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能源合作及趋势分析

时间:2022-05-06 09:59:02

两岸能源合作及趋势分析

当前世界对能源的需求日益扩大,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舞台上的热点问题。能源领域也成为了目前全球大国争夺最激烈的领域,牵动着国际关系格局的走向。海峡两岸也无法置身于这场能源争夺战之外。两岸只有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密切开展能源合作,才能创造两岸双赢的局面,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两岸能源合作的现状

自1987年台湾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间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但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受到两岸政治因素的制约而难有大的突破。目前两岸间的能源合作在民间的积极推动下,依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

1994年起,两岸就油气勘探合作展开了具体的接触,开始商讨在台湾海峡中线合作勘探油气的可行性。1996年7月11日大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台湾“中油公司”正式在台北签署“台南盆地和潮汕凹陷部分海域石油物探协议”,迈开了两岸合作勘探油气的实质性一步。2001年5月,大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台湾“中油公司”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双方签订合约通过在第三地成立公司的方式合作勘探“台南盆地及潮汕凹陷区”油气,成本共同分摊,利润共同分享。此合约于2002年5月11日获台湾“行政院”核准。2003年1月1日生效,包括勘探期四年、开发生产期十五年,目前正在执行中。另外,台湾“中油公司”与大陆中国石油暨天然气总公司下属的中海油新加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台湾“中油公司”自2002年9月起为大陆石油天然气公司代炼原油,所炼柴油与燃料油等经第三地运回大陆。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新模式。同年12月,台湾“中油公司”决定与大陆中石化集团下属的长城油公司合作,通过使用长城公司的油库及行销渠道拓展其在大陆的油市场,这是两岸石油产业间就市场开拓作出的初步尝试。

(二)煤炭电力领域的合作。

两岸在煤炭领域的合作目前主要集中在贸易领域。台湾自大陆进口煤炭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电力行业的合作倍受相关政策限制,无法更进一步展开。目前两岸涉及该领域的投资案仅有台塑集团通过在美国的控股公司投资的漳州电厂。但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两岸电业合作出现了―些新的动向,大陆电网公司联合福建省正在共同组织研究探讨向金门供电的有关问题,有关供电方案的研究也已经展开。金门县长李炷烽也表示,期盼台湾当局以更宏观的角度,同意自大陆供电给金门。如果此方案可以最终实现,将是两岸电力行业合作的―大突破。

(三)新能源领域的合作。

由于新能源属于新兴领域,两岸目前的许多研究仍处于各自技术研发阶段,加上台湾当局对于两岸高新技术交流设限过多,因此两岸目前在这一领域的交流合作还比较有限。但是在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的太阳能行业,已经有台商到大陆投资,如2003年总投资达5.6亿美元的鸿光(北海)新能源公司光伏太阳能产业项目落户广西北海,显示相关台资企业正积极在大陆市场寻求合作机会。

二、两岸能源合作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研究对象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将SWOT分析法应用于两岸能源合作的分析,可以就两岸能源合作的情形做一个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不但对其本身的优势、劣势有全面的认识,而且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重要的在于可以通过分析明确今后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优势(Strength)。

从现实情况来看,两岸能源部门互补性强。

1、在能源供需方面。大陆不但拥有丰富的能源蕴藏量,而且能源供给能力也非常强大。根据统计部门的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大陆一次能源产量(不包含台湾、香港和澳门,下同)为20.6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21.9亿吨,原油产量1.81亿吨,天然气产量500亿立方米,发电量24747亿千瓦小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其中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而台湾受海岛型地形所限,岛内资源匮乏,所需能源供应大部分依赖进口,1984年、1994年、2004年台湾能源总供应中来自进口部分分别达到了89.2%、95.4%、98.2%,对外能源依存度呈不断上升趋势。若两岸之间能够搁置政治上的分歧,通过灵活有效的机制安排把大陆和台湾共同纳入整个能源供应体系,不仅台湾的能源短缺状况将得到有效缓解,台湾还可以利用大陆现有的供应能力和相对低廉的能源供给价格,从中获益。2、在能源技术方面。两岸也是各具优势。比如,台湾在石油裂解与处理高硫量的原油较大陆有经验,而大陆在触媒技术方面则较台湾先进;此外。两岸各自在油气勘探、炼油技术方面也互有优缺点,互补间很大。3、在能溅资方面。大陆能源需求庞大,因而对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也相当旺盛。但由于资本和经验相对缺乏,必然需要引进一部分外部资本。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大陆能源产业正按照承诺逐步对外资开放,其中包括许多原先禁止投资的能源上游产业。而台湾相关企业在资本、技术乃至行销经验上都有相当的积累,双方可就此展开合作。

