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 而今迈步从头越

时间:2022-05-06 08:58:55

我有幸两次(2012、2013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做了两回“判官”,感受了两次“笔落惊风雨,分成泣鬼神”,获益匪浅,体会颇多。在此,我想谈谈高考作文备考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对备考2014年高考的师生有所启示。

一、无可奈何花落去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的考题材料为一则简短的叙事性材料,材料的核心即主题无疑是慈善捐助以及人们对此的态度。从命题角度来看,命题人选择这则材料的原因就是基于对慈善的思考,以及基于对三个家庭对于捐助不同态度的实质的思考,题型虽然有变化,但没有超纲,依然在2013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说明的作文题型示例范围之内,并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中学教学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阅卷同行一致为这道作文题叫好的同时,我们不无遗憾的看到,还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审题出现了问题――偏题、离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善积累,素材匮乏。有些考生可能平时写作时习惯于用李白、苏轼、陶渊明等文化名人来说理论证,以致在高考考场上也强行拉上李白、苏轼、陶渊明等文化名人进入写作视野。然而这些文化名人的素材与高考作文主题“慈善捐助”不搭界。当把视角转移到当下这些轰轰烈烈的人物时,发现刘伟、史铁生、袁隆平都不能用来论证观点。因此,高考时不少考生陷入作文素材匮乏的困境。

2.断章取义,立意跑题。有些考生貌似扣住考题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来自于考题材料,但是从考题材料的分析到立意的生成是跨越式,以致立意偏题,这样的作文得分不会高于30分。这类偏题的立意主要有:态度;相信自己;理性分析;坚持自己的选择;懂得低头;坚守责任;待人真诚,等等。这些立意都是考生没对考题材料认真解读,只是截取只鳞片甲就想当然地立意。

3.若即若离,论证乏力。有些考生不知如何论证观点,对来之不易的素材仅停留于陈述,有堆砌素材之嫌,缺乏深层面的分析议论,导致素材与论点若即若离;有考生只知从正面论述,不知也可从反面阐释;有考生选取的素材很狭窄,只知道当下的“首善”陈光标,殊不知历史上有位宁可饿死不食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更不知国外石油大王哈默和富豪洛克菲的慈善事业。其实,灵活地运用古今中外的素材,既能彰显作文内容的宽广性、丰富性,又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加强论证的力量。

4.忽视背景,大而化之。对于新材料作文来说,考题材料永远是作文的原点。大多数考生都会回归到考题材料来思考,且提炼出的主题也符合题意,但是在具体论证主题的时候却忘记考题材料的背景,忽视了作文素材的约束性,犹如脱缰的野马,任凭自己想法而驰骋。阅卷老师们遇到这种情形,常常是神色凝重,满面愁云。因此,我们要认真审视高考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对作文教学应进行反思。

二、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3年高考作文题,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如下启示。

第一,加强材料作文审题训练。高考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但并不是说不需要审题,审清题意仍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有的考生作文审题出现了失误,批评那只勤劳、忠于职守的猫,写与时俱进,虽然文从字顺,语言清新,但仍然难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命运。审题一要审内容,针对所给材料,仔细分析材料在某方面的倾向性;二要审主题,认真细致地分析、推断材料中最集中的态度、主张和观点,千万杜绝抓住细枝末节来进行片面推理。

第二,题意要点明。一位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何谓‘二锅头’?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滋味来的。”

就是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半遮面”,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换句话说,就是点题点题再点题,扣题扣题再扣题。(主题一标题一题干一命题一话题一材料)

考场作文点题重要性体现在那些方面?1.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2.点题,不仅是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的法宝,而且也是想要获取高分的考生的妙招。3.点题,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有一位阅卷老师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文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着你的思维走。”要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某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曾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高考阅卷就是尽量找你文中的切题点,尽量把你的分数提上去,立意把握不准的,要有救命句。

第三、结构要清晰。什么样的结构是好的结构?好的结构,既能展示考生清晰的思路,又能提高老师阅卷的速度。好的结构还应该伸缩自如驾驭自如。结构要板块清晰,一目了然,不能信马由缰、杂乱无章。阅卷老师在高速阅读的情况下,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清作者的思路,看清全文的布局安排,阅读一个段落,要能迅速看出这一段写什么,段和段之间是否界限分明。如果看不清段和段之间的联系,不可能打高分。

就像在醒目处点明题意一样,要在醒目处显示你清晰的构思。把用于点题的几个语句以独立成段的形式表达,或者就用小标题的方式显现,这应该是最清晰的一种结构方式。 如作文《建造自己的房子》,分别在中间几段段首用“建造自己的房子,需要脚踏实地,付诸实践”;“建造自己的房子,需要勇于拚搏,精益求精”;“建造自己的房子还需要持之以恒,至始至终”点题句作分论点,使文章既结构清晰,主旨鲜明,又很好地论述了话题,有一气呵成的气势。

第四,要加大阅读量,练好语言功。优秀的作文首先是从情感上取胜,但让评卷老师怦然心动的作文,无一不是考生上乘的语言表达功夫。准确、优美、清新、雅致的习作语言,会征服每一位阅卷老师的心。学生用在阅读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花大气力把学生引到阅读上来。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是源,写作是流,源远才能流长。教师要将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创设阅读的情景,介绍阅读材料,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一定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文选》烂,秀才半”,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无一不是酷爱读书的人,阅读能使学生逐步摆脱作文内容的贫瘠和幼稚,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治本之法。考生要想在高考作文中取胜,就必须广贮素材,建好自己的作文材料库。这些材料既包括课内材料,也包括课外材料;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歌词诗文;可以是精彩片段,也可以是佳作美文。特别是那些新颖鲜活的材料,“第一枝带露的鲜花”,国家大事,世界风云,不仅使作文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还会给阅卷老师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第五,作文训练要关注“真实”。今年的作文阅卷标准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文章内容要真实。我们的许多学生,往往忽视身边的小事,对多彩的世界视而不见,因而难以形成富有质感的文字。要让学生认识感悟小事、身边事、底层事,返生活之璞,归作文之真,善于观察,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要让学生把作文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第六,要特别注意书写规范。由于电脑阅卷先将考生的作文试卷扫描进入电脑,有些考生字写得或太大或太小,或太重或太轻,以至于无法扫描或扫描效果不好,影响了考试成绩,造成遗憾。同时,俗语说“字怕上墙”,试卷以电子文本形式“立”于阅卷老师面前,字的对错俊丑一目了然,零乱潦草难以辨认者自然会被扣分。在《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别强调错别字1个扣1分;文面不整洁,扣1~2分。所有这些都要求考生要更重视将字练好,至少要从高一起每天都练练字,高三时间再紧也要重视这项工作。特别要强调:

1.平时尽可能要用0.5钢笔或水笔书写。在平时的月考、模拟考试时一定要书写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高考打好坚实的基础。

2.字要稍微写大一些。因为每位老师每天至少要评300份左右的试卷,眼睛得一刻不停地盯住屏幕,太小的不清晰的字很难看清楚,而大些的字一眼扫去一清二楚。

3.尽可能地使文面整洁,并减少错别字。文面整洁,书写美观,字体规范,行款正确,会激起阅卷老师的审美愉悦,平时就得给学生灌输这种思想。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育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