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IDC复兴

时间:2022-05-07 01:17:54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站数已达到788,400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0,900个,增长率为16.4%。中国互联网的长足发展也给作为互联网基础架构者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006年下半年,出于提高服务质量、保障用户利益的目的,更换了IDC服务商。副总裁兼技术总监陈德勇先生表示,迁移IDC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有IDC各条线路之间的互通不是非常好,导致整体的服务效果无法保证,需要重新选择一个更加适合的IDC供应商。

2007年1月30日,中国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在广州天河软件园建成。中国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建成后可为国内外信息服务企业提供包括主机托管、虚拟主机、专线出租、网络安全、数据备份以及各种Internet专业服务等各类增值服务。据说,这将是亚太区最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

2月1日,国内电信中立数据中心服务专业提供商北京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世纪互联)宣布将大力推进“全程服务”,并从运营制度上保障服务质量。此前,世纪互联已经将SLA(服务品质协议)成功地确立为IDC行业服务标准,而此次力推“全程服务”,则意味着世纪互联将完全实现由单一到多家的跨运营商资源整合。

相对于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中国电信和世纪互联两种不同的IDC类型代表都纷纷采取了对应之策。相对于中国电信所具备的强大资源,世纪互联选择了服务,包括基于资源的电信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中国电信与世纪互联又是合作伙伴关系,按照世纪互联总裁雷紫东的话,是“电信的好伙伴”,或者说是“电信IDC的好渠道”。也就是说,中国电信要基于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经营IDC,同时也乐见其好伙伴、优秀渠道们业务蒸蒸日上,成为其业务结构的良好补充。

商机与挑战并举

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IDC行业曾经十分火爆,随着互联网新势力在中国的崛起,IDC也作为一个新兴业务领域活跃在IT市场,但这种“盛况”仅仅持续了一年多,IDC就从投资的狂热高峰跌入了低谷。2001年~2003年,整个IT业,其中也包括电信行业,都在市场萎缩和裁员的阴影中徘徊,IDC也像当年的.com公司一样,在泡沫破裂的竞争中大批消亡。

“很多互联网公司在拿到了风险投资之后,因为他们的业务完全需要依赖互联网才能开展,所以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后来大批互联网公司倒闭的时候,很多公司连设备都不要了,堆得到处都是。IDC因为当时的客户大部分来自互联网公司,所以也是受影响最大的,现在能活下来的都特别不容易。”对于这次浩劫雷紫东这样感慨。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产业呈现出复苏态势,中国IDC市场迅速升温,总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Frost&Sullivan研究表明,在2000年,中国IDC市场规模约为1.2亿美元;截止到2005年,达到7亿美元。从2000年到2005年间,中国IDC市场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42.3%。

“IDC市场的复兴是基于互联网经济的复苏。目前,互联网应用快速增长,短信、搜索、网游、P2P、语音和视频宽带业务日益火爆,电子商务再度兴起,都给IDC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通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鹏说:“除此之外,技术的发展和竞争机制的形成,中国国内几个大的互联网骨干网的建立和国际出入口带宽的成倍扩容,使得国内/国际带宽的可获得性迅速提高,成本迅速下降,极大地促进了本地主机托管业务、专线接入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的迅速增长。”

目前,中国IDC竞争格局基本形成:第一类是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以及网通,它们在运营数据中心的同时,也是很多二级ISP商的带宽提供者;第二类是一些具备较强实力和超前市场意识的互联网服务公司,如世纪互联、互联通,这些企业拥有多年积累的品牌资源,并且重视市场;第三类是一些传统IT企业投资兴建的数据中心,如清华万博等。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在更加成熟的环境中再一次迎接资本的青睐,加上国内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中国将迎来一个互联网应用高峰期。”雷紫东这样认为。这种形势,无疑为中国IDC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 更难得的是,在我国,几千万家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GDP,但信息化不足导致的企业决策失误、市场反应速度缓慢等,表明建设有效的信息渠道已是当务之急,“企业信息化”浪潮将成为IDC最大的舞台。

“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站都在采用IDC服务,这是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社会分工的必然。”计世网网管员黄悦这样认为,而这一观点同样得到了北京凯铭风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网管员彭柯的赞同。

尽管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IDC的前景光明一片,但现实问题也不容回避,首先是恶性价格战,其次是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而更可怕的是,在过去很长时间内,IDC多以基础业务为主,这一状况直至今天也没有明显改变。计世资讯研究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IDC总收入不到20亿人民币,基础业务占总量的88.4%,与过去相比,增值业务并无明显增长。

