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特展印象

时间:2022-05-07 12:16:58

克劳德・莫奈(1840年-1926年),印象画派的鼻祖,印象主义画家集团的核心人物,人称“印象派之父”。莫奈一生共遗留了500余件素描,2000多幅油画。作品以色彩和光线的精巧运用著称。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如今,莫奈的大作来到了上海。

“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于3月7日在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chi K11 art space开幕,为期三个月的莫奈视觉盛宴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巴黎马摩丹莫术馆、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K11 Art Foundation联合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特别支持。展览将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重要庆典活动之一,也是中国大陆首次莫奈专题特展。

之前,天协方面亦曾在上海组织过毕加索大展,当时的开票情况绝没有如今莫奈特展的火爆。印象派大师在上海人的心目中,竟然如此受到推崇吗?从开幕现场的情况看,还真值得乐观。虽然印象派是一百多年前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欧洲绘画流派,可在如今的上海,照样能掀起一股印象派的热潮。

重回第三共和国时代

在展览现场的观众中,最令人难忘的是两个女孩的背影。她们戴着圆顶的花式礼帽,穿着蕾丝衬衫,外套小羊绒衫,长裙。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则是各背了一台小相机,一个用牛皮相机套,一个用花布相机套。给人的感觉颇有英伦维多利亚时代的范儿。

当然,这一天是莫奈特展,莫奈是法国画家,那么,不妨说这俩姑娘给人重回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代的感觉。

法国马摩丹莫术馆是本次特展作品的提供者。其副馆长玛丽安・马蒂厄(Marianne Mathieu)女士告诉我:“2004年的时候,同样是中法文化年,当时在上海举办的法国珍宝展引起轰动。然而,比之今日在K11这样一个商场办展,而那么多上海年轻人冒雨前来排队,实在令人感动。”

本次展览的一大特点是,马摩丹莫术馆收藏的莫奈作品,是1966年由莫奈的儿子米歇尔捐献出来的,来源可靠,马摩丹莫术馆也是由此才成立的。马摩丹莫术馆亦是全球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美术馆。故而这次展览的作品都是莫奈真迹。本次展览的55件展品,包括40件莫奈真迹,其中更有多幅绝美的《睡莲》以及莫奈代表作《紫藤花》《黄色鸢尾花》,占据了马摩丹莫术馆一半的馆藏量。只可惜马摩丹的镇馆之宝、举世闻名的莫奈殿堂级作品《印象・日出》,由于被定为法国国宝所以从不外借,也就无法来到上海。

诚如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所说:“莫奈特展内容包括他毕生低调收藏的不少友人作品,如挚友雷诺阿所绘《阅读中的莫奈》《莫奈夫人画像》,将向人们展示更为真实和鲜活的莫奈。”

我亦在展览现场看到了莫奈用过的调色板、烟斗、眼镜。这本身成为了对莫奈的一种最直观、最直接的印象。

由法国设计师Margo设计的展厅内分为五个主题展示。分别是莫奈的朋友、莫奈的漫画、莫奈的旅行、莫奈的花园、莫奈的晚年。

当然,将这一展览放在淮海路,有媒体已经指称展厅位置在地下室空间,显得局促。可这里毕竟是淮海路,一条在全上海来说都有着浓郁法国风味的商业街。“在日本,经常会有高端艺术展在商场内举行。对我们天协来说,这还是一种最新的尝试。”天协文化总经理谢定伟如是说。

玛丽安・马蒂厄(Marianne Mathieu)女士告诉我:“在欧洲,艺术展放在闹市是寻常事。这样可以更便利的接近目标观众。”目前来看,策展方的目标是达到了的。

向东方致敬

莫奈的一生有许多良师益友,可以说这些人一路伴随莫奈成为艺术大师。欧仁・布丹是莫奈一生中最初的并且具有关键意义的导师,他对莫奈的教导渗透了莫奈的灵魂,形成了莫奈追求绘画的宗旨。雷诺阿、莫里索、卡耶博特是印象派的重要画家成员,是莫奈的好友和艺术革命伙伴。而杜朗、乔金德等其他画家是莫奈的挚交好友,经常在圈中聚会。

此次展览展出有欧仁・布丹的《在海边》、雷诺阿《岩礁上的沐浴者》、莫里索《朱莉・莫奈与她的猎兔狗拉埃尔特》等画作,都是他们情谊的见证。

站在大画幅的《紫藤花》面前,我感慨良多。这是莫奈晚期的代表作。据介绍,此幅作品也是在那著名的吉维尼花园所做。马克・埃尔德是少数几个进入花园的莫奈的朋友。据马克称,那些花朵散发出来的香味,以及紫色和白色的斑点在头上展开。“借着一条弯弯的、铺盖着紫藤的桥,人们可以进入亲水花园。”马克曾如此记叙。

