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业农村总体要点

时间:2022-05-06 09:46:59

全市农业农村总体要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化同步”要求,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努力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切实抓好农业生产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45万亩以上,积极推进宣州、郎溪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加大宣州、郎溪、县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建设力度,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达650公斤以上,抓好15个粮棉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力争全市粮食总产达140万吨。高度重视粮油收购储备工作,保障粮油市场稳定。

2、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紧紧围绕畜禽、林特、烟叶、茶叶、特种蔬菜、水产等优势和特色产业,积极推广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养模式,提升产业层次。2012年烟叶种植面积完成8.7万亩,产量力争完成26万担。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抓好1个部级、3个省级标准茶园建设,扩大猴魁茶生产总量。以宣州、郎溪为重点,新发展油茶2.3万亩。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建成10个全省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3、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改造和完善现有保障性蔬菜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生产和供应本地市场能力。2012年市区新建钢架大棚蔬菜基地1000亩,在城区有条件的蔬菜零售市场新建两个蔬菜农残快速检测室。2012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50万元,用于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和商品猪场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菜篮子产品供应。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4、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262”推进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力争达到420亿元,比2011年增长20%左右。做强家禽产业集群,实现家禽行业加工产值200亿元,新增30个市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加快林特产业集聚,重点在基地建设、新品种开发、精深加工和招商引资方面下功夫,实现林特产业集群产值80亿元。力争到年底,经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450个,参与农户达30万户,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40个。加快粮食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跨越工程,实现粮油加工总产值70亿元。

5、推进“两个示范园区”建设。切实加强现有部级、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抓好绩溪、郎溪、县和旌德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规划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种植基地、标准化养殖小区、农产品加工基地、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积极争创部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6、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活动。推进农副、农资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10个县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和10个特色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提档升级,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改造试点。“新网工程”新增配送中心10个,新建和改造批发市场5个,新增经营网点80个,覆盖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市财政将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加强对农产品的宣传推介,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各县市区也要增加投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支持力度。

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7、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应用。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重点加强乡镇一级农技站、兽医站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建设,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强化技术集成配套推广,以提高化肥、农药和水的利用率为主攻方向,以节本增效、防灾减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让农业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积极发展各类科技示范户、示范片,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推广示范网络。在良种培育、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国内一流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研发中心等合作攻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8、提高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落实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农业生产急需机械和关键环节农机作业的补贴力度。力争农机补贴资金超过4200万元,农机装备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重点发展设施园艺、设施畜牧、设施水产等农业装备技术。支持企业创建部级、省级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示范点。完善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抓好农情信息直通车工程试点,建立覆盖全市的苗情、墒情、疫情病虫情、灾情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系统。加快推进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物联网建设与应用。继续推动全省农业信息化示范县建设。

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9、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强力推进水阳江下游“开卡”工程建设。继续加快城东联圩和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启动双桥联圩排涝泵站和堤防应急加固除险工程。推进青弋江灌区续建配套、港口湾灌区和郎源水库扩容、汤村水库、扬溪源水库等工程前期工作,启动水阳江中游、新老郎川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泵站技改、水利血防、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工作。加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新建高标准农田6.9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

10、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和危桥加固改造工程建设,完成县乡公路升级改造95公里,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45座。进一步加大通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落实养护管理责任和经费。加强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水电供区农网改造工程。

11、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重点完善“三大体系”。农技推广体系要按照“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以条为主”的要求理顺关系,转换机制,合理定岗定责,建立完善的公益性保障体系;健全兽医管理体系,加强兽医队伍、乡镇示范站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市县监管机构、监管队伍建设,对已挂牌的88个乡镇监管站要加强基础设施、检测仪器等设施配套,重点抓好15个规范化监管站建设。在建立完善农业公益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壮大农机、植保、防疫、沼气等专业化服务组织,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五、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12、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效途径,完善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建设,扩大土地流转规模,争取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增加2.1万亩,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对耕地流转中面积较大合同规范的受让主体奖补力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1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基层政府事权,完善乡村为民服务全程制。健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长效机制,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做好乡村其它公益性债务化解工作。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稳步实施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扩大农业政策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作用。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

六、着力改善农村民生

14、加快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扩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更多农民转移就业。培育新型农民,鼓励支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实行自主创业就业。完善农民创业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就近就业。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15、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完成40所幼儿园新建及改扩建任务、72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71所共8万平方米的校舍加固改造任务。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和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城市文化服务下基层活动。组织实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16、深入推进美丽和谐村庄建设。继续实施“百村十镇示范工程”,继续打造10条新农村建设示范带,新增5个文化特色村、50个美丽和谐村庄。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组织和引导新农村建设,突出向特色产业村、新型社区村、中心村和文化特色村发展。2012年市财政继续对新农村建设设立100万元奖补资金。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17、加大“三农”投入。全面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各县市区要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坚持财力向农业农村倾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面支持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要求,保障支农投入有实质性增长。

七、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18、全面落实“三化同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化对“三农”工作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自觉践行“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认真履行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责任。强化各项工作责任的落实,充分发挥涉农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推进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

19、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核心作用,完善村级各类经济组织。全面落实“一定三有”要求,健全“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方法,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使基层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维护农民权益。继续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

20、提高服务“三农”发展本领。各级党委、政府要适应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三化同步”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三农”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创造性和有效性。提高破解发展难题、驾驭复杂局面能力以及为基层办实事的能力,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篇:财政局三级走访活动方案 下一篇:副主任在三夏科技服务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