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李白是中国诗歌的月亮?

时间:2022-05-06 01:12:11

为何说李白是中国诗歌的月亮?

西部,自古即是中国诗歌的战略要地。我翻了翻《诗经》,想找找哪些属于最原始的西部诗。还真不少。不管是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北风》之类,还是大雅、小雅与周颂,都涉及到西部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反映的历史时代,是从西周初年开始的。西周本身就是从西部兴起的。可见西部不仅有三江源,还有风雅颂。不仅是江河的源头,还是诗歌的源头。

前几年去宁夏采风,从贺兰山走到六盘山,在大名鼎鼎的泾水源头,泾源县县长送我一册《诗人笔下的泾源》。开卷第一篇即是《诗经》中的《北风・谷风・之三》:“泾以渭浊,是是其祉。宴尔新昏,不我屑矣……”在水一方读此诗,让人幻觉时光可以倒流:想来历史与现实并不见得真能做到泾渭分明。在西海固,固原市的诗人王怀凌把酒相招,建议我一定去看看郊外的秦长城。估计长征时所写《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即指宁夏的秦长城。固原也曾是诗歌的故乡:《诗经》记载了周宣王时期在固原(时称大原)反击戎族的战争。固原秦长城是战国时秦昭襄王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产物。我追寻秦长城而去,沿途看见秦汉时期著名的军事要塞“萧关”。

自从秦始皇修长城,边塞诗便成为西部诗的主旋律。即后人所咏叹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汉乐府中有许多在开疆拓土大背景下诞生的战争诗篇。那册《诗人笔下的泾源》,紧接着《诗经》的便是汉铙歌《上之回》,汉铙歌是汉乐府鼓吹曲辞中的一部,用以激励士气及宴享功臣:“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你猜我读这首汉乐府时怎么想的吗?我觉得自己看见了唐诗的上游,尤其是唐边塞诗的上游。原来唐边塞诗并不是横空出世的,汉乐府早就为它埋下了伏笔。

近百年来中国新诗里的西部诗,在总体风格上继承了唐宋边塞诗的传统,以豪放派为主流,大气象、大意境、大情怀。这是因为它有大背景。以唐诗宋词为文化背景来观照当代西部诗,使之获得先天性的优势:这是一个有根的流派。不管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来说,它都是有根的。根是它深深的扎进大地同时也扎进文学史的一只手,紧紧地抓着什么。唐宋边塞诗是它的上游。但我们不要忘记:汉乐府是它上游的上游。不要忘记:《诗经》是它最古老的源头。

我一直觉得,西部是中国诗歌的故乡。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这么想呢?估计还是因为唐朝,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巅峰,而唐朝的首都是长安,留下过无数诗人的足迹。我至今仍下意识地把遥远的长安视为中国诗歌的首都。即使几次去现实中的西安参加文学活动,无一例外都怀着朝圣的心情,抑或还乡的心情。后来去新疆采风,我又改变了看法。仅仅因为一个人。他就是李白。

有一天夜晚,我们的旅游车与逶迤的天山并肩而行,恰巧看见皓月当空,我脑海时顿时浮现出五个字:“明月出天山……”这是李白的月亮。而李白本人,就是中国诗歌惟一的月亮,他是从天山冉冉升起的。李白虽曾客居长安,并走遍全国,但他出生在西域,新疆算作他的故乡,天山则是他故乡的标志性建筑。李白的故乡,就是我的故乡,就是诗人的故乡。唐诗是唐朝的骨头,而李白是唐诗的骨头。如果少一个李白,唐诗的份量将大打折扣,而唐朝亦将在后人眼中失去诸多浪漫与狂放。李白的性格与风格,与他的故乡,与西域的雄浑豪迈,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

李白正是西部诗歌的形象代言人。当然,凭藉着西域血统里遗传的狂傲不羁,他也成为整个中国诗歌的形象代言人:浪漫的象征,自由的象征,重精神轻物质的象征。唐诗的首都,不在长安,在西域,因为那里是唐朝第一诗人的故乡。长安对于李白,一直是异乡。他在那里得宠、失宠。在那里借酒浇愁,耍酒疯。在那里受挫、受伤。在那里流浪,又不得不离开……他的天性不适合长安的。长安的性格与李白的性格相冲突。长安不可能成为李白的故乡,也就不可能成为诗歌的故乡。诗歌的故乡在新疆。正如月亮的故乡在天山。我指的是中国的月亮,诗歌的月亮。

我身在北京,心在西部。我把西部当成精神上的藉贯。我不是西部人,却写过西部诗,我把自己当作宽泛意义上的西部诗人。西部,我经常梦游的地方。在我诗歌的灵感几近枯竭、长期改写散文之后,2005年10月,参加中国诗歌学会的“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新疆,看见深邃的天空、漫长的地平线,以及与我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的雪山、草原、沙漠、戈壁、冰川、内陆河……简直像做梦一样。这是一个令我们的现实变得渺小的最大的美梦,让人不能自拔。从新疆归来,一年多的时间,我写出由四百首短诗联缀而成、长达八千行的长诗(或称大型组诗)《西域》。西部人文化了的自然以及与自然肌肤相亲的人文,深深地影响着我并改变了我,如同创作生涯中一次刻骨铭心的艳遇,使我重新成为一个诗人。