100 x 300厘米的《紫藤花》,给我的印象不仅是进入了莫奈的花园。能感受到莫奈在向东方致敬,比如那刮刀的运用,很好地将油彩皴在画布上。整体的画面感觉又恰如所谓“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当然,直接影响莫奈的是日本的浮世绘。莫奈曾经收藏了不少浮世绘版画作品。经考证,莫奈在绘画创作中,也曾研究过日本艺术所能带给他自己的影响。

诚如法兰西艺术院院士、马摩丹莫术馆馆长巴德克・德・卡罗利((Patrick de Carolis)所说:“莫奈的作品本身就包含多元文化元素。他的绘画主题很复杂,这首先体现在他根据当地以及外来的植物创作的睡莲系列画。他在1914年之后创作的不朽画作更是吸收了西方和东方的绘画精髓。”

“莫奈画在过去十年中也曾几次来过中国,但受人喜爱的睡莲画作极少出现,而本次参展的睡莲作品是国内前几次展览中数量最多的一次。特别是在花园系列作品中,还有几幅大型的,2米高的《睡莲》等,绝对让人不虚此行。” 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营运总经理陈建豪说。

法国文豪罗曼・罗兰说:“他的艺术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光荣。”莫奈的画被视为法国国宝,而他自己却认为,故居和花园才是他最美的作品。莫奈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常胜将军,在2013年6月份的苏富比伦敦拍卖会上,莫奈的作品《Le Palais Contarini》以1970万英镑高价成交,创出伦敦夏季拍卖单件作品拍卖价格的新高。 如今,在上海,就能亲见莫奈真迹,吾生亦有幸。

当然,在观展结束时,当媒体人群涌向莫奈晚期大幅的《百子莲》时,其60岁创作巅峰时期的小幅代表作《睡莲》却静静地在出口处的一个角落里挂着。我悄悄与它留了一张影,像是一种送行。

印象派带给法兰西什么?

在莫奈特展现场,《财富堂》采访了马摩丹莫术馆副馆长玛丽安・马蒂厄,请她谈谈对于莫奈的看法。作为一个“靠莫奈吃饭”的博物馆人,娇小的马蒂厄言辞却非常精准。

《财富堂》:马蒂厄女士,作为马摩丹莫术馆的副馆长,您认为莫奈对于法兰西的价值在哪里?

马蒂厄:印象派刚诞生之际,社会的不理解形成了几乎疯狂的舆论压力。印象派创新的画风在当时不被世俗接受,作品被官方沙龙回绝,屡屡遭到评论家奚落,因此直接造成了莫奈经济上的窘迫。在这样的境况下,莫奈仍然坚持自我,凭借顽强的毅力依然继续创作。虽然常年贫困且创作环境异常艰苦,莫奈依然坚持走出画室,在大自然中写生,捕捉光影变换中的景物,最终将印象派发扬光大,为世人所接受。尽管晚年患白内障、几近失明但仍然不辍地绘画,直到迈向最辉煌的艺术成就。观“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领略大师非凡创作意境,品味莫奈用生命追求理想的励志人生,这就是莫奈对于法兰西的价值所在。

《财富堂》: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您认为未来法国还会带来怎样的艺术品到中国,向中国人民展示?

马蒂厄:我们很高兴能够把莫奈和一些和他同龄的艺术家作品带到中国,在中国大陆首次的莫奈特展中展出。其实这次莫奈展中,也已经展示了雷诺阿等其他印象派名家的作品。

《财富堂》:未来,马摩丹莫术馆还会增加莫奈作品的馆藏吗?其增加的途径在哪里?

马蒂厄: 马摩丹莫术馆仍在不断丰富关于莫奈的藏品。1982年毕勒寇克捐赠的一批讽刺肖像画,是莫奈15岁时在勒阿弗尔所绘,补足了莫奈的儿子米歇尔・莫奈遗赠中莫奈绘画一个时期、一个风格的缺失。如今我馆最后收藏的是1996年,安妮・胡亚捐赠的一幅关于朱丽叶・马奈的大睡莲作品。

链 接

莫奈和印象派 系列讲座

“莫奈和印象派”系列讲座是chi K11 Art Space上海配合同名展览所推出的大型系列公共教育活动。从2014年3月15日至6月7日之间,国内外艺术史、文化研究的学者将从“印象派艺术与同时期法国社会生活”“法国艺术对上海民国洋画界的影响”以及“印象派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展开13场 讲座活动,并在现场与观众互动。这些活动将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本次莫奈大展,同时也希望就印象派艺术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的意义做出更深入的分析 和理解。本系列讲座由刘海粟美术馆学术部的王欣女士以及上海法语培训中心的高彦斐女士策划,并得到了刘海粟美术馆与法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的全力支持。本系列讲座的整体规划和组织由K11 Art Foundation和瑞象馆执行。

上一篇:支持性环境:新教师幸福成长的沃土 下一篇:简约课堂成就探究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