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卡”难得 华为中兴遭美国封杀

时间:2022-05-06 10:49:20

为敲开美国以“国家安全”加固的市场大门,华为和中兴通讯这两家来自中国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努力经年。但就在不久前,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以一份五十余页的调查报告,贴出了禁止华为和中兴进入系统设备领域的封条。正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华为、中兴遭遇狙击,实际上是美国担心华为这样的企业如果进入本国市场,以它的狼性企业文化和进取精神,将使美企面对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的确,打拼了十余年,华为、中兴仍然没有拿到美国市场的“绿卡”,但我们也应该思考,在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时,中国企业“走出去”该如何保护自己?

美国梦 梦难圆

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了一份有关华为、中兴设备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调查报告。10月14日,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因再次收到反映两家企业可能有可疑设备的来电,计划对华为、中兴启动第二轮调查。紧接着,加拿大政府考虑禁止华为、中兴进入该国市场,新西兰、越南等国也在重新评估华为、中兴的设备。

2001年,华为来到美国,当时由资深副总裁陈朝晖带领华为的先遣队进入了美国市场,把华为在美国的第一个分支机构设立于科技公司扎堆的德克萨斯州。三年后,当华为总裁任正非前往视察工作时,华为美国公司还几乎没有签过一个大合同,甚至很少有人能读出它的名字。像觊觎其他海外市场时一样,相信水到渠成的华为选择循序渐进的“三步走”战略:首先安营扎寨,其次获得一些合同,最后打入以AT&T、Verizon、Sprint、T—Mobile为首的主流运营商市场。

可并不是坚持就有结果的。如今,华为不仅被排除在美国主流运营商的网络基础设施门外,而且还屡屡被美国商务部、国会、外国投资委员会等以可能损害国家安全为由,阻止其在美国的商业交易。

和华为的境遇相当,中兴美国子公司创立于2003年,总部也位于德克萨斯州。2006年,中兴才在美国市场取得实质性的合同,据中兴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目前美国每年超过100亿美元的网络基础设施市场中,中兴2011年的收成还不到3000万美元,且业务均为二、三流运营商的农村地区网络覆盖。

回头再看这份调查报告,尽管其中所涉及的核心网络基础设施市场,这两家公司几无实质性涉足,由此对其业绩带来的直接冲击比较有限,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却反映出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美国市场的开拓实在艰辛。

政治需要还是商业利益

眼下,正值美国大选的白热化当口。此时曝出华为中兴两家企业被调查的新闻,不免令人浮想联翩。对此,资深通讯专家项立刚表示,尽管调查报告同美国大选有关联,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更多的是华为、中兴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势崛起让美国的企业感受到了威胁。这便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华为、中兴在美最大的竞争对手思科与他们的十年恩怨。

早在2003年,思科对华为提出,称华为窃取了思科的代码,但这场官司最后终以双方握手言和告终。目前,在企业IT领域,美国占据着全球近50%的市场份额。2011年以来,华为加大了在北美市场的服务、产品和公关等方面的拓展力度,如果华为入美国市场,势必将打破思科在该领域的垄断优势。思科显然需要对这位强劲的竞争对手保持高度警惕。有媒体分析认为,此次调查报告的幕后推动者就是思科。就在美国众议院调查称华为、中兴两家公司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后,思科再次出面指控华为在2003年的侵权案件中存在虚假陈述,并指责华为抄袭、盗用了思科代码。与此同时,思科还单方面终止了与中兴长达7年的销售合作伙伴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中兴通讯在美国芯片和美国设备上投入巨资,并为美国市场直接和间接地创造了20000个就业岗位。而华为也宣布将在英国投资20亿美元用于移动宽带等项目,未来五年至少为当地创造700个工作岗位。那么对美国的企业来说,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放弃采用性价比极高的中国企业设备,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写在最后 作为中国企业,我们维护华为、中兴在全球市场的合法权益无可厚非,但对两家企业来说,更需要增强在美发展的信心,展现开放透明的姿态,只有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才能排除各种非市场因素的干扰和破坏,在全球化发展中脚步迈得更加坚实。

上一篇: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摩天大楼不应该是独行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