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效果的地铁论文

时间:2022-05-07 01:55:05

注浆效果的地铁论文

1探测过程分析

以北京沿甜水园中街的地铁线路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在线路左右两侧进行测线布置,左线沿着地铁14号线,右线沿着地铁6号线进行布置,分别针对这两条地铁线施工扰动区进行探测,并评价后期灌注加固效果。两侧探测长度均设定为670米,在两侧探测区域中均设置了6个剖面。探测区域地表建筑主要集中在探测线中部200米处,因此将该区域作为重点探测单位。因此将检测器间距调整为0.25米,并将敲击点间距调整为0.5米。而在其他探测区域处,由于地表建筑集中度不大,因而将敲击点间距调整为1米,检波器间距设定为0.5米。在施工钱需要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查,根据报告结果就按那个测区从下至上进行层次划分,分别为: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全新世冲洪积层以及人工堆积层。北京地铁14号线、6号线埋深范围在14米至21米,主要用于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测区内地层从上至下分为人工堆积层、全新世冲洪积层和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地铁埋深14~21m,位于第四系冲洪积层之内,在该土层中砂类土、粉土以及粘土、卵石交互层级,因此土质较为松散,一旦遇水就会造成土质的不稳,不易成拱。另外,地下水位相对较高,且透水性受到透镜体发育影响而不均。综合分析,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另外由于隧道跨度要求相对较大,因此施工难度大,为了避免地铁施工的不利影响,工程方采用了注浆加固的方式,但是为了了解注浆加固效果,采用了SSP技术进行具体探测。

2探测分析

2.1原理地下施工会破坏施工区域的地质结构,因而会造成土体的松动,土体松动必然会是的土体波速下降。通过注浆加固的方式可以改善土体因施工而导致的疏松,提高弹性模量,提高探测过程中的波速提高。波速提高越明显证明加固效果越好,所以通过SSP可以准确的判定扰动区域以及加固的效果。

2.2探测结果分析本次探测深度超过30m,根据探测需要,选取深度15m以内的资料进行成图。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剖面内波速大小变化剧烈,说明地铁施工对土层的扰动大、注浆效果明显。地层波速图中标注了高速异常区和低速异常区。其中柱状的红色高速异常区为注浆形成的加固体,剖面中发现4处柱状高速异常体,土体波速越高,注浆效果越好。蓝色的低速异常体为地铁施工扰动区,剖面内共发现7处扰动区,这些扰动区的尺度不大,但是松散程度高,特别是在注浆高速体附近出现的扰动区,很可能包含空洞,建议对这些低速区逐个进行注浆处理,以消除隐患。

低速异常区发育的部位与形态表明,低速区的成因可分为两类。一类靠近隧道顶部发育,形态圆润,这是由于隧道超挖引起的;另一类分布在注浆孔周围,形态孤立、呈鸡窝状,它们伴随注浆体产生,这是由于注浆引起的土体液化形成的。剖面探测结果剖面的地层波速和地铁施工扰动区分布显示地层正常波速在900m/s左右,地层密实、稳定。剖面内浅部波速较高,地层稳定,未见注浆加固痕迹,此段内没有注浆处理。深度大于7m的范围内扰动区较发育。这些扰动区靠近隧道发育,形态圆润,是由于超挖引起的。剖面中低速区尺度不大,长度多在5m左右。探测完成后,通过对比发现探测得到的注浆加固置与注浆孔位置一致。对各剖面规模较大的地铁施工扰动区注浆加固,注浆的结果表明注浆位置和注浆量与SSP探测得到的扰动区位置和规模基本对应。

3结束语

从操作的便捷性上分析,SSP技术能够准确方便的判定、反映出施工扰动去,并对注浆效果进行准确评价,该方式的探测深度相对较大、分辨率相对较高且不会对工作进度造成影响,不会对地面造成损坏,因而在城市交通施工中可以有效应用,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在实际的地铁施工中,通过SSP技术能够准确判定施工扰动状态并对注浆加固效果、规模进行判定,从而为下一步的加固施工提出最为有效的资料基础。在地铁施工中施工扰动是造成城市地面沉降以及路面坍塌的主要原因,并且受到地质状况的影响以及隐患的显性状态影响,勘查必须细致认真。SSP技术是目前地铁施工扰动去探测效果最佳,评价注浆加固效果最为准确的技术,但是土体强度以及波速间定量相对较为模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伟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上一篇:基坑开挖的地铁论文 下一篇:双电机构型节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