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07 08:24:1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想与搜集证据”这一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并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2、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认识保护声带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勇于探索、乐于实验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三角铁、 队鼓、音钗、铜锣、皮筋、钢尺、钵、音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声音的视频)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有动听的、美妙的、滋润心田的声音,请欣赏!(板书:声音)

师:看完视频,现在你最想研究的关于声音的是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好吗?

师:自然界的声音是丰富的!动物世界的声音更是多彩的,

谁来模仿,大家猜!(指名同学们模仿,大家一起猜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师:唉?你们模仿的这些叫声,是从哪,发出来的呢?

师:嘴巴?表面现象!

师:喉咙?表面现象!

设计意图:声音对学生来讲是最熟悉不过的。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些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定很强,质量也一定很高。

二、自主猜想、自主实验

1、初步体验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师:这是根看得见、摸得着,但不会说话的皮筋,你能让它发出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听得见的声音吗?

请各组同学拿出皮筋,来,想尽办法,一定要让皮筋发出声音哟!

师:请演示!

师:(拉动皮筋)有声音吗?(弹皮筋)有声音吗?为什么同样是用力,这样没有声音,这样却有声音呢?

请比一比,大胆猜一猜,皮筋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猜)

师:同学们,单单一个实验是不足以得出科学道理的,怎么办?对,继续实验(板书:做)

2、实验感知物体是怎样发声

师:请各组利用身边的物体自己来做实验,请看提示。

实验提示:

⑴用什么方法,它不能发出声音?

⑵改用什么方法,它能发出声音?

⑶又用什么办法让声音立即停止?

⑷通过实验,你们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边做实验边思考(板书:思)

实验汇报:(同学上台汇报)

师:请你们组先来向大家展示!

Ⅰ钢尺:(学生演示)师:你认为它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⑴如果学生按紧了就夸奖:这位同学真了不起,他注意实验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用手按紧钢尺,这样就避免了与撞击所产生的声音干扰了。⑵如果学生没按紧就追问:这样是纯粹由钢尺自身发出的声音吗?怎么办?)

师:钢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好像有点道理。

师:请你们组,也来向大家展示一下,好吗?

Ⅱ三角铁:(学生演示)

师:振动,振动了吗?我不信?大家相信吗?

师:佩服,真的振动了唉!

师:难道,你们组不想向大家展示一下!

Ⅲ队鼓:(学生演示)

我能直接感受到鼓面在振动,但远处的同学你们感受到了吗?

没亲手摸一摸,怎么就轻信在振动呢?

有什么好的办法,让远处的同学的确相信鼓面在振动!

哇,真是太妙了!可以借助其它物体,也可以间接感受到,这就是科学的魅力。

追问:有声音吗?振动吗?

总结:通过刚才几组不同的对比实验,我们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板书:对比 实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 声音 振动?

3、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

师:是不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

(音叉敲击)有声音吗?振动吗?能看出来吗?怎么办?

总结:借助水的帮助,音叉的振动一目了然,科学真的需要多动脑筋。

师:经过大量、反复地实验,声音的确是由振动产生的。

(课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的)

4、请打开书,浏览下课本47-48页,并看一看什么是振动。

设计思路:要将儿童的日常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其实质就是让儿童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走出来,重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更要关注学习者的认知状态。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了模仿实验、比较归纳等活动,在思维活动中有了主动的表现,认知状态被主动开启,从而真正触及学生的认知内核。

三、自主探索、自主延伸

1、师:同学们,振动产生声音,这个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事例很多,比如,大家一清早就是听着的?振动起床的,还有哪些?请讨论一下?

2、人和动物发出声也是因为振动吗?

声带!大家用声带能振动出一首歌来吗?什么歌,我们唱两句,请用手感受下声带的振动。

同学们,声带振动不同,发出的音高、音调也不一样,不同的同学,声带不一样,发出的音质也不一样。大家正处在发育时期,声带可得好好保护哟!

设计思路:学生经历了“制造声音”。对声音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进而鼓励学生猜想问题的答案。并自己发出声音,此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并带着较高的探究兴致尽情地去玩真正的“玩”出名堂和“玩”出实效。

四、认识噪音

1、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的非常棒,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发现了声音是这样产生的科学原理,为了奖励大家,我们现在一起放松一下,请我们班的小音乐家来一段音乐,好吗?

2、师:好听吗?不同的乐器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同学们,振动既可以产生美妙动听的音乐,让人得到艺术的享受。振动同样可以……产生噪音,(老师也给大家来一段)大家为什么要捂耳朵呀?噪音也是生活污染之一,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3、师:大家的想法非常好,连老师都没想到。老师希望大家说到做到,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设计思路:儿童自身对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阐释方式和概念框架,是刺激的主动搜寻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拥有什么经验以及如何发展自身。以上教学环节让学生有了美好的体验,觉得声音都是悦耳动听的,此时,引发冲突,能进一步亲近和感受声音。

五、全课小结

小小科学家们,今天的科学课你有何收获?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江苏】

上一篇:用“好”练习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下一篇:绿色竞争 双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