于是,电信运营商在2006年纷纷提出业务转型,明确提出成为“信息服务商”的目标。电信运营商向中端靠拢无疑给许多缺乏积累、缺乏技术和服务能力的资源依赖型IDC造成了强大的压力。实际上,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中国电信建立庞大的数据中心已经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过去电信运营商只是在说,而现在已付诸行动了。

向服务经营型转变

计世资讯副总经理曹开彬表示:“IDC走向专业化、走向服务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大部分IDC服务商也已经意识到,必须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特色服务,才有可能立足市场。企业对主机的需要都存在着个性,单一的主机类型是很难满足。

针对电信运营商的转型,雷紫东认为,IDC从资源依赖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是大势所趋。“电信运营商转型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则是,IDC产业也到了服务制胜的时候了。”雷紫东说:“我们看到客户,特别是互联网客户日益复杂的需求,这些需求不是基础IDC业务能够满足的。”

“当前电信运营商传统的话音业务在不断下降,为了竞争的需要只能是衍生服务。而对于与互联通同一阵营的IDC们来说,增值服务的个性和专业是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张鹏说。

中国网域网董事长胡忠文称,IDC发展的趋势已经很清晰:“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一定会让大批实力不济的IDC倒下。人们都知道IDC的未来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但是在这个产业,综合实力是相对的,谁都不可能去和电信运营商竞争。”因此,胡忠文认为,IDC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不一样的思维。

在这种背景下,世纪互联在今年初推出了 “全程服务”。“全程服务”的基本思想是,在继续提供单线、双线、全线网络接入、多点机房托管和全国分布式部署等传统IDC服务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了满足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业务需求,以降低用户成本、提升效益为前提的专业IDC产品与增值服务。

“当IDC上技术投入和硬件投入做到一定程度,更重要的是看软服务,也就是在服务方面给客户提供的价值。”中国万网客服总监宋瑛桥说。万网拥有全国免费800客服热线,现有70人专业客户服务团队,提供7×24小时专业呼叫中心,7×24小时在线技术支持平台,提供独立网站为客户服务。

随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仅仅为企业提供托管、租赁等单项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显得有些被动。先进的技术、一流的设备,已经不足以成为竞争的优势。IDC们也一度提出过“增值服务”的概念,但那时的服务停留在简单的数据维护、流量监控之上。这些服务内容本应该是他们的义务,只是在卖方市场的前提下得以体现,很快又因为同质化竞争,暴露出固有的弊端。

曹开彬认为,尽管IDC走向全面服务时代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服务并不等于增值服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础业务都难以被增值业务所完全取代,或者说,如果基础业务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增值业务也将大打折扣。

未来,IDC企业将主要分化为两种类型:一是规模化IDC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作用下,随着电信运营商深度介入基础IDC领域,年收入在几百万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很可能面临被淘汰或被整合、收购的命运,而规模化经营、全自动营运方式都是基于这一背景的必然趋势,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IDC企业也将应运而生。分析师判断,通过自身资源整合和业务调整,以及对中小型IDC业务的并购整合迅速占领量贩式市场,并走全程服务道路很可能成为大型IDC企业的选择;二是细分增值业务型IDC企业。如何抓住细分市场和核心需求,并有能力整合所有资源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在此过程中开发“杀手级”应用对于所有IDC企业都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在此过程中,会有大量实力弱小的IDC企业主动避开强劲的对手,转而走细分增值业务路线。

渠道混乱但有迹可循

在IDC市场的高速发展中,有一支力量常常被人忽视,那就是IDC公司的渠道。 2003年,互联网开始复苏,于是,众多的IDC采用了招聘大量的销售人员进行扫楼,用给销售人员的高佣金来调动积极性,刺激业务增长的经营模式。不可否认,这种模式确实在公司发展初期发挥了作用,积累了一定量的客户群。

01

但是,这种渠道模式存在致命的弊端:高佣金让销售成本高居不下,给降低售价造成障碍;高佣金容易引起销售人员私下让利,造成公司实际价格体系的混乱;公司内部销售人员相互争夺客户,影响公司形象;销售队伍庞大,而客服配置不足,客户流失严重。

而与此同时传统行业的公司开始逐渐被IDC们重视,如证券交易商、传统的大中型企业,但这些企业过于分散,目标不是很明确,而且许多IDC业务人员对于这些企业的业务不了解,因此推销起来相当困难,而集成商(SI)、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中,他们积累多年与企业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企业需求什么他们最清楚,再加上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使得他们去游说企业选择什么样的IDC就得心应手了。因此,这类有着大量企业客户的SI和ASP将成为IDC争夺的渠道伙伴目标。

