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唱会歌\唱好歌中学会歌唱

时间:2022-05-06 11:20:31

在唱会歌\唱好歌中学会歌唱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音乐教研员蔡萍指导、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音乐教师苗铀琳执教的小学四年级唱歌课《春天举行音乐会》,是北京市向“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推荐的―节指导思想明确、理论依据充分、教学设计精心、学习效率显著的参赛课。

这节参赛课包括“感受歌曲”、“学会歌曲”、“唱好歌曲”和“了解歌曲结构”四个环节。四个环节的名称中都包含“歌曲”一词,说明两位教师是以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为中心,设计这节参赛课的教学过程的。

仅仅从各环节的标题上看,“感受歌曲”和“了解歌曲结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其学习领域属于“感受与鉴赏”,学习内容可能涉及“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和“音乐风格与流派”;“学会歌曲”和“唱好歌曲”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其学习领域属于“表现”,学习内容可能涉及“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识读乐谱”。

下面,我们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些教学活动进行概括性的改写,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具体分析。

【活动一】

教师先提出:(1)你看到了什么?(2)你听出了什么?接着弹唱歌曲。学生看着歌曲听教师弹唱,然后回答两个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涉及的话题:标题、情绪、调号、拍号、词作者、曲作者、演唱形式、前奏、间奏等。

――选自起始环节“感受歌曲”

【评析一】

这个环节的师生活动可以一分为二:(1)教师示范,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视听;(2)师生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谈话。

活动(1)中,尽管师生的实践对象都是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但是二者的实践领域是完全不同的:教师的弹唱,力求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属于“表现”领域;学生的视听,旨在形成感觉,获得知觉,属于“感受与鉴赏”领域。

教师在弹唱前提出“你看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不只是布置学习任务,也是在提示学习方法。言下之意是:听教师弹唱时,既要调动听觉,判断弹唱音响;也要调动视觉,观察歌曲文本。如果将两个问题概括为“你知道了什么”,那就仅仅是布置学习任务了。

活动(2)可能涉及的话题中,一些信息只能通过视觉来观察,如歌曲的标题和词曲作者;另一些信息只能通过听觉来判断,如文本中没有呈现的歌曲的前奏、间奏和演唱形式;还有些信息既可以通过视觉来观察,也可以通过听觉来判断,如歌曲的情绪、拍号和调号。

既然歌曲的某些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感觉渠道获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基础和现有条件,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应该是音乐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以歌曲的情绪为例,学生可以先从视觉上观察、再通过听觉判断来评价;也可以先从听觉上判断,再通过视觉观察来验证。

按原先的设计,谈话过程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适时进行概括和提示,如:学生说“歌曲叫‘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师指出,“你说的是歌曲的标题”;学生说“1=F”,教师指出,“1=F是歌曲的调号,它明确了演唱的调高”等。沈阳做课时,授课教师可能一时疏忽,没严格地按原先的设计方案执行。

【活动二】

教师循环播放歌曲三遍,学生看着歌曲文本随歌曲音响自学歌曲。

――选自第二环节“学会歌曲”

【评析二】

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系简谱 记写,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即时反应简谱音符的唱名不成问题,主要障碍是不能准确把握旋律音程。这种情况下,无论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还是采用视唱法学唱歌曲,都不合适。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过于简单,学生缺乏兴趣;采用视唱法学唱歌曲难度太大,学生无力驾驭。

让学生看着歌曲文本,随循环播放的歌曲音响自学歌曲,不仅克服了单纯使用某种学唱方法的缺陷,而且提供了自主选择学唱方法的空间。学生个体的音乐基础是不一致的,对于识谱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可以侧重于歌曲的文本,以视唱法为主;对于识谱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侧重于歌曲的音响,以听唱法为主。

听唱法和视唱法是歌曲学唱的两种基本方法。我们认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学唱歌曲从听唱法人手是毋庸置疑的,小学六年级学生采用视唱法学唱歌曲是应该追求的。听唱法到视唱法的过渡,不是在某一个时间点上的简单替换,而是两种方法交替或重叠、由量到质的渐变关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活动二的文本虽然不足30个字,但是在歌曲学唱方法上的探索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应该给以充分肯定。