(二)劣势(weakness)。

就目前状况而言,两岸能源产业间的合作也存在着许多限制因素:

1、能源合作受到两岸政治因素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两岸长期处于彼此不相往来的隔绝状态。近20年来随着大陆对外开放的扩大,台湾当局虽迫于形势有限开放两岸之间的一些民间交往,但总体上仍然奉行紧缩的大陆政策。能源产业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目前,在台湾当局的所谓“禁止赴大陆地区投资之基础建设项目”中,涉及能源的发电、输电、配电都在列。此外,一些两岸民间已推动的合作项目也受到台湾当局的层层阻挠,如台湾“中油公司”与大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南日岛盆地联合研究协议草案”,在“陆委会”搁置三年仍无法过关。

2、两岸“三通”受阻,增加了两岸能源合作成本。在两岸无法“三通”的现实下,两岸的人员与货物往来只有通过香港和澳门等地中转,人员往来的时间成本和货物往来的运输成本因此大幅上升。以两岸煤炭贸易为例,目前大陆自秦皇岛港出口台湾的煤炭―般先要停靠韩国幕府港,然后转运高雄港,这样一艘船由于靠港而增加的各项成本大概在新台币53万左右。贸易成本的上升,使部分台湾能源产业在大陆由于竞争力的削弱而丧失合作机会,同时这种交易成本的上升本身也使两岸能源产业间由于接触机会的减少而失去大量的合作机会。

3、缺乏有效的能源合作机制。尽管两岸已经有一些源合作的成功案例和实践,但还停留在初步阶段,真正有效的能源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两岸能源部门间也没有―个正式的沟通、合作渠道和机制,两岸在能源合作上很多时候还是传统的“零和游戏”的形式,而不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势下的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形式。基于这种“零和”观念,两岸目前在国际能源市场上还是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甚至出现在国际上争夺能源的恶性竞争的局面,破坏了两岸能源合作的互信基础。

(三)机遇(Opportunity)。

当前开展两岸能源产业合作存在难得的机遇:

1、两岸相继加入WTO,为两岸能源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根据大陆加入WTO的协议文件,在油气上游业务方面,大陆加入WTO一年后,外商可以合资投资;两年后可以控股,三年后无股权限制,并可拥有销售网络仓储等设施。大陆加入WTO后三年将开放成品油零售业务,外商可从事进口和本地化工产品的分销业务;加入WTO后五年,大陆将开放成品油批发业务。依此时间表,目前除最后一项外其他都已兑现。大陆能源市场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为台湾能源企业在大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两岸能源产业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2、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世纪世界发展共同而紧迫的主题,两岸都共同面临如何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以及开发新能源的问题。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状态的恶化,人类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新世纪世界共同而紧迫的主题。其中能源是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既是挑战,也为两岸在相关能源技术领域展开密切合作提供机遇。

可以预见,若相关技术能够得到解决,今后两岸可再生能源产业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这也为两岸开展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两岸可以在新能源研究领域相互分工协调,研究成果共同分享,将可以创一个互利双赢的局面。