IDC市场分析表明,基础业务与增值业务是IDC业务的主体。而在基础业务市场,由于电信运营商的先天优势,在价格方面具有高度话语权,使得电信中立IDC选择了走增值业务的道路,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增值渠道。

也有一些由电信运营商衍生,或与其关联密切的IDC机构,主要业务即为电信运营商的主机、带宽租用,与电信分成,成为纯粹的渠道商。目前,国内有些电信企业,如北京通信、上海电信、四川电信、西安电信等IDC除充分发挥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的积极性外,还大力发展关联渠道,甚至会通过合资、参股等手段参与渠道建设。

总体上看,电信运营商与很多有实力的渠道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是卓有成效的。北京通信与世纪互联的合作,使得IDC业务无论在规模、客户增长,还是服务质量上都有显著的提高。而对于传统业务渠道,则发展不尽理想。比如西安电信的IDC渠道,其基本业务均为传统IDC业务,这些渠道基础薄弱,技术、服务力量差,对于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导致创新能力和增值能力受到限制。

渠道之下,还有渠道。电信渠道的广州新一代则非常依赖客户介绍以及搜索引擎、电话销售,并不断发展下一级渠道。2006年10月中旬,广州新一代召开“2007互联网新业务趋势研讨暨新一代数据中心渠道产品及增值服务”会议,就有近百家渠道参加了此次会议。而同为电信渠道的世纪互联渠道策略以客户介绍和搜索引擎为主,同时注重整合多方渠道,与产业链上的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开展多层次合作。

雷紫东说:“目前公司大部分业务是通过渠道来完成的,这些渠道对于用户在应用服务上的需求非常清楚,客户对增值服务要求很高,所以有着应用服务经验的渠道就非常重要。”而广州新一代也早就明确表示会加强与渠道伙伴的合作,特别是在Internet潮流下,应用服务提供商会是重点考虑的对象。

张鹏将现在的IDC渠道状况描述得更形象:“这有点想大中、国美,一方面有与上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要拓展渠道服务客户。对于处于产业链中游的互联网服务商来说只有服务好了客户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而这样的竞争力同时也需要下游的SI和ASP的大力支持。”

对于用户而言,IDC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并不重要,但服务能力和价格等因素却成为判断是否选择或者选择什么样IDC的重要标准。彭柯说:“安全性、服务响应速度甚至服务态度,其次是价格,都是衡量IDC水平的主要指标。”黄悦认为,由于处于电信的下游,中立IDC企业不具备太强的议价能力,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利润额的下滑是阻碍此类IDC发展的两大症结。从根本上说,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除了内部挖潜、节流增效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产品的利用率、复用度,让成本通过多种类、多层次的产品和服务摊销;同时,还要提高增值服务的创新价值和技术含量。

从IDC产业的角度看,产业链基本完善,但IDC产业的特殊性在于,电信运营商作为IDC上游资源,同时也参与中游、下游的业务,各级IDC都呈现出直销与渠道共荣的态势。这种态势也导致了一定的混乱,但总体上看还是有清晰的轨迹可循。

此外,IDC基础业务受到上游冲击将不可避免,而新的业务需求也在不断产生。因此,电信中立IDC企业必须要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同时,通过针对不同需求类型的客户,发展全程服务,将资源的竞争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分析师指出,对于IDC而言,伴随着经济的振兴,需求日益高涨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向信息服务转型的变革是基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已经酝酿多时,有一套完整的规划。这种变革对于IDC渠道而言,既有消极因素,也有积极因素。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基础级市场,电信运营商留给合作伙伴的空间将越来越小;而在增值级市场,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电信运营商将不得不依靠渠道伙伴实现转型目标。

链接:增值业务诶:网络安全市场巨大

目前,被IDC企业广泛看好的增值业务主要有三:企业邮局、网站加速服务以及VPN服务。很多IDC企业认为,通过开展增值业务,IDC企业能够弥补基础业务利润额的下滑。

业内分析师认为,未来三年内,增值服务将以带宽保证、代维服务和异地镜像为主;五年内,数据存储和网络安全市场将开始迅速成长。2006年,中国IDC增值业务以网络安全服务、代维服务和数据存储为主,三者合占近80%。当带宽不断提升,网络攻击更加频繁,网络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而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网络安全服务,这将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此外,代维和存储业务也比较大。代维服务市场将是一个稳定的市场;存储业务在国内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目前的互联网应用水平有关。行业用户重要数据一般并不选择放在IDC,因此数据存储显得并无必要,当互联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行业用户市场进一步开发以后,数据存储的市场份额将会显著提高。

上一篇:网络准入产品前景看好 下一篇:数字家庭上演三国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