自主学唱过程中,如果让学生用表决器反馈学习结果,根据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确定循环播放的时间,而不是主观地循环播放三遍,可能更合适一些。

【活动三】

学生演唱歌曲的同时,在每个乐句的第一拍上拍手;教师以手势即时示意学生拍击的次数,并在电子白板呈现的歌篇上标出八个乐句的序号。

――选自第三环节“唱好歌曲”

【评析三】

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否及时准确地反馈,直接影响教学的进程,甚至决定教学的轨迹。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反馈大多以谈话方式进行,这种反馈形式的不足至少有三:(1)时间上,反馈只能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进行;(2)形式上,只能以学生个体反馈的方式顺序进行,不可能面向全体;(3)内容上,只能反馈学习结果,难以反馈学习过程。

教学活动三的价值在于:(1)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反馈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学习过程也是反馈过程;(2)以拍手代替语言,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反馈;(3)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听觉判断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在每个乐句的第一拍上拍手、声音是否整齐),而且可以通过视觉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参与、是否认真)。

【活动四】

教师出示评价表(为节省篇幅,从略)。

学生随伴奏音响演唱全曲,教师用数码摄像机拍摄。

学生先看录像,接着用表决器发送等级,对演唱进行评价。

教师先出示带百分比的柱状图,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需要安排相应活动。

――选自第二环节“学会歌曲”和第四环节“了解歌曲结构”

【评析四】

让学生在歌唱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演唱效果,事后进行自我评价,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唱歌课上的基本做法2:--。这种做法的效果大多不够理想,因为教学活动同时涉及“表现”和“感受与鉴赏”两个学习领域,学生难以一心二用,兼顾彼此。

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学生的演唱,让他们全神贯注地视听自己的演唱录像之后,再对演唱效果进行评价,不仅可以避免歌唱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在两个领域之间徘徊,而且可以提高自我评价的准确性,可谓两全其美。

这种评价活动进行了两次,其时间上的间隔在15分钟左右,相当于组委会规定的课时总长(30分钟)的一半。虽然两次活动的形式完全相同,但是评价对象完全不同:第一次活动安排在第二环节的末尾,学生刚学会歌曲;第二次活动安排在第四环节的末尾,学生已唱好歌曲。这一设计的意图,显然是通过学习效率的比较,培养学生自我认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让他们感受成功的愉悦,建立歌唱的自信。

表决器为师生的教和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图表,既可以了解表决的结果,也可以了解表决的速度;既可以了解全班学生的表决结果,也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表决结果。对于学生来说,以动作代替语言,操作简单、快捷;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机会平等。

电子白板的使用,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传播事先准备的视听信息,而且可以根据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进行应变性的临时操作,更好地适应师生的教学需求。

小学四年级唱歌课《春天举行音乐会》既是一节参赛课,也是一节研究课。说这节课是研究课,是因为它较好地体现了北京地区小学唱歌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北京地区小学唱歌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把歌唱会、把歌唱好,在歌曲学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歌唱及其相关能力,是北京市小学唱歌课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演唱”为核心内容,有机结合本领域的“识读乐谱”和“演奏”这类辅助内容以及其他领域的相关内容,是北京市小学唱歌课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思路;小学生通过六年的唱歌课,实现由“听唱法学唱歌曲”向“视唱法学唱歌曲”的过渡,是北京市小学唱歌课学唱方法设计的基本思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力求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即时反馈,力求面向全体学生,是北京市小学唱歌课学习评价设计的基本思路。

北京市向“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推荐小学四年级唱歌课《春天举行音乐会》的初衷是丰富的,既盼望理想的结果,更期待高明的指正。

沈阳的展示与研讨会上,这节课已经获得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颁发的一等奖,可谓如愿以偿。我们的下一个期待,便是与会专家的高瞻远瞩和兄弟省市的同行们的远见卓识了。

程郁华 沈一民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上一篇:试论教师的人格魅力 下一篇:呼吸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