我之所以说诗的故乡是西域,而不说新疆,在于西域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比新疆有更大的范围、更丰富的外延。西域是新疆的古称(意即中国西部的疆域),公元前1世纪已经流行,《汉书・西域传》卷首即云:“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此后直至《明史》,正史中皆以西域之名立传。这个古色古香的地名,是汉代给起的,经历唐宋元明清一路叫下来,直到18世纪中叶才出现“新疆”这个称谓――本身就富有历史感,甚至可以兼而作为新疆及其周边地区的某种时间概念。同样,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广义的西域指古代中亚,狭义的西域指历史上的新疆。也有人觉得古丝绸之路的西段,包括新疆以及甘肃、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都可宽泛地叫作西域。我和我的诗,是从广义上来理解西域的,理解西域的历史与地理。它的涵义甚至更为广博,还包括人文,譬如文学、艺术、民族、风俗……

一个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从诸如考古学、人种学之类的某一个角度单独楔入“西域”这个概念。诗人则不同了,必须面对多元化的“西域”――使其构成多元化的世界的一个缩影。新疆诗人沈苇认为“西域”一词已成为一种象征、一个隐喻:“人们至今仍以西域来指称新疆,更多地带有一种书面色彩,一种对异域的梦想,以及触抚历史、追忆时光的情怀。在这个地球上,你恐怕难以找出第二个像西域这样多元文明共存的区域。这里曾使用过的语言文字多达数十种。由于丝绸之路这一伟大的纽带,它成为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四大文明独一无二的融合区……”

中国的新诗里也有西域的影子。艾青曾“流放”新疆,石河子有艾青纪念馆。当代文学史提到的诗人闻捷,以歌颂新疆而出名,出有诗集《天山情歌》。上世纪八十年代,周涛、杨牧、章德益在新疆祭起“新边塞诗”大旗。热潮扩展到大西北乃至整个西部,出现了西部诗,及其代表人物昌耀。昌耀肯定了“西部”作为在新时期诗坛曾与“朦胧诗”双峰并峙的诗歌潮流,认为“西部”不只是一种文学主题,更是一种文学气质、文学风格:“西部对于当代诗人的意义是煅炉与开刃的硎石。是心灵在祭坛前的净化……西部其所以是诗的宝库,或许在于西部是这样的听任人尽情倾吐衷肠的土地吧!”

若想写西部,就要面对由古至今博大且庞杂的诗歌传统,继承当然是一方面,其实同样重要的,是如何背叛这一传统!否则,如何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西部诗呢?传统太容易对一个人的写作造成惯性了。必须克服惰性,来抗衡惯性。

读《中国西部诗选》,我经常想起李白。西域是李白的故乡。李白是唐朝诗人中惟一出生在中亚的一个。他的性格、诗风,跟西域的粗犷豪放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唐诗的造山运动中,顶峰属于一个有胡人血统的诗人。岑参、高适之类旅居西域的所谓边塞诗人,又怎能跟李白比呢?

李白很少写大唐王朝的边塞诗,他的精神指向一个更为博大的自由王国的边塞、超现实的边塞:“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难怪有谪仙之称。他被发配到仙境的塞外。仙境才是他真正的祖国。写诗、饮酒之际,李白飘飘欲仙,仿佛走上了自己的还乡之旅。也许很多时代都有一个李白,只不过生于唐朝的那一个,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时代。所以他活了下来!其余的时代没准也有类似的人物,因为身不逢时,而夭折了,或被埋没了。说到底,中国诗歌,有一个李白就足够了。他并不需要更多的替身。即使你可以模仿他,你所置身的时代,却无法模仿唐朝。

用诗歌表现西域,并不见得就能续接上唐朝的文化传统,却使当代诗人多多少少跟李白攀上点远亲;毕竟,是在歌颂他的故乡嘛。李白的伟大在于他超越了万有引力。杜甫的伟大在于他体现了万有引力。前者的飘逸,后者的稳重,盖源于此。我所谓的万有引力并非仅指地心引力,还包括道德、传统、体制等社会性的价值观。李白跟嫦娥一样,偷吃了灵药,灵魂无法自控地向着月亮私奔――这两性的奔月者,后人难以仿效。看见月亮我就想起李白。月亮是李白的遗孀。李白生前还说过:天山是月亮的故乡(大意如此)。这么看来李白和月亮又是同乡了。诗人和月亮又是同乡了。

西部,中国诗歌的故乡。西域,中国诗歌故乡中的故乡。

上一篇:Blue Apron:定制食谱,让更多人爱上厨房 下一篇:电影特效工匠的喜与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