(四)挑战(Threat)。

在面对难得机遇的同时,两岸能源产业合作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1、世界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环保标准提高,压缩两岸能源产业的获利空间。近年来世界能源价格高涨,作为主要能源的原油价格目前一直在每桶70美元的高位运行,高油价对两岸位于石化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此外,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关注,环境保护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伴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环保标准的提高,迫使两岸相关能源企业增加投入,改进技术来适应不断提高的环保标准,短期来看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2、大陆能源市场完全放开,竞争将进一步激烈。近几年随着大陆市场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跨国公司纷纷进军大陆市场展开布局。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大陆能源市场将于2006年完全对外开放,届时能源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趋势将更为明显,市场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面对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各方合作竞争关系错综复杂,台湾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保持优势,两岸企业间的合作能否持续都充满变数。

三、两岸能源合作展望

在目前两岸政治对立的局势下,两岸能源合作必然会受到更多的政治因素的干扰。然而两岸能源产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相信在需求的驱动以及两岸交流扩大的形势下,两岸能源合作会不断深化和扩展。

(一)两岸能源贸易将继续推进。两岸能源贸易所受争议较少,两岸可在正常市场供需原则下继续推动这方面的合作。目前已经在进行的两岸能源贸易的主要形式有:大陆向台湾出口煤、原油,台湾向大陆出口油成品等。其中原油委托加工然后返销大陆这种合作模式开展不久。由于台湾炼油产业产能长期过剩,而且台湾地区炼油厂的平均吨油加工费比大陆地区低20%,且运送至大陆的成本也较大陆“北油南运”的成本低,所以这种合作模式潜力很大,今后可以此推动两岸间的柴油等油品贸易。除此之外,两岸能源贸易在电力和天然气领域也有合作的机会。台湾岛内电力紧缺,而大陆随着三峡工程等一大批电力项目的竣工,供电能力将跃上一个新的水平,未来条件允许台湾可以向大陆购电。目前台湾的天然气供给,除了“中油”自给外,主要是由“中油”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进口,进口的天然气经过低温高压液化,由船运送至台南永安港LNG码头输入,经过解压后由管道输往北部,成本很高。而大陆“西气东输”工程投产后,东南沿海已经可以获得比较稳定充足而且廉价的天然气供应,若两岸可以在互信的基础上,借此工程将输气管道延长至台湾,可以大大降低台湾天然气进口成本。

(二)两岸能源技术交流及合作有很大潜力。这方面是目前两岸合作较为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潜力之所在。今后两岸可望通过以下途径推动合作:1.合作勘探、开采油气。这一部分目前已有台湾“中油公司”和大陆中海油公司的合作先例,今后除在台湾海峡中线合作勘探开采之外,若能在南海及东沙群岛海域,乃至东海海域加强合作勘探开发,对于共同保护海峡两岸在东海和南海海域的能源资源都有重要意义。2.炼油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在炼油技术方面,台湾在石油裂解与处理高硫量的原油较大陆有经验,而大陆在触媒技术方面则较台湾先进,互补性强,今后若台湾相关政策松绑,两岸可以在这方面合作。此外在油品配方联合开发上,两岸也应具备一定的合作空间。3.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技术合作。如前所述。目前两岸都在各自积极发展这一领域。大陆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自然和市场条件,而台湾则具备技术、资金及人才上的优势,因此两岸新能源的科技合作是可以预见的。4.发电、配电技术,汽电共生技术等交流。虽然目前相关技术都属于赴大陆投资“禁止项目”。但企业决策是―个市场导向的理性决策行为,可以预期,在市场利益驱动下,两岸相关技术的交流未来将会不断推进。

(三)相互投资有望不断扩大。目前除台湾当局规定的对大陆投资“禁止项目”外,台商投资在其它能源领域都已经有所涉及。在大陆能源市场日益开放的形势下,可以预见这部分投资未来将不断扩大。而在“油田开采”、“投资炼油厂”、 “油品储运设备及零售业务”、“发输配电”、“轻油裂解”、“输储运设备”等领域,大陆巨大的市场也为台商提供了绝好的投资机会。

上一篇:台湾科技政策演替与现状特征(上) 下一篇:台日关系发展的背景和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