儿童和九九老人等妇少老弱病残。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向城市就业转移,或打工或经商,形成劳务经济,其劳务效益是部分农民家庭的经济支柱,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所在村经济的发展。但大量有文化的主劳力外移,不仅影响了村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且使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失去了主力军。

3.村容村貌长期脏乱差,精神文明建设缺少必要条件。

随着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不少村庄旧貌换新颜。但大多数村庄还是农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家畜家禽粪便和污水坑,村里无公厕,只有简陋的“旱厕”。村容村貌的脏乱差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个长期存在且较难解决的基本问题。

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1.增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费,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按省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要求,把文明村镇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各项精神文明建设的经费投入,使科教文卫体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增加的幅度与财政收入成正比增长。

2.建立一支精神文明建设队伍,立足建设文明乡村。

我们应该尽可能恢复农村瘫痪的一些文化组织,发挥其作用。如:文化站、电影队、体育协会、村文化室等,并对相关文化人实行归口管理,防止名存实无。有关部门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应由“活动”向长年化过渡,利用基层站所,就近指导、就近服务农村、农民。注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动员和鼓励一部分在外打工先富起来的农民回乡办厂,让这部分人也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促进精神文明发展。

3.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为乡村洗出一张文明“脸”。

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组织开展整治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公益活动,发动群众义务投工、修路,清除污水沟,清理垃圾堆,有效整治农村长期以来的脏乱差问题。有条件的村建议组建村级环卫队,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和村卫生公约,实行“七所八站”和集镇村分段包干镇区卫生的管理责任制,推行居民区门前卫生、绿化和秩序“三包”制度,或组建农村志愿者队伍,通过学校、妇联、老人协会等组织学生、妇女开展义务劳动,配合乡镇村开展“脏、乱、差”问题综合整治,或建立农户轮流保洁制度,适当补贴,逐步实现镇容村貌长效保洁。

4.建立健全精神文明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文明风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农村的有机结合,必须建立协调机制,协调发展。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与“二十字”目标的其余几项相比较,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农村精神文明的推进。只有农村文明了,才可以说我们国家是文明的。只要各级政府重视,真抓实干,就能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程度,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农村生活环境,让农民文明、礼貌、意气风发,以富足的精神列入劳动致富奔小康的行列。

参考文献:

[1]王光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2]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M].北京出版社,2006.

[3]马晓河.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J].决策,2006,(1).

[4]王鹏鹏.切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出[N].临汾日报,2006.

[5]钟兆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受惠[N].人民政协报,2006.

上一篇:例谈如何加强初中语文课人文性教育 下一篇: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