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市民素质把脉

时间:2022-05-06 01:00:43

为市民素质把脉

编者按:

3月是文明礼貌月,按惯例,本应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好人好事,但本期刊登的这两篇稿件,却分别对属于社会公德范畴的市民素质问题和家庭美德缺失现象进行了解剖。知耻而后勇,希望这两篇稿件提出的问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从渝中区、渝北区落选全国文明城市说起

在三年一度的全国文明城市(区)评选中,渝中区、渝北区在首轮评比中就惨遭淘汰。消息传出,市民为之哗然,舆论哀声一片。究其原因,一位评委一针见血地指出:“渝中区、渝北区的落选,一个重要原因是市民的素质太差!”

而浙江省宁波市在当选“全国文明城市”后,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发自肺腑地说:“市民才是最大的功臣!”

中央文明委颁布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以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质量为重点,设置了119项具体测评内容。其中,涉及城市软件建设的内容占69.5%,而在测评分值安排上,对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方面的考核内容,赋予了较高的分值。由此不难看出,创建文明城市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民素质的高低!

此次渝中区、渝北区落选全国文明城市,折射出了重庆市民素质的现状――

市民不文明镜头扫描

作为一个城市,即使华屋高峻,气派现代,如果没有市民素质的全面提升,这座城市就没有气质,绝对戴不上“文明城市”的桂冠。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朝着现代化大都市迈进。然而与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市容市貌日新月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却没能跟上城市建设的节奏。

让我们不妨扫描一下这样的镜头。

去年12月23日晚上,笔者到江北区观音桥一网吧接收一封电子邮件。一踏进网吧,只见烟雾缭绕,七八个网民一边抽着烟,一边歪坐在椅子上进行“网上激战”(打游戏),嘴里还不时蹦出“你妈X的”、“X你妈哟”之类的脏话,让人不堪入耳。

去年8月的一天上午,在解放碑这块让所有重庆人引以为豪的土地上,笔者陪同外省来渝考察工作的同志游览、拍照,几位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走上前来递上几张卡片,上面的黄色画面不堪入目,还问我们需不需要去“潇洒”一下,让人感到很恶心。

去年7月的一天下午,在沙坪坝区汉渝路的一个岔路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中暑倒在地上,围观者甚众,竟无一人上前救助或拨打“120”电话。

这样的镜头,还有很多:在公众场所出口成“脏”,“格老子”、“龟儿子”之类的脏词,成了不少重庆人的“语气助词”,似乎一句话不说点脏字就结不了尾;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垃圾、乱贴乱画的现象比比皆是;上下车不排队、抢占公共汽车座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车一族视交规如儿戏,乱停乱放、逆向驾驶、见缝插针地超车等违章行为时有发生;夏天一些人打赤膊、穿裤头拖鞋满街跑,已成“风景”……

对于这些不文明现象,我们几乎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了。人们不禁要问――

影响市民素质的原因何在

客观地说,上述种种不文明现象,并非重庆人、重庆市所独有,但这些现象在重庆确实比较突出。笔者分析,影响重庆市民素质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以下几种因素,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是受传统码头文化的影响。重庆地处两江交汇处,自古以来,便利的水路交通在方便了巴渝人的同时,也缔造了深厚的码头文化。码头文化带有浓厚的江湖文化特征,其主要风格是粗犷、豪放。学者普遍认为,繁荣的码头足以将江风的多变、狡黠刻入市民的灵魂。码头的繁荣,形成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特征,从而影响整个城市的文化气质。

二是受重工业城市的影响。探讨重庆市民素质低下,不可忽视经济因素。重庆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特别是在直辖前,由于国有企业不景气,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经济发展落后,一方面影响了对市民素质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市民无暇顾及自身素质的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低层次的需求是生存需求,而素质却属于较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范畴,低层次的需求决定着高层次的需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部分市民还有衣食之困,其生存状况影响着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其素质的提升就可想而知了。

三是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重庆的市民素质先天不足。地处西南山区的重庆,全市共有人口3100多万,其中发达都市区人口只有600余万。而工作和生活在都市区的人口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农转非人员,这一点在渝北区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这部分人已“农转非”,但由于长期受农村固有的环境和条件限制,该部分新市民小农意识浓厚,一些陋习根深蒂固,甚至像“染缸”一样影响着他人。这与现代城市所要求的城市意识、市民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极不和谐。

四是过于强调城市硬件建设、市民素质教育滞后。直辖以来,重庆城市的变化之快举世瞩目。但重庆城市最大的变化,体现在硬件上,在市民素质教育等软件上投入严重不足。虽然近几年来我市有部分社区开展了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市民素质,但这些活动有的覆盖面小,而且不够经常、深入和持久,还没能够触及到市民心灵的深处。

面对这些深层原因,怎样才能对症下药――

多管齐下提升市民素质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关键在于把提高市民的素质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令人欣喜的是,我市有关部门已经把提升市民素质列入议事日程。今年1月召开的全市文明办主任会议提出,今年我市将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包括开展“重庆市民基本道德素质分析”等活动,总结出我市市民道德素质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同时将对乱吐乱扔、乱穿马路、出口成“脏”等不文明行为公开曝光。提升重庆市民的整体素质,笔者建议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还要注意抓住四个重点。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为市民素质的提高输入精神营养。市民素质靠教育,文明习惯靠养成,加强宣传教育是提高市民素质的直接途径。当前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导向作用,狠抓宣传,为全面提高市民素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建议以社区为依托,在全市城区广泛创办市民学校,并以此为主阵地,建立学校、单位、家庭、社会全方位的市民素质教育网络,通过反复、细致、深入地宣传教育,使全体市民真正摒弃不良习惯,养成文明行为。

二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要齐心协力,为提高市民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民素质包括道德品行、文化修养、价值取向和综合能力等。这些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提高市民素质,对环境(主要是人文环境)的要求不可忽视。在环境建设上,特别要重视诚信体系建设和法制体系建设。比如,当前,部分市民不讲诚信,是因为我们的诚信制度和诚信体系不健全,讲诚信的人反而容易受伤害,失信之徒却缺乏制度约束。要建立健全信用体系,让失信者为他的失信行为付出昂贵的代价,最终达到人人都守信的目的。

三是大力倡导全体市民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激发市民提升素质的内驱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市民素质的提高,外部的环境和教育固然不可忽视,但激发市民的自觉性,才是提高素质的关键和长久之计。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应大力倡导市民努力提升素质,并建立激励机制,树立榜样,在全市形成讲文明光荣、不文明可耻的社会风尚。

四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仅要承担好组织、引导市民提升素质的责任,而且要身先士卒,带头提升素质。遗憾的是,目前我市一些公务员包括领导干部的素质不够高,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有的甚至起了反作用。因此,笔者郑重建议,每一个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真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用良好的言行,影响、带动广大市民提升素质。

上一篇:鏖战蜂子山 下一篇:家庭美德缺失现象扫描